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1-3)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1-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8-04 22:4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1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1-3)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地球上淡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冰川水和海洋水
B.地球上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人类能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淡水资源的0.3%
D.地球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71%
2﹒为了来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不饿着,每年都要用鸥粮喂它们。以前的鸥粮投入水中后一部分由于海鸥不能及时吃到而迅速沉入水里,既浪费粮食又污染了水体。2017年,一厂家对鸥粮进行了“膨化”处理,使其投入水中后能够漂在水面上较长时间,海鸥几乎能吃完它。膨化后的鸥粮能够漂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  )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小 C.密度变小 D. 密度变大
3﹒“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其中防洪水、排涝水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4﹒体积相同的铅球、铜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正确的是(  )
A.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C.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他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5﹒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A.水母 B.黄瓜 C.香樟树 D.植物风干的种子
6﹒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t0 ,此过程中饮料罐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7﹒“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是杭州独特的魅力。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化学资源 B.在固态时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电解水是验证水的组成的方法之一
8﹒据史书记载,我国宋朝治平年间,在今陕西境内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水将固定浮桥用的八尊沉重的铁牛冲入了河底。当时有一个叫怀丙的人巧妙地将铁牛打捞了起来:把拴在一起的两艘大木船装满沙子,然后用绳索一端系住铁牛,拉紧后另一端拴在船上。把沙子卸入河中,铁牛就被拉起来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铁牛浸没后,随着深度增加,所受的浮力增大
B.铁牛被冲到河底只受到重力和浮力
C.用两艘大木船并装满沙子,是为了减小浮力
D.卸下沙子的过程中,当木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时,铁牛就会被拉起
9﹒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
B.产生两种气体质量比为2:1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
D.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10﹒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南水北调解决了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
D.地下水和冰川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11﹒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氢和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氢>F空 B.F氢=F空
C.F氢<F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3﹒如图所示,在乙调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两个一模一样装满水的桶,其中右桶上飘着一小木块。关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平不倾斜 B.向左盘倾斜 C.向右盘倾斜 D.无法判断
14﹒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人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悬浮 B.漂浮 C.沉底 D.无法判断
15﹒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
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
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1分,共20分)
16﹒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
17﹒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在一只塑料袋(塑料袋很轻很薄)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有水的塑料袋所受重力的大小。再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 ,说明盛水的塑料袋排开 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继续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由此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小华准备将塑料袋装满水做同样的实验,操作时发现,塑料袋尚未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为零,这是 原故。
18﹒有一木块的体积为200cm3,密度为0.8×103kg/m3.把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N;松手后,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量是 kg。(g=10N/kg)。
19﹒把重10N,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 (漂浮/悬浮/沉底)状态,物体所受浮力为 N,排开水的体积是 m3。(g取10N/kg)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21﹒在平静的池水中漂浮有一个木球,木球的体积为4dm3,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1/4,那么木球受到的浮力为 N。木球的密度为 kg/m3。(g=l0N/kg)
22﹒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密度计受到的液体浮力分别为F甲、F乙,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F甲 F乙,ρ甲 ρ乙,若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m甲 m乙(该题三空均选填“<”“=”或“>”)。
23﹒底面积为100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现将体积为500cm3,重为3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则: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进入水中的体积 ;物体B的密度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24﹒某科学探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
①先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2%的硫酸溶液,从A中的大圆孔注入;
②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正负两极;
③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现象;
④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交流与反思】
(1)步骤①,在水中加入硫酸的作用是 。
(2)步骤②中若不小心抽到了液体,最好的做法是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中  b.注入A中   c.推回B或C中
(3)步骤③中的现象有:两极上均有气泡冒出, 。
(4)步骤④中检验C中生成气体的方法是 。
25﹒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 (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2)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
(3)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4)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26﹒为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系,小明和小华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如图。
(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浮力大小逐渐 。据此,小明认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面增大;而小华则认为浮力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小明的观点合理 B.只有小华的观点合理
C.两人的观点都不合理 D.两人的观点都合理
(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 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 。
(3)为了深入研究,他们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重力G排= ,通过比较数据发现F浮=G排,换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都能得出F浮=G排,说明决定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G排。
(4)从金属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27题4分,第28题8分,第29题8分,共20分)
27﹒“怀丙捞铁牛”的故事中,为了捞起陷入河底淤泥中的铁牛,怀丙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一根粗木头固定在两只装满泥沙的船之间,再用粗铁链分别套在木头和铁牛上且使铁链绷直。逐渐抛卸出船上的泥沙,铁牛被铁链从淤泥中拔出。请你分析说明抛沙后铁牛能被拔出的原因。(不考虑水的流动,泥沙对水密度的影响)
28﹒小明每天测量同一个鸡蛋的质量,再把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后,取出放好。下表是他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鸡蛋的体积保持不变,g=10N/kg,ρ水=1.0×103kg/m3)
第1天 第8天 第29天 第57天 第58天 第70天
质量m/g 66.8 66.2 64.4 62.0 61.9 60.8
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沉底 沉底 沉底 悬浮 漂浮 漂浮
(1)求第57天鸡蛋所受浮力及鸡蛋的体积。
(2)比较第1天和第70天鸡蛋受到浮力的大小,写出判断依据。
(3)根据表格的现象你如何判断鸡蛋存放时间的长短?
