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苏教版1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学案+素材+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上苏教版1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学案+素材+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05 19:38:57

文档简介

《练习一》教材分析
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看图,并读一读图下的文字信息,说说图中的每个温度是比0℃高还是低,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第三幅图中“﹣89.2”是一个负小数,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负数不仅可以是负整数,还可以是负小数、负分数。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图中的文字,说说“高于海平面3260米”和“低于海平面422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再要求他们各自完成填空。青海湖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位于西亚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是世界上海拔最低,也是最咸的湖。
第3题,要提醒学生注意正数的两种表示方法。如果有学生写出负小数或负分数,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各自画一画、涂一涂,再通过交流明确两条:第一,0刻度线以上表示零上温度,以下表示零下温度;第二,图中每大格表示10℃,每小格表示5℃。此外,还可启发学生思考:﹣10℃与﹣5℃比较,哪个温度低,哪个温度高?
第7题,之所以讨论“﹣2和﹣4,哪个数更接近0”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负数的大小。可以依据“﹣2和0相距2个单位,﹣4和0相距4个单位”作出判断;也可以依据“﹣2在0的左边,﹣4在﹣2的左边”作出判断。
第8题,重点要引导学生思考:表中的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在交流中明确:公交车在起点站一般只有上车的乘客,没有下车的乘客,表中用“+21”表示起点站乘客的变化情况,说明是用正数表示上车人数,用负数表示下车人数的。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结合中途第3站没有人下车,中途第5站没有人上车,都可以用“0”来表示,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时,可以通过必要的示范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如,哪个站上车的人数最多?哪个站下车的人数最多?在中途第1和第2站一共有多少人上车?有多少人下车?等等。对学生提出的有关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问题,可以引导他们联系具体情境,根据正、负数的含义来解决,但不要涉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的计算。
《负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含义,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能正确使用正数和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负数(限整数)。
2.使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图:
本单元主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负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用正数和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会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引入负数是数系的一次扩充,也是学生认数过程中一次十分重要的飞跃。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丰富应用数学刻画客观世界的方法,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打下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知道正数、负数与0的关系。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自主的活动认识负数。例1通过用温度计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的现实情境引入负数。一方面,气温是学生每天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信息,学生对温度计并不陌生;另一方面,借助温度计上的数据显示,可以直观地认识到零上温度比0℃高,零下温度比0℃低。例2给出了我国珠穆朗玛峰和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负数。虽然学生对“海拔”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但借助直观的示意图,他们可以认识到海拔高度都是以海平面为标准的,海拔8844.4米和海拔负155米分别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2.通过丰富的现实生活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含义的认识,也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负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教材在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负数概念之后,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用正数和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例3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服装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让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再如,例4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了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街道行走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并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进一步丰富对负数概念的感知。同时,教材还在练习中提供十分丰富的现实素材,让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有关的量,使他们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负数含义的理解。
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负数的概念。无论是例题还是“试一试”的教学,都十分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明确了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后,教材让学生尝试把盈利和亏损的情况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出来。在教学根据平面图上的信息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后,教材呈现了完整的数轴,让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初步体会数轴上正数和负数的排列规律。
(三)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初步了解负数的含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初步感知O、正数、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和负数。
评价时,可以以课堂观察和平时作业为主,适当结合笔试、口试和个别交流等形式进行。如,要评价学生能否正确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提供一组像教科书第6页第5题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看他们是否会用正数或负数进行表达,并合理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此外,还要以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是否对负数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是否有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是否有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是否乐于和同学进行合作交流,遇到困难时能否努力去克服等。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2.使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此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三幅图片,谈话:这里有三幅图片,分别是我国南京、三亚、哈尔滨这三个城市的风光,仔细观察三幅图中的景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亚市在我国的南方,哈尔滨市在我国的北方,南京市则在三亚市和哈尔滨市之间;三亚阳光明媚,而哈尔滨已是冰天雪地。)
小结: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向北气候的差异很大,气温也相差很大。我们来看南京、三亚、哈尔滨这三个城市在同一天中的最低气温。
出示表示南京市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引导:这温度计表示的是南京市最低气温,你知道南京市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吗?
