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欢迎各位老师光临指导! 力 的 分 解5.2力 的 分 解南安诗山中学物理组提箱子的力F产生几个作用效果?
力F1产生竖直向上的作用效果使箱子被提起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
力F2产生水平向左的作用效果使箱子紧压在右腿的外侧一.分力 力的分解 1.物理学中,把力F1和F2叫做力F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迷你实验室: 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1.感受重物竖直向下拉细绳的力产生了 哪两个作用效果?
2.请根据你的感受在图中标出这两个分力的方向? 力F1产生水平先左拉中指的作用效果
力F2产生沿铅笔的方向压
掌心的作用效果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是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
如图:用作图法分别画出未知的分力
放在A B 两挡板间的圆柱体所受的重力G会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水平面上的箱子受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怎样分解拉力F? 二.力的正交分解 在许多情况下,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我们可以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叫做力的正交分解. 在斜面上的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但又不可能竖直落下,而是沿斜面滑下.如图.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斜面的倾斜角为θ,求两分力G1和G2的大小?G1G2θG 解:以重力G为对角线,作力的平行四边形,使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与斜面平行和垂直.由三角函数可得由公式知:θ越大,
G1越大,G2越小分力与夹角关系:当合力一定时, 两个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增大.分力与夹角关系
讨论:
2.斧头的独特形状为什么能将一个较小的力分解成两个较大的分力把木头劈开? 3.古代拱桥的设计原理 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利用合力与分力的道理,
巧妙地将垂直向下的压力,转化为两个斜向下的分力小结:
1.分力 力的分解
2.力的正交分解
3.力分解的应用作业:P88 2 3 4 谢谢指导!授课者:傅志德案例 力的分解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一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内容有“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该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应达到理解的水平,并能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体现了关注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的意义和分力的概念
(2)掌握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的方法,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并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
(3)了解分力与夹角的关系。
(4)能解释与力的分解有关的物理现象并能根据观察举例分解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 了解概念的建立是客观事实的需求,而不是凭空臆造的,它反映了同类现象的共同规律
(2)学会等效替换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能利用学过的知识拓展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
(3)学会进行动态研究,并在变化中寻找规律。
3.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确定力的作用效果从而明确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确定分力的方向。求解分力大小的数学方法。
二、案例设计
一、新课引入
趣味实验:
请班上两位力气最大同学上来拉住绳子的两端,再请一位个子小的同学上来,交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求他一个人要拉动两个人,他一个小个子的能拉动两个大个子的同学吗?
小个子的同学在绳子中间用力一拉,两位大个子的同学被拉动了。他一个人拉动了两个人,真是四两拨千斤,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教师不给结果。)要清楚地解释以上现象正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展开
回顾: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合成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力 力的分解:
课件演示:图5—15 分力的作用
教师提问:提箱子的力F产生几个作用效果
教师总结:把力F1和F2叫做力F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迷你实验室: 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提问:
1你能感受到重物竖直向下拉细绳的力产生了哪两个作用效果吗?
2请根据你的感受在图中标出这两个分力的方向
教师总结:
1:一个是水平先左拉中指的作用效果(由力F1产生)
另一个是沿铅笔的方向压掌心的作用效果(由力F2
2:两个分力的方向如图F1 F2所示
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成两个分力。实际上在力的合成中,组成合力的每个力都可以看成是分力。
所以: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同一个F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该怎样分解?
实例: 力的分解原则
2. 力的正交分解(通过实例体验正交分解的优点)
通过例题加以说明
1: 人斜向上提箱子
2: 人沿斜面下滑
3. 力的分解法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掌握力的分解和合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1:为什么山区要修建很长的盘山公路,城市的高架桥要建很长的引桥?(课件图片演示)
教师提问2:斧子的独特形状为什么能将一个较小的力分解成两个较大的分力? (课件图片演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合力一定时,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将随着分力间夹角的改变而改变.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分力越大,分力也就越大.
三.教师总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