29﹒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取10N/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求:
(1)物块受到的重力;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C D A A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D A B D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1分,共20分)
16﹒海洋 地表径流
17﹒小 水的体积 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的 塑料袋中水没有装满
18﹒2 0.16
19﹒漂浮 10 1×10-3
20﹒(1)2:1 (2)B
21﹒30 0.75×103
22﹒= < =
23﹒3×10-4m3 1.5×103kg/m3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24﹒(1)增强水的导电性
(2)b
(3)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A中液面上升
(4)点燃注射器中的气体
25﹒(1)1.4 AD (2)排开液体的重力 (3)A (4)能
26﹒(1)变大 D (2)小明 G-F (3)ρ水V排g (4)一直不变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27题4分,第28题8分,第29题8分,共20分)
27﹒船上的沙土逐渐抛人水中,铁牛和船(包括船上的人、木头及剩余的沙土)受到的总重力减小,抛沙土到铁牛即将离开河床的过程中,船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因此绳子对铁牛的拉力增大,当拉力大于铁牛的重力时,铁牛被拔出。
28﹒(1)由图可知,鸡蛋在第57天时处于悬浮状态,
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F浮=G=mg=0.062kg×10N/kg=0.62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的体积为:V=V排=
(2)鸡蛋的质量减小,但鸡蛋的体积不变,第1天和第70天相比,在第一天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鸡蛋在第一次中受到的浮力大
(3)由表格中的数据和鸡蛋的状态可知,当鸡蛋在水中下沉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29天;鸡蛋悬浮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57天;鸡蛋在水中漂浮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为58天以上。
29﹒(1)G=18N
(2)F浮=G-F=18N-10N=8N
(3)由F浮=ρ液gV排得,物体的体积为:V=V排=
物体的重力为G,质量为m=
则物体的密度为: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1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1-3)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地球上淡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冰川水和海洋水
B.地球上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人类能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淡水资源的0.3%
D.地球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71%
2﹒为了来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不饿着,每年都要用鸥粮喂它们。以前的鸥粮投入水中后一部分由于海鸥不能及时吃到而迅速沉入水里,既浪费粮食又污染了水体。2017年,一厂家对鸥粮进行了“膨化”处理,使其投入水中后能够漂在水面上较长时间,海鸥几乎能吃完它。膨化后的鸥粮能够漂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  )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小 C.密度变小 D. 密度变大
3﹒“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其中防洪水、排涝水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4﹒体积相同的铅球、铜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正确的是(  )
A.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C.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他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5﹒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A.水母 B.黄瓜 C.香樟树 D.植物风干的种子
6﹒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t0 ,此过程中饮料罐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7﹒“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是杭州独特的魅力。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化学资源 B.在固态时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电解水是验证水的组成的方法之一
8﹒据史书记载,我国宋朝治平年间,在今陕西境内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水将固定浮桥用的八尊沉重的铁牛冲入了河底。当时有一个叫怀丙的人巧妙地将铁牛打捞了起来:把拴在一起的两艘大木船装满沙子,然后用绳索一端系住铁牛,拉紧后另一端拴在船上。把沙子卸入河中,铁牛就被拉起来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铁牛浸没后,随着深度增加,所受的浮力增大
B.铁牛被冲到河底只受到重力和浮力
C.用两艘大木船并装满沙子,是为了减小浮力
D.卸下沙子的过程中,当木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时,铁牛就会被拉起
9﹒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
B.产生两种气体质量比为2:1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
D.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10﹒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南水北调解决了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
D.地下水和冰川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11﹒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氢和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氢>F空 B.F氢=F空
C.F氢<F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3﹒如图所示,在乙调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两个一模一样装满水的桶,其中右桶上飘着一小木块。关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平不倾斜 B.向左盘倾斜 C.向右盘倾斜 D.无法判断
14﹒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人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悬浮 B.漂浮 C.沉底 D.无法判断
15﹒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
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
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1分,共20分)
16﹒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
17﹒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在一只塑料袋(塑料袋很轻很薄)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有水的塑料袋所受重力的大小。再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 ,说明盛水的塑料袋排开 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继续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由此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小华准备将塑料袋装满水做同样的实验,操作时发现,塑料袋尚未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为零,这是 原故。
