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苏教版3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上苏教版3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05 20:08:33

文档简介

《小数的大小比较(例7)》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 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的 6~12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师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
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二、尝试探索
1、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9.7元和5.9元 (2)6.79米和6.85米
2、学生汇报。
(1)9.7元是9元7角,而5.9元是5元9角, 9元7角大于5元9角,所以9.7元>5.9元;
(2)6.79米是6米7分米9厘米,而6.85米是6米8分米5厘米,因为6米7分米9厘米<6米8分米5厘米,所以 6.79米<6.85 米、
3、教师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例 7)
0.6和0.4元
学生汇报:
(1)0.6元是6角,0.48 元是4角8分,所以0.6>0.48。
(2)0.6是 60个0.01,0.48时48个0.01,所以 0.6>0.48。
5、教师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
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6、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四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题目。
2、判断。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3、完成练习六中的6、9、10、12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六、家庭作业
1、练习六的第7、8、11题。
2、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1.8<□
(2)□>23.47>□
(3)□<5.006<□
(4)□>70.02>□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材解析
教学例4时,可以分三步组织活动。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自主收集信息,引起“比较”的心理需要。第二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说明橡皮和铅笔的单价是相同的。要着重引导他们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思考,明确: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30个0.01也就是3个0.1。第三步,让学生试着说说0.3与0.30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交流中明确:在0.3的末尾添上一个“0”,就能使它变成了0.30;把0.30末尾的“0”去掉,就使它变成了0.3。
教学例5时,要让学生观察直尺图,并通过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实际长短,说明这三个小数的大小是相等的。然后,可仿照例4引导学生联系小数意义进一步解释0.1、0.10、0.100的大小关系,并注意明确这三个小数在外形上的异同。
引导学生观察例4和例5中的两个等式时,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呢?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后,教师再加以适当概括,从而得出小数的性质。
教学例6时,既要引导学生说清楚2.80和4.00的化简过程,也要启发他们说清楚3.05和0.65中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例如,3.05中的“0”在个位的“3”和百分位的“5”之间,如果去掉0,3.05就变成了3.5,其大小也就发生了变化。
教学“试一试”时要注意结合讨论,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所有整数都可以看成小数部分是0的特殊小数;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先要在个位的右下方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根据要求在末尾添上若干个“0”。
“练一练”第1题,重点要让学生结合直观图形解释每组上、下两个小数为什么是相等的。例如,0.30表示30个0.01,也就是30个小格;0.3表示3个0.1,也就是3个大格。而30个小格与3个大格显然一样长,所以0.30=0.3。
从比较整数的大小到比较小数的大小,不是单纯的认知同化和方法迁移。这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有些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大小,也有些需要在认识上作必要的调整。例如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小的数大;而在小数中则未必如此。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0.6与0.48大小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教材中的第二种比较方法,要注意适当加以引导,以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小数大小的实质。
“试一试”,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便于他们进一步积累比较小数大小的经验。归纳起来说,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可以表达为: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较大。整数部分相同时,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较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时,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较大……像这样,从高往低一位一位地比下去,直至确定两个数的大小为止。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自主探索小数的性质和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帮助他们进一步丰富对小数的理解。教材一共安排了四道例题。例4引导学生联系用小数表示商品价格的已有知识,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教材先通过两个小朋友交流铅笔和橡皮单价的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比较的心理需求,再通过“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比较铅笔和橡皮的单价,在比较中初步感知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例5引导学生联系用小数表示物体长度的已有知识,再次感知小数的性质。教材先让学生把0.1米、0.10米和0.100米分别改写成以分米、厘米和毫米作单位的数量,再启发他们借助直观比较这三个数量的大小,并最终推知0.100米、0.10米、0.1米这三个数量是相等的,从而再次感知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上述两次活动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例6引导学生应用小数性质改写小数,通过改写促使他们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材结合购物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几种食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在讨论中体会可以应用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从而使原来的小数得以化简。随后的“试一试”要求学生应用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数的大小的前提下,把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或整数改写成三位小数,从另一个角度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主要让学生在应用小数性质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其中,第1题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表示直线上的同一个点,引导他们联系小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第2题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进一步明确:小数中的“0”有些在末尾,有些不在末尾,根据小数性质能够去掉的,只能是处于“小数末尾”的“0”。这样的练习,显然十分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强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例7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经验,探索比较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大小的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联系小数的意义展开思考,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小数概念的理解。例题首先通过“三角尺和练习本,哪个贵一些”的问题情境,抽象出比较0.6和0.48大小的数学问题。接着,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尽管学生比较时选用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但其思考过程都离不开小数的意义,因此完成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也是小数意义得到巩固的过程。随后的“试一试”先让学生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再引导他们联系几次比较小数大小的思考过程,适当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练一练”主要让学生运用初步掌握的大小比较方法,对给出的三组小数进行大小比较,有利于他们进一步丰富对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