讲解:温度计是测量温度最常用的工具。我国在计量温度时,一般用“℃”作单位,“℃”读作摄氏度。西方一些国家常用“℉”作单位,“℉”读作华氏度。在温度计上,一般用左边的刻度表示摄氏度,用右边的刻度表示华氏度。在看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时,我们只要看左边的刻度,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度指着多少,就表示这时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提出要求:你能读出这一天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
出示表示三亚市和哈尔滨市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提问:请仔细观察温度计,想一想,三亚市和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与0℃相比,是高还是低?各是多少摄氏度?(三亚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上20℃,比O℃高;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比O℃低。)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零上20℃,零下20℃。
引导思考:请大家再次观察这里的三个温度计,想一想,看温度是在零上还是在零下,要以什么作标准?(以O℃作标准,比O℃高的是零上温度,比O℃低的是零下温度)
进一步启发: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一个比O℃高,一个比O℃低,它们表示的意思怎么样?(正好相反)
指出:像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上面的例子中,三亚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上20摄氏度,可以记作“﹢20℃”;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摄氏度,可以记作“﹣20℃”。“﹢20”读作正二十,这里的“﹢”叫作正号;“﹣20”读作负二十,这里的“﹣”叫作负号。
带着学生一起读﹢20和﹣20,再要求学生自由地读一读。
提问:“﹢20℃”和“﹣20℃”表示的含义相同吗?(“﹢20℃”表示零上20℃,“﹣20℃”表示零下20℃,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设计说明:注重让学生依托生活经验展开数学思考,逐步形成数学概念,是本环节教学的主要特色。以表示南京市最低温度是O℃的温度计为例,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及测量温度的方法,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初步学会认、读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三亚市和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与O℃相比,是高还是低?各是多少O℃?促使他们在自主活动中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由此引出用正、负数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组织学生讨论“‘﹢20℃’和‘﹣20℃’表示的含义相同吗”这个问题,则再一次突出了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有利于学生巩固对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例2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天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有很大差别。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有的地方,同一天的早晨和中午也存在着很大的温差。出示下面的文字让学生阅读。
你听过“早穿皮袄午穿衫”的说法吗?这就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形象描述。在那里,9月份清晨气温最低经常在O℃以下,中午最高气温又经常上升到40℃以上。一天中忽而烈日炎炎,忽而疾风飘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吐鲁番盆地这种奇特的气候现象。
出示例2场景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的一幅图,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讲解:表示山脉、峡谷等的高度,通常以平均海平面为标准,比海平面高多少米,就是海拔正多少米;比海平面低多少米,就是海拔负多少米。比如,图中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海平面高8844.4米,就称为海拔正8844.4米,可以记作﹢884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就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引导:海拔正8844.4米和海拔负155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它们是怎样的两个量?(海拔正8844.4米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米,海拔负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它们是两个意义相反的量。)
归纳: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我们知道,测量温度时,一般以O℃作标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测量海拔高度时,一般以海平面为标准,高于海平面的用海拔正多少米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海拔负多少米来表示。
提出要求:现在黑板上一共有5个数。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些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吗?
进一步启发: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除O之外,都是什么数?把它们和O比较大小,结果怎样?
指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除O之外,都是正数。写正数时,它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
【设计说明:相对而言,学生对海拔高度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例2前,先简单介绍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气候特点,为学生理解“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提供一些感性的认识,进而引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出示例2中的场景图后,让学生说说对图意的理解,可以帮助他们初步形成对“海平面”和“海拔高度”等概念的直观认识。揭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后,让学生说说海拔正8844.4米和海拔负155米表示的意思,再一次突出了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与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为他们认识负数积累了更多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回顾例1和例2的学习内容,并对这一过程中认识的5个数进行分类,进而给出正数和负数的名称,有利于他们初步了解O、正数、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感知负数的内涵与外延,形成较为合理的认知结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第2页的“练一练”。
先指名读一读题中的数,再要求学生把这些数填入合适的圈里。
追问:“8”是正数还是负数?O呢?
2.做练习一第1题。
提问:你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吗?水结冰时的温度呢?100是正数还是负数?O呢?你所知道的本地最低气温曾经达到多少摄氏度?
你能想象零下90℃是什么景象吗?
提出要求:读一读图中的文字,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追问:正数中有整数,也有小数或分数,负数也可能包括哪些数?
3.练习一第2题。
学生各自填空后,追问:为什么青海湖的海拔高度用正数表示?为什么死海的海拔高度用负数表示?你知道青海湖和死海各在什么地方,各有什么特点吗?
指出:青海湖位于我国西部的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死海位于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由于含盐量极高,人可以浮在水面而不会下沉。
4.练习一第3题。
学生各自按要求写一写、填一填。
讨论:你们写出的正数都含有“﹢”吗?写出的负数中有小数或分数吗?
5.练习一第4题。
让学生先读一读表中的数,说一说从统计表中可以知道什么,再在表下的空白温度计中涂一涂或画一画。
展示学生画出的温度计,并交流画图表示温度的方法,同时注意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追问:在四个季度的平均气温中,哪些比O摄氏度高?哪些比O摄氏度低?
