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1、理解物体在同一 液体里的浮沉条件。
2、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
3、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分析;
教学难点:
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教具准备:
烧杯、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各一、鸡蛋、食盐、牙膏皮、水、电脑等多媒体辅助设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述说有关“死海不死”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关注.
(1) 物体的沉浮条件
1. 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实验1将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于水中后放手,仔细观察它们在水里的浮沉现象。
现象:木块上浮,铁块却下沉。
多媒体演示木块和铁块在水中上浮和下沉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提出问题:
为什么铁块会下沉,而木块却上浮
物体的沉浮情况是由什么决定的
2.猜想和假设
(1) 铁块比木块重.
(1) 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大
(1) .铁块的密度比水大,木块的密度比水小.
3.分析与论证:
由于木块的体积等于它排开水的体积,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公式G木=m木g=ρ木gV木, F浮=G排水=ρ水gV排,所以木块受到的重力小于木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即木块受到的重力小于木块受到的浮力.结合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知识,当G4.分析讨论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
当F浮>G时,物体就上浮;
当F浮=G时,物体就悬浮;
当F浮对于实心物体,根据F浮=ρ液gv排,G=ρ物gv物,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来判断.
当ρ物<ρ液时,物体就上浮;
当ρ物=ρ液时,物体就悬浮;
当ρ物>ρ液时,物体就下沉.
多媒体演示:解释下沉`上浮和悬浮所表示的运动过程.
回到猜想和假设,判断三种说法的正确与否。
5.深入讨论:上浮、悬浮和漂浮的区别。
ρ物指的是什么密度?
(1) 如何改变物体的沉浮情况?
1、保持物体重力不变,增大浮力使物体上浮.
a、增大液体密度 演示实验
b、增大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演示实验
2、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身质量
(三)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1) 密度计
(1) 潜水艇
(1) 例题讲解
(4) 作业布置:
(五)课后反馈
铁块
G铁
F浮铁
木块
G木
F浮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