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氧气(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2 氧气(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8-05 15:06:56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课题2 氧气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有一种物质为人间的美景默默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知道它是谁吗?导入新课1.氧气不易溶于水,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呢?
2.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为什么要带氧气袋?新知探究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 。
密度 。
溶解性 。
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氧气 液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183℃-218℃1.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你知道它是空气、氧气还是氮气?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硫的燃烧实验与探究黄色固体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比较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异同2.碳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与探究黑色固体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气体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气体比较木炭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异同3.铁丝的燃烧实验与探究银白色固体不燃烧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放出热量,
生成黑色
固体。比较铁丝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异同(1)实验时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为何要待火柴快燃尽时,再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3)在做这个实验时,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为什么?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试归纳: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比,现象是否一样?这说明了什么?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某些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如铁,在氧气中却可以燃烧。
红磷、氧气硫、氧气铁、氧气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思考:以下几个变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叫缓慢 氧化。一、氧气的物理性质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与木条反应
2.与硫反应
3.与木炭反应
4.与铁丝反应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知识梳理1.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成功完成了太空漫步。为解决航天员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 )
A.氮气 B.水 C.氧气 D.二氧化碳C2.判断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还是氧化反应。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锌 + 盐酸 氯化锌+氢气
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水
镁 + 氧气 氧化镁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随堂练习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C.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B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
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D.蜡烛的燃烧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A5.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 (1)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写出B在A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课题2 氧气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蜡烛、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而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在系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准确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
3.化合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学习难点】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小测验导入:
1.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B )
A.SO2       B.O2      C.CO      D.NO2
世间万物生存都需要氧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阅读课本P33的内容。
提出问题:
1.氧气不易溶于水,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呢?
2.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时为什么要带氧气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1.293 g/L)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约30 mL氧气。在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阅读课本P33~P35的内容。
探究实验:做P33~P34实验2-2、2-3、2-4。
投影: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
学生:进一步放大观察比较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点。
课堂讨论
1.上述实验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都是与氧气反应,为什么产生的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2.在做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为什么都要放少量的水,其作用相同吗?
3.铁丝为什么要做成螺旋状?铁丝的下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气,它具有氧化性。
知识拓展: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区别:①纯氧中氧气的浓度大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有的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变得可燃,如铁。②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阅读课本P35的内容。
提出问题:上述几个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交流讨论:分析上述几个实验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C;特征:“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氧气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它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缓慢氧化:在反应中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如食物腐烂、酿酒、酿醋、呼吸、钢铁生锈等。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一定放热,但不一定发光。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课题2 氧气
氧气
成功之处
1.课程的引入,采用了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新知识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2.物理性质的总结,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使学生明确通常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哪几个方面,便于今后学习其他物质。
不足之处
有些结论学生可以通过现象分析得出,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总结回答。限于课堂演示条件的不足,硫的燃烧并未在通风橱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