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人教版第3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上人教版第3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04 21:0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分为两段编排。第一段在二年级上册,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第二段就是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角的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也是后续知识的基础。角的分类是三角形按角分类的重要依据;对直角特点的认识,也是学习垂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较好的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理解角的含义,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并了解这几种角的大小关系。
3.使学生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等一些特定度数的角。
4.使学生经历量角、画角等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含义,认识常见的几种角。
教学难点
会正确地量角和画角。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恰当把握目标。
2.细化课时教学目标,并注意有效落实。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课时安排(4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角……………………………………1课时
角的度量……………………………………………………1课时
角的分类 画角 ……………………………………………2课时左右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你自己画一条线段,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
生:线段必须直,且有两个端点。
师: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如线段AB。
复习线段的特点,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探索发现
1.如果将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1)直线有什么特点?(没有端点,两端是无限延伸的)
(2)直线可以用“直线AB”来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4)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思考: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端点数
延伸
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思考:由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几条射线?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3.认识角。
(1)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那么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2)建立角的概念。
回忆画角的步骤:
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
到底什么是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如记作∠1,读作角1。
三、巩固练习
1.一条长5分米的(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以上答案都可以
2.直线和射线比( )
A.直线长 B.射线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
完成第39页做一做。
独立判断,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的不同。
完成第39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教师指导: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理解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原理。
3.通过“摆”、“量”、“画”,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印象,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进行对比练习。
教具准备
直尺、量角器、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画角。
让每个学生画一个角。
2.比较角的大小。
先同桌之间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小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之间比较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回答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怎么确定角的大小?
4.教师板书(画角)。
提问:∠1大还是∠2大?大多少?
学生发现问题:
(1)∠1和∠2的大小难于比较;(2)大多少相差多少?更是无从谈起。
过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学会一个新的知识一一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介绍量角器及角的计量单位。
教师: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还可以让学生尝试量一量自己所画角的度数,然后学生反馈测量结果.此时不必要求学生测量正确。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引导理解: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1度的角有多大呢?
教师用量角器简要演示等分过程,然后出示直观图示:
要求:认真观察l°的角;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画一画1°的角。
2.测量角的方法。
(1)先让学生说一说,刚才你是如何测量角的度数的。
(2)教师归纳测量角的方法。
应强调: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②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③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在归纳的时候,要边讲解边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量角的方法、过程。
(3)即时练习。
完成课本第41页练习题。
学生量角z教师巡视,特别注意观察学生在测量时使用量角器的方法、步骤是否正确。
反馈测量结果。
通过反馈测量的方法、步骤和结果,从而使学生理解量角器上两排刻度的用处,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
3.教学例题。
(1)幻灯或电脑课件出示两个相等的角。
(2)猜一猜,∠1和∠2哪个大?
(3)电脑课件演示:将两图慢慢平移至重合,学生发现∠1和∠2一样大.
(4)提出问题:
①你刚才为什么说∠2比∠1大?是什么因素影响你的判断?
②现在,你有什么发现?
在这个基础上,说明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叉开得越小,角也越小。
(5)学生看书。让学生结合例题图示,进一步理解这两句话。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44页练习七的第2、3、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1.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大小有什么来决定。(指名回答)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那么角有很多种,如何分类呢?今天就来学习。
二、新课教学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我们都知道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直角是多少度?自己动手量一量。指名汇报。那么除了学过直角以外,我们还学过其他的角,请你把角分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3.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4.认识平角和周角。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2页例2。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
(2)活动。
指导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总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顶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平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顶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周角。
教师演示平角和周角的画法,并指出顶点和对应的边。
(3)想一想平角和周角各是多少度?
板书:平角=180°周角=360°
(4)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
板书补充:1平角=2个直角;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巩固练习
1.80°角与( )°角能拼成一个直角。
2.一个平角与一个直角的差,一定是一个( )角。
3.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的和,一定是( )角。
4.判断。
(1)直角总是90°。 (2)锐角都小于90°。
(3)大于90°的角叫钝角。 (4)钝角都大于90°。
(5)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6)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5.完成例2填空,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6.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例3。(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大屏出示)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板书教学内容:画角
二、新课教学
1.教学角的画法。
量角的工具是什么?量角器,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例3:画一个60°的角。
请同学阅读教材第43野例3,自学角的画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教材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然后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总结画角步骤: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练习分别画出75°、105°的角。
学生说出这两个角的名称。自己进行画角,同桌用量角器互相订正。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150°、165°的角。
(指名汇报方法)
3.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指名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案B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
2.请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射线。
(1)演示教具。教师用手电筒(或集束"红外线"的电筒)照射远处(以光线不被遮挡为准)。
(2)请学生观察手电筒光线。
(3)教师明确说明:像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板书课题:射线。
(4)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射线。
(5)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刚才“旧知铺垫”的内容回答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射线的特征: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另一端无限延长。
板书:一个端点,元限延长。
(6)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看成是射线。你还能举出一些射线的例子吗?
