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建立有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够( )
①规范生物技术研究 ②防止生物技术滥用 ③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 ④对生物技术产生负面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建立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可规范生物技术研究、防止生物技术滥用和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
答案:A
2.转基因生物威胁生物安全的理由一般不包括(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
C.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进入转基因生物携带的病原体
D.转基因生物属于新的物种,与非转基因生物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转基因生物没有变成新的物种,而且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存在生殖隔离支持的观点是“转基因生物不会威胁生物安全”。
答案:D
3.目前我国对待转基因农作物的做法是( )
A.在研究、农田试种阶段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B.在研究、农田试种和商品化阶段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C.在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D.有的阶段需核发批准证书后才允许进入下一个阶段
解析:目前我国对待转基因农作物的具体做法是在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在各阶段需核发批准证书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
答案:C
4.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 )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解析:转基因生物引发食物安全的主要理由如下: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改变等。因此A、B、D三项都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只有C项不是,它是基因在制药方面的应用。
答案:C
5.在转基因研究中,科学家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如果转基因生物出现安全性问题,会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这表明( )
A.绝大多数科学家能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
B.转基因技术具有双刃剑效应
C.科学家的道德和价值观是不同的
D.转基因研究必须有充足的技术条件
解析:科学家会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从而保证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科学家的负责态度也会保证转基因生物的安全。
答案:A
6.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解析:对转基因食品只是要求标注“转基因××”等字样,并没有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B错误。
答案:B
7.关于转基因生物的标注,错误的是( )
A.转基因动植物和微生物,应直接标注“转基因××”
B.转基因农产品直接加工后,标注为“转基因××加工品”
C.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制成的产品,只要最终销售产品中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不需标注
D.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加工原料为转基因××”
解析: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制成的产品,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加入转基因产品,都应该要标注。
答案:C
8.目前一部分人对“转基因微生物”的产生有激烈的争论,正方认为对人类是有利的,反方认为转基因微生物的产生是有潜在风险的。下列观点中能支持正方的是( )
A.转基因微生物会合成出“超级病菌”危害人类健康
B.转基因微生物的扩散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
C.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可以生产某些药用蛋白或抗生素
D.毒性基因通过基因漂移而造成“基因污染”
解析:支持正方观点就是认为转基因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利的。选项A、B、D都认为转基因微生物对人类是不利的,可能危害人类健康、可能威胁生物的多样性、可能造成基因污染等,只有C项是对人类有利的,可以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药用蛋白等药物。
答案:C
9.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他的依据是( )
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
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
C.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
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只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
解析:“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危害在于因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答案:C
10.生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有人惊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
①摒弃现有的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
②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限制负面效应
③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
④调整现有道德规范,适应科技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同时,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限制其负面效应,适当调整现有的道德规范,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答案:D
11.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研究道德,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把重组DNA的转移仅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
B.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42 ℃便会死去的菌株
C.对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解析: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研究道德,其中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37 ℃使会死去的菌株。
答案:B
12.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下列有关做法不必担心的是( )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C.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
解析: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即使能杂交后代也是不育的,不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
(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人的GH是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移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________个。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以至生长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其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问题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转基因技术就是通过基因拼接,把目的基因拼接到运载体上,实质上是DNA之间的连接。(2)GH是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由于蛋白质、控制蛋白质合成的mRNA上的碱基数目及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上的碱基数目,三者的比值为1∶3∶6,所以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1 146个。(3)该转基因鱼转入的是生长激素基因,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4)转基因鱼由于具有易于逃逸、扩散的特点,当这种鱼扩散到其他环境时,与其他种类的鱼杂交,被转入的基因就有可能转移到其他的鱼体内,造成基因污染;同时,由于该种转基因鱼性情凶猛,使其捕食对象大量减少,与其他物种竞争时,优势明显,所以可能引起生态危机。(5)三倍体鱼由于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无法繁殖后代,因此不会造成生态危机。
答案:(1)遗传物质都是DNA (2)1 146 (3)合成了大量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 (4)转基因鱼与同种野生鱼杂交,使野生鱼带有转基因,具有生长优势,使其捕食对象大量减少,与其他物种竞争,引起生态危机 (5)转基因的二倍体个体加倍为四倍体转基因个体,然后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形成三倍体 三倍体鱼不能繁殖,可以人工控制养殖数量和范围,避免发生杂交、竞争,引起生态危机
14.害虫损伤番茄的叶片后,组成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扩散到番茄的其他部位,诱导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
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制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
(1)转移了番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玉米合成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合成的化合物还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
(2)这种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技术属于________技术,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3)在种植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中的杂草是否也会出现抗玉米螟性状?原因是什么?
(4)抗玉米螟玉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你认为种植该玉米的农田是否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理由是什么?