【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清楚,突出了认识负数这个重点,有利于学生不断丰富对负数的感知,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又有利于他们了解一些有趣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全课小结(略)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教学例1时,先要适当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学习根据温度计上红色汞柱的位置说出它所表示的温度。主要应讲清楚三点:第一,温度计左边的刻度表示摄氏温度,用“℃”作单位,“℃”读作摄氏度;右边的刻度表示华氏温度,用“℉”作单位,“℉”读作华氏度。第二,我国习惯使用摄氏度计量温度。第三,认读摄氏温度时,以O℃为界,O℃以上是零上温度,0℃以下是零下温度。组织学生看图交流时,一要鼓励他们说出图中每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二要突出三亚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上20℃,比O℃高;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比O℃低。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零上20℃和零下20℃是意义相反的两个量,零上20℃可以记作“+20℃”,“+”又叫作正号,“+20”读作正二十;下20 ℃可以记 ﹣20 ℃,“﹣”又叫作负号,“﹣20”读作负二十。
讨论“‘+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时,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到:“+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O℃: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O℃低。“+20℃”与“﹣20℃”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两个温度的具体感受。
教学例2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强调: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在表示高山、峡谷、丘陵、盆地等不同地形的高低时,通常以平均海平面作标准,比海平面高多少米,称为海拔正多少米;比海平面低多少米,称为海拔负多少米。由此进一步启发:珠穆朗玛峰的海震拔高度应该是正多少米还是负多少米?吐鲁番盆地的 拔高度呢?尔能把它们的海拔高度写 出来吗?
举例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之后,可以进一步追问:你觉得O是正数还是负数?在讨论中相机明确:由于O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所以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练一练”,可以先指名读一读,再要求学生各自填一填。要通过讨论继续强调两点:第一,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第二,“8”是省略了“+”的正数。
教学例3时,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并试着说说这个服装店去年上半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明确: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根据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对这个服装店去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作一些简单的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
“试一试”,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各自填一填,再组织必要的交流,以帮助他们再次体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具有清楚、简洁、方便的特点,感受负数的学习价值。
教学例4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题意,在交流中明确:“向东走2千米”和“向西走2千米”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由此提出要求: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如果有学生提出把向西走2千米记作+2千米,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一2千米,也是可以的。但要告诉他们:为了便于交流,人们一般把向东走的路程用正数表示。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之后,可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0右边的都是什么数?正数和0比较大小,结果怎样?0左边的都是什么数?负数和0比较大小,结果怎样?“﹢2”和“﹣2”在直线上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在此基础上,明确: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练一练”,先要适当帮助学生弄清存折上相关数据的实际含义,明确:蓝线框里的正数 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 表示取出的钱数,而每次的结余数则是上次结余数加上“存入”数,或减去“取出”数得到的。此外,还应使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由于存入数与取出数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所以也适合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你知道吗”,可以先让学生各自读一读,再组织交流。交流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是怎样理解和使用负数的;二要突出中国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突出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一共安排了4道例题和1个练习。
例1和例2主要引导学生联系气温度数和海拔高度等现实数据,直观形象地了解负数的含义,学习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都接触过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是学生认识负数的经验基础。例1由此出发,呈现了用温度计显示的南京、三亚、哈尔滨这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其中,南京市的最低气温是O℃:,三亚市是零上20℃,哈尔滨市是零下20℃。教材结合直观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以南京市的最低气温O℃为基准,三亚市的最低气温高于O℃,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则低于O℃。在此基础上,介绍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引出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最后,启发学生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帮助他们获得对负数含义的初步感知。例2呈现了表示我国珠穆朗玛峰和新疆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认识到:如果以海平面为基准,珠穆朗玛峰是高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则是低于海平面的。由此初步了解海拔8844.4米和海拔负155米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从而进一步丰富对负数的感知。在例1和例2教学的基础上,教材以举例描述的方式揭示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同时明确“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根据对正、负数的已有认识,先读一读给出的几个数,再把它们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巩固正数和负数的读法,进一步体会正数、负数和O的关系。