练习六的第1~5题是围绕小数性质设计的。其中,第1题通过把两组小数中大小相等的数连起来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数末尾,则不会改变原来小数的大小;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不是在小数的末尾,那么小数的大小会随之发生变化。第2、3、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的“0”使小数得以化简的;也有在末尾添“0”使小数的小数部分达到指定位数的;还有用指定位数的小数表示商品单价的。通过这些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性质,体会小数性质的实际应用价值。第4题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根据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任意写出三个大小相等的不同小数,有助于他们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和加深认识。第6~12题是围绕小数的大小比较设计的。其中,第6、7题通过看图写小数和在直线上描点,让学生借助直观比较小数的大小,有利于他们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方法,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第8题要求学生直接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使他们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要领。第9题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二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体现了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理解信息以及选择、组合信息的能力。第10题引导学生通过开放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对小数大小关系的理解,锻炼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第11题让学生把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加以拓展,试着用这样的方法确定六个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既体现了数学方法的广泛适用性,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题要求学生用指定的数字卡片有序地组成不同的小数,并把组成的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条理性。
教材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主要让学生在练习和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稠密性。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第37~39页例4、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六第1~5题;第二课时教学第39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六第6~12题。
2.教学例4时,重点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释0.3元与0.30元的关系,体验“0.3=0.30”这个等式的合理性。教学时,可以先出示情境图,并通过“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出“比较0.3元和0.30元的大小”这个数学问题。接着,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开展探索活动。组织交流时,既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熟悉的数量多少的角度得出比较的结果,更要启发他们联系小数的意义去比较;可以利用图形,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出结果,更要启发他们通过对每个小数组成方法的分析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
教学例5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直观图,独立完成填空,认识到0.1米是1分米,0.10米是10厘米,0.100米是100毫米;再引导他们根据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推出0.1米=0.10米=0.100米。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相关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进一步思考:0.100是多少个千分之一?0.10是多少个百分之一?也就是多少个千分之一?0.1是多少个十分之一?也就是多少个百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从而在更为抽象的层面再次确认0.1=O.10=0.100。至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得到的两个等式,并提出要求:比较每个等式中的各个小数,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最后引导他们把上面的发现用一句话加以概括,抽象出小数的性质。
教学例6时,重点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对小数“末尾”的理解。可以先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一填,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交流时,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助他们理解。例如,3.05中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假如去掉的话,结果会怎样?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只有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才不会改变。在学生完成“试一试”之后,要抓住三点展开交流:一是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二是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三是怎样才能把整数10变成三位小数?“练一练”的第1题重点要引导学生说说每组的上、下两个数是否相等,为什么。第2题重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和交流进一步弄清小数末尾的“0”与小数中间的“0”的区别,提高应用小数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例7重点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比较0.6元与0.48元的大小,自主建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时,可以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收集信息、明确问题;然后,鼓励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比较的过程。在提倡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分析,感受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本质,即:0.6是6个0.1,也就是60个0.01,0.48是48个0.01,所以0.6>0.48。“试一试”可以先让学生各自比一比、填一填,再要求他们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联系例7和“试一试”的学习体会,在交流中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练一练”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比较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从比较具体数的含义,逐步过渡到直接运用小数大小比较的基本规则进行判断。
