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苏教版6复式条形统计图预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上苏教版6复式条形统计图预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05 20:33:45

文档简介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解析
教学例2时,重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提供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相应的交流活动,弄清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体会到: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两类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则更加直观、形象。
对统计图表示的信息进行初步了解时,一要弄清不同颜色的直条所表示的含义,二要弄清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把统计图中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之后,一要提醒学生及时核对图、表中的数据,以免出错;二要适当追问统计表中“合计”栏与“总计”栏的计算过程和方法,以加深对复式统计表填写方法的认识。表中男生合计数是23人,女生合计数是22人;优秀等级总计为10人,良好等级总计为19人,及格等级总计为16人;全班人数总计为45人。
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时,可以先比较男生各个测试等级的人数,说说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少,哪两个等级的人数较为接近;再比较女生各个测试等级的人数;然后比较男、女生在各个测试等级上的差异,并对男、女生的测试成绩进行整体上的比较。由于23个男生中,达到优秀和良好的只有12人,而22个女生中,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有17人,可见女生的成绩整体上比男生要好一些。
组织“练一练”中的活动时,一要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如有必要,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把自己在某个测试项目的等级记录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中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按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项目应包括五类:第一类是身高、体重;第二类是肺活量;第三类是400米跑(50米×8往返跑),或台阶试验;第四类是定位体前屈,或掷实心球、仰卧起坐等;第五类是50米跑(25米×2往返跑),或立定跳远、跳绳等。二要适当指导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特别是联系数据范围确定怎样标示纵轴刻度,以及根据每个数据确定相关直条的高度。此外,要引导学生看图比较男、女生每个测试等级的人数,并通过数据分布的情况比较男、女生测试成绩的整体水平。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2首先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呈现了龙园小学五年级一班男、女生跳绳测试的等级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知道图中两种颜色的直条分别表示男、女生在跳绳测试中达到某个等级的人数,知道这样的条形统计图不仅便于比较男生(或女生)达到不同等级的人数,而且便于比较男、女生达到某个测试等级的人数。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填写相应的复式统计表,进一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依次比较男生达到各个测试等级的人数,女生达到各个测试等级的人数,男、女生在各个测试等级的人数差异,以及男、女生跳绳测试的整体成绩,在比较中感受并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进而获得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从体质健康测试的诸多项目中选出一个,了解全班男、女生在这个测试项目中的等级情况,并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呈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感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练习十六一共安排了6道题。其中,第1、3题都是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熟悉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特点,提高对图中信息进行简单分析以及基于数据作出简单判断的能力。第4题先让学生根据一组整理好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再引导他们依据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帮助他们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体会数据分析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和价值。第5题让学生根据一组整理好的数据依次完成两幅不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幅图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直条分别表示两个班级中参加不同兴趣小组的人数;另一幅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直条分别表示三个兴趣小组中不同班级的人数。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丰富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知道同样的数据可以用不同形式的统计图来表示。第6题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收集、整理本班男、女生的体重数据,并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联系班级实际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增强利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这部分内容的最后,安排了一则“你知道吗”,引导学生欣赏几幅用计算机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准确、美观。这样的阅读和欣赏,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丰富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欲望。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第89~90页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题;第二课时完成练习十六第2~6题。
2.教学例2时,可以直接呈现例题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这是龙园小学五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统计图。然后提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每组只有一个直条,是单式条形统计图;这里的条形统计图每组有两个直条,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由此进一步追问:你知道图中的蓝色直条和红色直条各表示哪些数量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可要求他们把图中的信息填写在相应的统计表中,并提醒他们有次序地核对数据,正确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回答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先比较男生各个测试等级的人数,再比较女生各个测试等级的人数,最后比较男、女生在不同测试等级以及整体水平上的差异,使他们在比较中真切地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相关的两类数据进行比较。至于“回答上面的问题,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可以先让学生各自说一说,再结合他们的体验明确:与统计表相比,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更加直观、形象,也更便于比较。
