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题 第六章 力与运动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 总 1课时 课型:探究 整改意见
第 1课时
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及应用。过程与方法: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强化STS的要求。
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定律的理解。
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让学生明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惯性小车、斜面、木板、毛巾、标志小旗。
探究实验法、举例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讨论法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二、惯性1、历史回顾 1、现象2探究实验 惯性定义: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3、定律内容: 与物体 无关。 2、惯性的应用与危害防治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复习导入 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 ,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历史回顾。探究力与运动关系的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提问复习内容,注意引导力与运动可能存在的关系,引出本章所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8,观察四幅图,思考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阅读课本99页,回顾2000年以前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介绍300年前伽利略对力与运动的探究和他的理想实验。比较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的不同,设计实验探究结论。要求预习课本100页,注意探究的方法,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仪器、步骤。准备就绪后,教师演示实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强调“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总保持”和“或”的意思。适当补充练习。 回忆以前所学,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要研究的对象。巩固以前所学。 按要求观察课本上的图形,分析物体最终停止的原因。了解历史上的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研究历程,体会人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树立努力学习的信心。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仪器、步骤。进一步复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找出实验的注意事项。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讨论实验现象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明确定律内容,分析定律的关键点,明确定律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3分钟7分钟10分钟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巩固新知 小结与作业 惯性课后练习题补充练习题小结本课作业 教师有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引出惯性,要求学生看课本101页,图6-7惯性小实验,并演示。找出惯性的定义。讲解惯性现象,指出: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引导学生回忆力的定义,比较力和惯性的区别。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惯性和预防惯性危害的例子。讲解对惯性现象的解释。(三步)引导学生练习课本作业题,针对学生做题情况,及时讲解出错点,强调注意点,并补充练习。巩固新知。小结本节内容 探究实验实验探究: 牛顿第一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惯性的应用与危害防治作业:课本实践活动补充书面作业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初步认识惯性,找出惯性的定义并进行分析;明确惯性的特点。知道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和力的区别。积极思考,举例。练习解释惯性现象。明确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产生兴趣。协同小结课余开拓视野 8分钟13分钟4分钟
教后小结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教法
学法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