4.练习六的第1~3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相应的交流。其中,第1、2题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如,4.30为什么和4.300相连?0.018为什么不和0.18相连?80.040中间的两个“0”为什么不能去掉?等等。第3题应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要先看每个数的小数部分是几位,再确定根据小数的性质添(或去)几个“0”。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把每件商品的价格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两位小数,再告诉他们:在通常情况下,商店里商品的价格一般写成以“元”作单位的两位小数,这是因为购物时有时会算到几元几角几分。第6~8题也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通过练习实实在在地巩固知识。其中,第6、7题在学生练习后,要进一步突出小数的意义在小数大小比较过程中的作用。第8题要注意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基本规则,促使他们形成必要的技能。第9题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说从表中能知道哪些信息,再要求他们比较小明和小军的身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人的体重、视力,以及每人自己的左眼与右眼的视力。第10题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填一填,再通过组织交流引导他们逐步明确“□”里可填的数的范围。也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里最大(或最小)可填几。第11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根据比较的结果把这些小数分成三组,即0.056和0.065、0.56和0.506、0.6和0.605;再分别比较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这六个小数的大小顺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12题重点要引导学生思考:用1、2、3和小数点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小数?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5.最后的思考题可以先出示一条类似第7题的直线,引导学生结合直线有条理地写出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再启发他们进一步认识到:0.1和0.2之间除了有上面写出的两位小数,还可以有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由此,使他们体会到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无数个。
《小数的性质(例4-6)》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7~38页例4、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或化简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启发:尽管我们最近学习的是小数,但大家更熟悉的还是整数。想一想,如果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会发生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依次板书一组数:5、50、500)
从右往左看,500末尾去掉一个0,它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去掉两个0呢?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学生自由发表猜想。
3.谈话引入:哪位同学的猜想正确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说明:从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会引起原数的大小发生变化想起,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并引发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的猜想,既合乎知识自身的发展线索,又顺应了他们希望进一步了解小数特点的期待心理。】
二、探究
1.教学例4。
出示例4的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说它们的单价是相等的?你有办法验证自己的判断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交流,引导他们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解释。(板书:0.3元=0.30元)
进一步要求:比较0.3与0.30这两个小数,用一句话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再用一句话说说它们的不同点。
【设计说明:上述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说明0.3元为什么等于0.30元。因此,教学时只是提出问题和要求,而不作过多的启发和引导,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0.3与0.30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是为引导他们从末尾添“0”或去“0”的角度表达这两个小数的差异和关联,从而为后面的抽象概括作些准备。】
2.教学例5。
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提问:你能在直尺上从“0”开始,分别找到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位置吗?知道它们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吗?写成小数各是多少米?
学生解决上述问题后,追问:你能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1米=O.10米=O.100米。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说明“0.1=O.10=0.100”吗?
3.总结和归纳。
提出要求: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各是怎样变化的?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从右往左看呢?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说明: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写出的两个等式,说说每组小数的末尾各是怎样变化的,大小有没有随着变化。这样的活动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抽象概括,从而把培养数学思考的目标落到实处。】
4.教学例6。
出示例6,提出要求:这些食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在教科书上填一填。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反馈。追问:2.80、4.00中的“0”为什么可以去掉?3.05、0.65中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5.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
提出要求:你能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这里的三个数都改写成三位小数吗?
学生完成后,重点讨论:怎样才能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如果把10看作小数,它的小数点应该标在什么位置?如果把10改写成一位或两位小数,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小结:应用小数性质,也可以在小数末尾添上“0”以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如果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只要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根据要求在末尾添上若干个0。
6.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直线上0到1之间的这一段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有10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平均分成10小格)每大格是整数“1”的几分之几?每小格呢?
让学生各自完成填空,并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提出要求:你能联系图意,说说每组的两个小数为什么相等吗?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把题中能够化简的小数进行化简,再选择几个数,要求他们说说其中哪些“0”能去掉,哪些不能去掉,为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例4、例5的学习,学生虽然已经发现小数的性质,但是,对小数中的“0”是否处在小数的“末尾”,体验并不深刻。这一环节通过辨析具体实例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有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小数性质的内涵,提高应用小数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
1.做练习六第1题。学生练习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把0.018和0.18连起来?