组织“练一练”中的活动时,先要结合本班实际选择一个合适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明确该项目不同等级的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男、女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调查。小组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各小组的数据进行汇总,并记录下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整理好的数据时,要适当指导在纵轴上标示刻度以及根据标示的刻度确定相关直条高度的方法,还应适当提醒学生正确区分表示男、女生人数的直条,并注意制图中的一些格式要求。对图中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仿照例题中的讨论题进行组织,重点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方面的优点。
3.练习十六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再组织全班交流。也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先比较每支球队5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再比较每场比赛中两支球队的得分差异,最后试着从整体上对两支球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第3题可以先适当介绍空气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知道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以上是指空气质量处于良或优的水平;如果低于二级,则表明空气质量处于污染的状况。至于对每个城市2003年和2011年空气质量的比较,要突出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第4题要鼓励学生根据给出的数据独立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时,可引导学生先分别算出这个班星、女生的总人数,再把各种体重状态的人数分别与男生或女生)的总人数进行比较,从而对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第5题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后,可以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教材给出的、有待画出直条的方格图,说说用这两个方格图画出的条形统计图会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按要求各自完成统计图,并通过对图中数据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认识到:左边的统计图更便于比较每个兴趣小组中两个班的人数,右边的统计图更便于比较每个班级中不同兴趣小组的人数,在比较中获得的信息是有差异的。组织第6题的实际调查之前,先要适当介绍不同体重状态的划分标准,知道当身高处于某个范围时,如果体重也处于某个正常范围,则表示“体重正常”;如果体重低于正常范围,则是“体重较轻”或“营养不良”;如果体重超出正常范围,则是“超重”或“肥胖”。如有必要,也可提供“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评分表”,帮助学生对照表中的数据,确定自己的体重状态。组织调查时,可以让学生按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先在小组里收集数据,再进行全班汇总。把调查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呈现之后,可仿照第4题的样子,引导学生对本班同学的体重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而形成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4.“你知道吗”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再引导他们试着说说教材给出的每幅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拓展视野,进一步丰富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如果部分学生对此感兴趣,还可以与计算机老师合作,利用合适的时间具体介绍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的操作方法。
《练习十六》教材解析
第1题,引导学生对两支篮球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和比较。例如,从每场比赛的输赢情况来看,力新小学赢2场,春风小学赢3场,春风小学篮球队的成绩比力新小学篮球队好;从每场比赛的“得分差”来看,前两场比赛力新小学赢了9分,后三场比赛春风小学一共赢了17分,春风小学篮球队的成绩也好于力新小学篮球队;从每支球队在5场比赛中的得分变化情况来看,力新小学的状态不够稳定,而春风小学的水平在逐步提高。
第3题,可以先适当介绍空气质量等级的含义和划分标准,明确:空气污染指数处于0~50时,空气质量等级是一级,空气质量状况是优;空气污染指数处于51~100时,空气质量等级是二级,空气质量状况是良。从图上看,太原市2011年的空气质量比2003年提升了很多,在四个城市中进步最为明显;南宁市的空气质量则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如果学生对空气质量的话题也有一些了解,可以让他们试着说说本地的空气质量状况,以增强环保意识。
第4题,要鼓励学生根据教材给出的数据独立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指导人数为奇数时,相应直条高度的确定方法。知道把图中1格的高度平均分成2份,就可表示1人、3人、9人或11人。从图中的数据来看,这个班的24名男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有6人,体重较轻和营养不良的有7人;24名女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有3人,体重较轻和营养不良的有12人。比较而言,男生超重和肥胖的人数较多,女生体重较轻和营养不良的人数较多。可建议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加强运动,体重较轻和营养不良的学生不要挑食。
第5题,重点要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数据可以用不同形式的统计图来表示,而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蕴含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左边的统计图一共有3组数据,每组2个直条,从中可以看出二班同学参加书法小组的人数比一班少,但参加绘画和剪纸小组的人数都比一班多。右边的统计图一共有2组数据,每组3个直条,从中可以看出一班同学中参加绘画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剪纸小组的人数最少;二班同学中参加绘画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书法小组的人数最少。
组织第6题的实际调查活动时,先要适当介绍不同体重状态的划分标准。简单地说,这里的五种体重状态是根据不同身高段的体重情况确定的。例如,小学五、六年级男生的身高处于130.0~130.9厘米时,体重处于26.2~30.9千克属于“正常”,处于31.0~32.3千克属于“超重”,等于或大于32.4千克属于“肥胖”,处于23.0~26.1千克属于“体重较轻”,小于23千克属于“营养不良”。上述划分标准可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评分表”栏目进行查阅。
“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各自读一读、看一看,再试着说说每幅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例如,从上左图可以看出2010年四个城市中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南京市,最低的是太原市;从上右图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都比1990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下图可以看出,马寨小学五年级三个班中,一班和二班的总人数比三班多,但三班的女生人数比一班多,也比二班多。这里的三幅统计图都是用电子表格(Excel)软件绘制的。如果学生对此感兴趣,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具体介绍基本操作方法。
复式条形统计图
温习旧知
下面是五(2)班同学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的统计图。
(1)参加( )的人数最多,参加( )的人数最少。
(2)全班共有( )人参加课外活动。
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出统计的结果,更能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预习新课
光明小学五(1)班在期末数学考试中,全班都达到及格以上,具体成绩统计如下图:
(1)图中纵轴每格代表( )人。
(2)五(1)班良好及以上的人数共有( )人。
(3)五(1)班女生良好人数比优秀人数多( )人。
用两种以上的直条表示 的统计图,叫
。它能直观地表示出 之间的数量关系。
练习反馈
下面是甲、乙两个城市2008~2013年人均月收入情况统计图。(单位: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1)乒乓球 篮球 (2)27
预习新课
(1)2 (2)25 (3)6
练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