(7)老师:像这样的射线你能画一画吗?
学生自己独立画射线,教师巡视。
2.认识直线。
(1)教师画一条直线。
(2)教师明确向学生说明这是一条直线。
(3)直线特征: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板书:没有端点,元限延长。
(4)老师:像这样的直线你能画一画吗?
学生自己画线,教师巡视。学生反馈评价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让学生判断出射线、直线、线段。
3.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提供表格,让学生依据表格内容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在表格中,如下图:
图形
端点个数
延长情况
直线
射线
线段
4.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你有什么体会?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①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②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③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5.认识角。
(1)角的定义。
教师可结合刚才“做一做”的结论,引出角的定义。
刚才我们从一点出发画了许多条的射线,其实从一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描出其中的两条射线〉
(2)角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这一点是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什么?
(3)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说明: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读作:角。记作∠,读作:角1。
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角的写法,不要把“∠”写成“<”。
三、课堂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书,然后同桌交流,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同学们相互帮助,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的表象。
2.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经历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和过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通过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初步感知三角尺上三个内角和的特点。
4.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什么是角,请你画一个角。怎样知道你画的角的大小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节课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新课教学
1.认识计量角的单位。
要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选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量角用什么工具?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做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总结:量角器上内圈刻度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外圈刻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刻度线汇集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请分别找出内外刻度中0°、20°、90°、135°180°。只给小组同学看。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教材第41页例1),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用量角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①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②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③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独立测量教材第40页∠2的度数。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
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总结:角的一边与哪条0°刻度线重合,就读哪圈的刻度,一般情况下,开口向左读外圈刻度,开口向右读内圈刻度。
4. 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先不测量让学生目视,比较哪个角大?然后再用量角器量,进行验证。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读数的方法,教师强调看哪圈刻度。
2.完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独立测量,全班订正。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及例2(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周角的概念。
2.能依据角的度数正确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3.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周角的概念。通过活动角演示,让学生观察周角的形成。
教具准备
两把折崩、自制一个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
3.教师演示活动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角。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2。
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具演示平角。
教师将活动角慢慢张开,让学生看清两边张大的过程。
问:这是什么角?平角是多少度?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平角是180o。
讨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不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反馈后教师概括:平角是从一个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角,角的度数是180o;而直线是一条线。
然后,让学生画一个平角、一个周角。
教师演示教具,将活动角慢慢张开,让学生看清两边张大的过程。
问:这是什么角?周角是几度?
经过学生交流、反馈后教师明确:周角是360o,360o的角叫做周角。
学生画一个周角,同桌交流并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使学生明确周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
提问: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样的角?
2.几种角之间的关系。
(1)锐角。
问:这是什么角?你依据什么?如果要求按照角的度数来区分,该怎么说?
学生反馈后,教师要明确说明:锐角小于90o
(2)钝角。
①教师画角。
②学生判断:钝角。
③教师说明:钝角大于90o,而小于180o。
(3)平角。
①教师画角。
②学生判断:平角。
③引导学生说明: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④教师板书。
3.相关量角的度数。
(1)老师板书画图。
(2)量一量∠1的度数。
教师用量角器测量∠l的度数,并标上。
问:∠2、∠3、∠4各是几度?
三、巩固练习
1.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教师巡视。
2.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例3(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按给定的度数画角,形成画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2.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地画给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
学会按给定的度数画角。
教学难点
正确的画角技能;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按给定的度数画角。
二、新课教学
1.尝试练习。
(1)出示要求:画一个60°的角。
(2)让学生使用量角器独立尝试画角,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画出角的过程,相互检验所画的角。
(3)反馈交流结果。
2.讲解画角步骤。
在学生反馈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画角的具体步骤及画角时的注意点。在出示画角步骤的同时,教师要在黑板上用大的量角器做必要的演示,配合讲解。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端点重合。
(2)在量角器60度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完成后让学生检验刚才自己所画的角,看看是否正确,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及时改正。
3.即时练习。
让学生再尝试画一个40°的角。
学生独立画角,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发现学生操作错误,及时予以辅导。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低3页内容。
2.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