2.做练习六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择几题指名说说化简或改写时的思考过程。
3.做练习六第4题。要求学生各自写出3个大小相等的不同小数,并通过组织交流鼓励他们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4.做练习六第5题。练习后,指出: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写成两位小数。
四、反思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小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我们是怎样探索并发现小数性质的?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练习六》教材解析
第1题的四组数中有三组是相等的,只有0.018和0.18这一组是不相等的。一方面要让学生说清楚判断某两个数相等的依据,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说清楚判断某两个数之所以不相等的理由。
第2题,可适当提醒学生:29.00末尾的“0”被去掉之后,结果是29。换句话说,29.00是一个写成小数形式的整数。
第3题,把题中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有的需要在末尾添0,有的需要在末尾去0。而将80改写成三位小数,则要先在个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3个0。
第5题,练习后要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示人民币的数量一般要用两位小数。这是因为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
第6题,要让学生结合直观图解释相关两个数的大小。例如,比较0.9与0.87的大小,可以根据0.9里有90个百分之一,0.87里有87个百分之一,得出0.9>0.87;也可以联系直观图想“右图再添3小格才是9个整条”,所以0.9>0.87。
第7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图意,知道因为直线上的1大格表示0.1,所以直线上的1小格就表示0.010由此,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标出每组的两个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要注意结合操作、比较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一个数在直线上的点的位置越靠右,这个数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8题,重点要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则解释自己的判断过程。例如,0.6和0.56的整数部分都是0,0.6的十分位上是“6”,0.56的十分位上是“5”,6>5,所以0.6>0.56。
第9题,可以结合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向学生介绍:我国现在使用的是国家标准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当检查结果等于或大于5.0时,视力为正常;小于5.0时,视力为不正常。
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按顺序写出所有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在0.11和0.12之间你还能找到其他小数吗?进而,继续思考:有没有大于0.11l而小于0.112的小数?想一想,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小数的大小比较
温习旧知
不改变大小,把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58= 220.6=
3.5= 8.2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预习新课
在( )里填小数,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 ,再看

练习反馈
1.写出下面的三个小数,然后再比较大小。

小数( ) 小数( ) 小数( )
比较大小:( )>( )>( )
2.在里填上“>”“<”或“=”。
8.77.8 2.632.629 5.75.70 4.6千米4603米
70克0.7千克 2.3千克230克 1.09千米190厘米
3.里可以填几?
(1)8.75<8.4 (2)0.8>0.799
4.(培优题)用三张数字卡片和小数点组成两位数,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0.580 220.600 3.500 8.200
预习新课
从左到右依次填:0.4 1.1 2.6 3.9
3.9>2.6>1.1>0.4
练习反馈
1.从左到右依次填:0.4 0.06 0.18 0.4>0.18>0.06
2.> > = < < > <
3.(1)8或9 (2)0~9
4.1.34<1.43<3.14<3.41<4.13<4.31
小数的性质
温习旧知
填一填。
(1)433.675的整数部分是( ),小数部分有( )位,它是一个( )位小数。
(2)5个百和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预习新课
先涂色表示下面的小数,再比一比。

0.4 0.40
小数的末尾 或 ,小数的大小不变。
练习反馈
1.填空题。
(1)在0.2,0.409,0.50,0.5090,0.0680中,( )中的部分“0”可以去掉,( )中的“0”不能去掉。
(2)把0.7改写成以0.01为单位的数是( )。
2.连一连。
12.30 4.500 0.136 17.58 0.90
0.9 0.1360 4.5 17.580 12.3
3.化简下列各数。
0.600= 0.090= 2.850= 20.00=
20.830= 40.20= 0.0460= 60.040=
0.7080= 36.50= 5.060= 100.0=
4.(培优题)小马虎在化简一个三位小数时,把小数部分的所有“0”都去掉了,结果得2.9。你知道这个三位小数原来可能是多少吗?请把它化简。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1)433 三 三 (2)500.05
预习新课

练习反馈
1.(1)0.50,0.5090,0.0680 0.2,0.409 (2)0.70
2.
3.0.6 0.09 2.85 20
20.83 40.2 0.046 60.04
0.708 36.5 5.06 100
4.这个三位小数原来可能是2.009或2.090或2.900。
2.009=2.009 2.090=2.09 2.9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