例3和例4引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盈利和亏损的金额以及相反方向的路程,帮助他们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例3先用统计表呈现了新光服装店去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并说明“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要求学生从“盈利”和“亏损”的角度解释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感受正、负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填写统计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量的方法,感受用正、负数表达信息的过程,体会负数的实际应用价值。例4创设了小华和小林以学校为起点,小华向东走2千米到邮局,小林向西走2千米到公园的问题情境,并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通过观察和交流,使他们认识到:在数轴上,O右边的点表示正数,O左边的点表示负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正数都大于O,负数都小于O”。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更为一般的层面上建立对正、负数的认识,建立清晰的正数和负数的表象,而且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和O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整数、有理数的序列。随后的“练一练”先让学生说说一张存折上的正数和负数所表示的含义,再要求他们根据给出的存入和取出的钱数,写出相应的正、负数。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练一练”之后,教材安排了一则“你知道吗”,重点介绍了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以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在这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练习一安排了8道题,其中第l~4题配合例1、例2的教学,第5~8题配合例3、例4的教学。第1题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3个与温度有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再说说图中的三个数哪个是正数,哪个是负数,既巩固正、负数的含义和读法,又体现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2题让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青海湖和死海的海拔高度,帮助他们丰富对正、负数的感知,并练习相应的读、写方法。第3题要求学生各自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在练习正、负数读写方法的同时,引导他们将对正、负数的具体认识进行初步的抽象,知道负数和正数一样,都可以脱离具体的数量而独立存在。第4题让学生在给出的温度计上表示出某市去年各季度的平均气温,有利于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正数、负数和O的关系。
第5题让学生用正、负数表示一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既有助于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又体现了正、负数的广泛应用价值。第6题给出的是一张用正、负数表示家庭收支情况的记录表,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记录说说这个家庭四月上旬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有助于他们联系生活经验巩固已有认识。第7题,先让学生用数轴上的点表示﹣2和﹣4,再引导他们思考“﹣2和﹣4,哪个数更接近O”。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负数的顺序和大小,提升对正、负数的认识水平。第8题呈现了用正、负数表示的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到终点站乘客人数的变化情况,要求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回答问题,并说说自己对相关信息的理解。由于教材提供的信息相对比较丰富,既涉及正、负数,也涉及O,这就不仅能使学生再次感知正数、负数和O的含义,而且也为他们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留出了较大的空间。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第1~2页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第1~4题;第二课时教学第3~4页例3、例4,完成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一第5~8题。
2.教学例1时,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温度计上的信息,学会看懂温度计表示的温度。可以先让他们观察温度计,并说明温度计左上方的“℃”表示左边的刻度单位是摄氏度,右上方的“℃”表示右边的刻度单位是华氏度,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是计量温度的单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通常使用摄氏度计量温度,西方一些国家使用华氏度计量温度。接着,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温度计上显示的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说一说这三个城市这一天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明确南京市的最低气温是O℃,三亚市的最
低气温是零上20℃,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三亚市的最低气温比O摄氏度高还是低?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计量温度时,是以O℃为标准,比O℃高的温度用零上多少摄氏度表示,比O℃低的温度用零下多少摄氏度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零上20℃可以记作﹢20℃,“﹢”是正号,“﹢20”读作正二十;零下20℃可以记作﹣20℃,“﹣”是负号,“﹣20”读作负二十。学生照样子读一读、写一写之后,引导他们讨论:“﹢20℃”和“﹣20℃”表示的含义相同吗?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O℃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O℃低。
教学例2时,要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可以先简单介绍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分别在哪里,并告诉他们:在描述山脉、湖泊等的高度时,通常以平均海平面为标准,看它是比海平面高多少或低多少,这样以平均海平面为标准的高度,叫作海拔高度。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示意图,找到表示海平面的直线,说一说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是比海平面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米。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指出:通常,比海平面高8844.4米称为海拔8844.4米,可以记作“﹢884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记作“﹣155米”。然后,要求学生分别读一读这两个数,并再次说说它们表示的实际含义。最后,引导学生对例1和例2中认识的数进行整理,告诉他们: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也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以举例描述的方式揭示正数和负数的含义,不需要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作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在学生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之后,要结合温度计和海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O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是确定正数和负数的标准,因而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练一练”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读一读、填一填,再重点引导他们说说:表示正数的圈里有O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与O的关系。
3.教学例3时,可以先出示新光服装店去年上半年每月盈亏情况的统计表,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试着说说每个月的盈亏金额。在此基础上,相机明确: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由此要求他们完成随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体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方法。还可以结合例题和“试一试”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对新光服装店去年一年的经营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增强他们的数据分析意识。
