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吗?导入新课(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新知探究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实验与探究2.分子的基本性质思考:上图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下面两幅图说明什么?说明了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探究1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实验与探究溶液变成红色溶液不变色烧杯B中浓氨水挥发出来,氨分子进入烧杯A中,形成的氨水使酚酞变红色 结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观看分子运动实验探究2 取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5mL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体积变化情况。现象:空气容易压缩,体积减小较大,
水不容易压缩,体积减小较小。结论: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3.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基本性质:知识梳理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A随堂练习2.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小的是( )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
C.向车胎内充气
D.将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贮气瓶中C3.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液态或气态,主要是由于( )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D4.有下列现象:①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它的固体体积大;②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③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④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27kg.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2)微粒之间有空隙? .(3)微粒的质量很小 ?.
(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 ?.③①④②课件14张PPT。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欧洲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四轮纳米汽车。纳米车拥有能够转动的轮子,它们的体积如此之小,即使有两万辆纳米车并列行驶在一根头发上也不会发生交通拥堵。导入新课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水氧气氢气通电+新知探究一、分子 1.每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每个氢气分子是由 构成, 每个氧气分子是由 构成。
2.对比它们的化学性质,氢气有 ,氧气能 ,水与它们的化学性质 , (填“相同”或“不同”),可见当分子不同时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所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可燃性不同 思考1.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不是指体积和质量上的最小,而是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结论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水的蒸发也产生气体,它们的变化类型是否相同? 不相同;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二、原子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氧化汞氧气汞加热氧化汞分子汞原子氧分子观看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当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填“改变”或“不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填“改变”或“不变”)。不变改变思考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体积小、质量小、不停地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总结一、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联系
1.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联系: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知识梳理1.下列有关原子或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没有间隙
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随堂练习2.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3.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原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D.原子很小,不可再分D 4.?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分子是 ? 粒子;
原子是? 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特征。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自然和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根本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
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吗?
2.明确学习目标,解读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提出问题
1.走过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
【实验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投影:分子运动的实验。
归纳总结: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如移走硅原子后构成的文字“中国”,这都充分证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阅读P48~P49的内容,结合实验,总结分子的有关性质:
提出问题
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块,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了解分子的性质。
探究实验
投影:实验过程及现象。
课堂讨论: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而酚酞溶液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
名师点睛:
实验:做课本P49探究实验:图3-4。
投影:实验过程及现象。
归纳总结:总结分子的特点。
投影:分子运动实验视频。
学生:观看学习。
阅读课本P50~P51的内容。
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有分子和原子等,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3.在氧化汞分解的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从左侧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观看多媒体演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答:水的蒸发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是物理变化;而水的分解是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是化学变化。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三、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联系
成功之处
本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枯燥,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用科技知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变化的实质,为深刻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做了形象铺垫,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抽象的知识。
不足之处
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增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多增加多媒体和生活实例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