18﹒有一木块的体积为200cm3,密度为0.8×103kg/m3.把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N;松手后,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量是 kg。(g=10N/kg)。
19﹒把重10N,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 (漂浮/悬浮/沉底)状态,物体所受浮力为 N,排开水的体积是 m3。(g取10N/kg)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21﹒在平静的池水中漂浮有一个木球,木球的体积为4dm3,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1/4,那么木球受到的浮力为 N。木球的密度为 kg/m3。(g=l0N/kg)
22﹒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密度计受到的液体浮力分别为F甲、F乙,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F甲 F乙,ρ甲 ρ乙,若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m甲 m乙(该题三空均选填“<”“=”或“>”)。
23﹒底面积为100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现将体积为500cm3,重为3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则: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进入水中的体积 ;物体B的密度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24﹒某科学探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
①先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2%的硫酸溶液,从A中的大圆孔注入;
②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正负两极;
③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现象;
④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交流与反思】
(1)步骤①,在水中加入硫酸的作用是 。
(2)步骤②中若不小心抽到了液体,最好的做法是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中  b.注入A中   c.推回B或C中
(3)步骤③中的现象有:两极上均有气泡冒出, 。
(4)步骤④中检验C中生成气体的方法是 。
25﹒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 (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2)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
(3)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4)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26﹒为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系,小明和小华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如图。
(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浮力大小逐渐 。据此,小明认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面增大;而小华则认为浮力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小明的观点合理???????? B.只有小华的观点合理
C.两人的观点都不合理???????? D.两人的观点都合理
(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 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 。
(3)为了深入研究,他们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重力G排= ,通过比较数据发现F浮=G排,换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都能得出F浮=G排,说明决定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G排。
(4)从金属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27题4分,第28题8分,第29题8分,共20分)
27﹒“怀丙捞铁牛”的故事中,为了捞起陷入河底淤泥中的铁牛,怀丙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一根粗木头固定在两只装满泥沙的船之间,再用粗铁链分别套在木头和铁牛上且使铁链绷直。逐渐抛卸出船上的泥沙,铁牛被铁链从淤泥中拔出。请你分析说明抛沙后铁牛能被拔出的原因。(不考虑水的流动,泥沙对水密度的影响)
28﹒小明每天测量同一个鸡蛋的质量,再把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后,取出放好。下表是他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鸡蛋的体积保持不变,g=10N/kg,ρ水=1.0×103kg/m3)
第1天
第8天
第29天
第57天
第58天
第70天
质量m/g
66.8
66.2
64.4
62.0
61.9
60.8
鸡蛋
在水
中的
位置
沉底
沉底
沉底
悬浮
漂浮
漂浮
(1)求第57天鸡蛋所受浮力及鸡蛋的体积。
(2)比较第1天和第70天鸡蛋受到浮力的大小,写出判断依据。
(3)根据表格的现象你如何判断鸡蛋存放时间的长短?
29﹒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取10N/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求:
(1)物块受到的重力;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C
D
A
A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D
A
B
D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1分,共20分)
16﹒海洋 地表径流
17﹒小 水的体积 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的 塑料袋中水没有装满
18﹒2 0.16
19﹒漂浮 10 1×10-3
20﹒(1)2:1 (2)B
21﹒30 0.75×103
22﹒= < =
23﹒3×10-4m3 1.5×103kg/m3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24﹒(1)增强水的导电性
(2)b
(3)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A中液面上升
(4)点燃注射器中的气体
25﹒(1)1.4 AD (2)排开液体的重力 (3)A (4)能
26﹒(1)变大 D (2)小明 G-F (3)ρ水V排g (4)一直不变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27题4分,第28题8分,第29题8分,共20分)
27﹒船上的沙土逐渐抛人水中,铁牛和船(包括船上的人、木头及剩余的沙土)受到的总重力减小,抛沙土到铁牛即将离开河床的过程中,船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因此绳子对铁牛的拉力增大,当拉力大于铁牛的重力时,铁牛被拔出。
28﹒(1)由图可知,鸡蛋在第57天时处于悬浮状态,
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F浮=G=mg=0.062kg×10N/kg=0.62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的体积为:V=V排=
(2)鸡蛋的质量减小,但鸡蛋的体积不变,第1天和第70天相比,在第一天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鸡蛋在第一次中受到的浮力大
(3)由表格中的数据和鸡蛋的状态可知,当鸡蛋在水中下沉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29天;鸡蛋悬浮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57天;鸡蛋在水中漂浮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为58天以上。
29﹒(1)G=18N
(2)F浮=G-F=18N-10N=8N
(3)由F浮=ρ液gV排得,物体的体积为:V=V排=
物体的重力为G,质量为m=
则物体的密度为: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