教学例4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题意,在交流中明确:小华和小林都以学校为起点,小华向东走2千米到邮局,小林向西走2千米到公园;“向东走2千米”与“向西走2千米”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由此,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这个问题,在讨论中再次明确: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就应记作﹣2千米。接下来,出示标有刻度、方向和学校位置的直线,要求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结合操作过程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O的右边都是什么样的数?正数和O比较大小,结果怎样?O的左边都是什么样的数?负数和O比较大小,结果怎样?“﹢2”“﹣2”与O之间的距离相等吗?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正数都大于O,负数都小于O”。随后的“练一练”,先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存折上每个数的含义,知道蓝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数;而每次“结余”的钱数则是由上次结余的钱数加上“存入”的钱数,或减去“取出”的钱数后得到的。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完成图下的填空,进一步体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存入”和“取出”的钱是合理的。
“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各自读一读,再让他们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要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练习一中的题目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要引导他们结合不同的问题情境感受正、负数的含义,掌握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思考方法。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每幅图中的文字,再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题中三个数据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以O℃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题中几个温度的直观感受。第2题一方面要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用负数表示”;另一方面也可适当介绍青海湖和死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各自写一写,再通过组织交流帮助他们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正、负数各可以是些怎样的数,写正数或负数时各需要注意什么。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说说从中能够知道哪些信息,再要求他们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或画一画。学生操作后,还可进一步讨论:图中表示的几个温度,哪些比O℃高,哪些比O℃低?﹣5℃与﹣10 ℃相比,哪个温度高一些?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他们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题中各数的理解,强调:生活中有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它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第6题要让学生分小组说说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说说“小明家今年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后,还有没有结余”,以及自己是怎样想的,以帮助他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第7题可以先让学生完成填空并在直线上描出表示一2和一4的点,然后重点讨论“﹣2和﹣4,哪个数更接近O”这个问题。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就越接近。也可以通过比较直线上O右边数的大小,启发学生初步感受到:直线上的数,右边的要比左边的大。第8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表中的正数、负数和O各表示什么,为什么上车的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的人数用负数表示;再要求他们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并说一说从表中还能知道什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
温习旧知
读出或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北京市人口总数为19612368人。
读作:
(2)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埃及胡夫金字塔约由二百三十万块石料堆砌而成。
写作:
读(写)多位数时,都要从最高位开始,先分级,再一级一级往下读(写)。
预习新课
填一填。
(1)+9℃读作( ),表示( )。
(2)-8℃读作( ),表示( )。
读写正、负数的时候要注意前面的 。
练习反馈
1.写一写,读一读。

读作:( )摄氏度 读作:( )摄氏度 读作:( )摄氏度
2.将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8 -2.5 0 88.3 -19 560 18 +126
负数: 正数:
3.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果a是正数,那么-a是( )。
① 正数 ② 负数 ③ 非正数 ④ 非负数
(2)(信息题)“神舟十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 )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① 21℃ ② 100℃ ③ -100℃ ④ 0℃
4.(培优题)甲地海拔高度是5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80米,丙地海拔高度是-20米,丁地海拔高度是-30米,则( )地最高,( )地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米。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1)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
(2)2300000
预习新课
(1)正九摄氏度 零上九摄氏度
(2)负八摄氏度 零下八摄氏度
练习反馈
1.(1)-10 负十
(2)0 零
(3)15 十五(或+15 正十五)
2.负数:-2.5 -19
正数:+8 88.3 560 18 +126
3.(1)② (2)② ③ ①
4.乙 丁 110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及正数、负数、0的大小关系
温习旧知
在里填上“>”“<”或“=”。
125736844298653 25万29876
3600000360万 2亿46780万
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起依次比较每一位上的数字。
预习新课
填空题。
(1)爸爸本月收入是4000元,记作+4000元,那么妈妈本月收入3500元,应记作( )元。
(2)足球比赛中进2球用+2球表示,那么失1球应记作( )球。
(3)王叔叔和李阿姨一起进入电梯,王叔叔要到15楼会议室开会,他按下了+15F,李阿姨要到地下1层的车库取车下班,她应该按( )。
1.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
和 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以0位基准,0右边的数都是 ,0左边的数都是 。 边的数总比 边的数大。
练习反馈
1.写出A、B、C、D点表示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2.根据某物流中心进出货情况,填写下表:
28日:运进800吨,运出650吨
29日:运进500吨,运出600吨
30日:运进550吨,运出510吨
31日必须要运出多少吨货才能使物流中心的货全部运完呢?
3.(培优题)某次数学竞赛80分以上的为优秀,以80分为基准进行简记,如89分记作+9分,75分记作-5分。老师将某班6名同学的成绩分别记作:+18分、-7分、0分、-23分、+5分、-20分,这6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 )、( )、( )、( )、( )、( )。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 > = <
预习新课
(1)+3500 (2)-1 (3)-1F
练习反馈
1.A:1 B:-2 C:2 D:-5 2>1>-2>-5
2.
(800+500+550+750)-(650+600+510)=840(吨)
3.98分 73分 80分 57分 85分 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