(5)有人对食用该玉米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无道理?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1)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部位为核糖体,但还需要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
(2)由材料可获得信息,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5)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有道理即可。
(4)抗玉米螟玉米能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害虫,故种植抗玉米螟玉米的农田,仍需要进行防虫管理。
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转基因 基因重组
(3)(答案不唯一)不会;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玉米的花粉不能传递给杂草。(或会;蛋白酶抑制剂基因通过玉米的花粉传递给杂草,使杂草获得抗虫基因,从而表现出抗虫性状。)
(4)需要;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玉米害虫。
(5)(答案不唯一)有道理;这种玉米的籽粒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人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人体健康。(或没有道理;人蛋白酶与玉米螟蛋白酶结构不同,玉米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蛋白酶无影响。)
15.来源于豇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基因)具有广谱的抗虫特性。但直接把该基因转入农作物后,发现转基因植株中合成的CpTI蛋白质的积累量并没有达到强烈抑制害虫的程度。于是,科研工作者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在其两端分别融合了“信号肽”序列和“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CpTI蛋白质在转基因植株中的积累得到了明显提高。修饰和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
(1)在此项基因工程中,供体细胞是__________;CpTI基因是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称为_________。
(2)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修饰时,首先要用__________处理,形成黏性末端。
(3)“信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4)检测修饰后的CpTI基因是否表达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等转基因农作物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请从生物学角度谈谈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带来的利与弊(各举一条)。
①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提供CpTI基因的供体细胞是豇豆细胞,该基因为目的基因。在修饰时,首先用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以形成黏性末端。从题干知“信号肽”序列和“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能与CpTI基因结合,说明它们都是DNA。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故分析基因工程作物的利弊时可从两个方面阐述。
答案:(1)豇豆细胞 目的基因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DNA (4)让害虫食用农作物叶片
(5)①可以让人类获得具有优良品质的作物,如蛋白质含量更高、抗逆性更强;打破传统育种界限,如植物表达微生物的抗虫性状等 ②转基因农作物也可能变异成为对人类或环境有害的物种,如抗逆性极强的“超级杂草”会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入的基因可能会导致某种尚不为人知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性状的产生;造成基因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3 禁止生物武器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克隆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克隆人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和犯罪,应严禁一切对人类的克隆实验,克隆人的社会地位无法确定
B.由于人的体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克隆人有可能会面临早衰和多病问题
C.克隆技术还不成熟,社会伦理有严重冲突,应研究治疗性克隆而禁止生殖性克隆
D.克隆人实验可能会存在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等问题
解析:反对生殖性克隆,但并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答案:A
2.中国政府的“四不原则”是针对( )
A.生殖性克隆人 B.设计试管婴儿
C.转基因动物 D.治疗性克隆
解析: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允许、不赞成、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答案:A
3.所谓的“设计试管婴儿”比一般听说的试管婴儿要多哪一步操作 ( )
A.体外受精 B.胚胎移植
C.基因检测 D.细胞核移植
解析:设计试管婴儿是有选择性地把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培育出所需婴儿的一种技术。有选择性指要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如基因检测等。
答案:C
4.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原因是 ( )
A.大多数人对克隆人的研究持否定态度
B.克隆人不是正常的个体
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D.克隆人的技术性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解析:克隆人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人为地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因此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克隆从生殖方式上看属于无性生殖。治疗性克隆如克隆某些器官等用于治疗性器官移植,而生殖性克隆则是用于生育的目的,用于产生人类个体。
答案:C
5.下列哪项不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方法( )
A.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解决
B.把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权写入法规中
C.建立完善的法规,通过立法解决
D.禁止进行任何形式的基因检测活动
解析:基因检测有利于人们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但是,有些人对基因检测认识不够,因此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和伦理道德教育以及用法律手段来约束某些人的基因歧视行为都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方法。禁止任何形式的基因检测限制了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不可取的。
答案:D
6.下列有关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诞生原理是不相同的
B.试管婴儿的培育依赖体外受精技术、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相关技术
C.克隆动物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可恢复到类似于受精卵时期的功能
D.从科学上讲,动物克隆技术已经成熟;从伦理上讲,人的克隆会在伦理上冲击家庭
解析:试管婴儿诞生的基础是有性生殖,克隆动物诞生的原理是无性生殖,故两者的诞生原理是不相同的。从科学上讲,动物克隆技术尚未成熟;从伦理上讲,人的克隆将极大地冲击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家庭,将直接在文明和道德规范上威胁人类社会。
答案:D
7.生物武器的危害有传染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下列哪项不是防护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 )
A.提前接种和个人防护
B.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
C.注意切断传播途径
D.只注意环境消毒,不注意动植物灭菌
解析:考查防护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A、B、C选项中的措施均是防护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D项因动植物易感染或是带菌者,也应灭菌。
答案:D
8.利用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大,其原因是( )
①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致病菌 ②无针对性药物 ③只有某种易感基因的民族容易感染,而施放国的人却不易感染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解析:对于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由于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缺乏对该菌的抵抗力,且缺乏针对性的药物,因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危害大。
答案:D
9.有关“治疗性克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解决了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问题
B.其核心技术是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
C.胚胎干细胞可克隆出不同组织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中国政府既反对生殖性克隆,又反对治疗性克隆
解析:治疗性克隆是指从胚胎中取出干细胞用于医学研究和治疗疾病,其关键技术是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中国政府支持治疗性克隆。
答案:D
10.提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其原因是( )
A.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无限再生
B.骨髓造血干细胞完成功能后不再发挥作用
C.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再生能力,捐献后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
D.骨髓造血干细胞已高度分化
解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再生。
答案: C
11.虽然人们知道基因和疾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有些人仍然反对进行基因检测。下列哪项不是这些人反对基因检测的原因 ( )
A.基因检测可能破坏自身的基因结构
B.存在某种致病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定患病
C.有些遗传病即使检测出,也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D.检测结果可能会给受检测的人带来心理压力
解析:反对基因检测的人认为:(1)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人们对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没有完全了解,并且有些疾病产生的原因不是基因的不正常,而是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加工修饰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的;(2)人类的多基因遗传病不仅仅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影响,也与生活习惯有关;(3)检测结果会给受检测的人带来心理压力。
答案:A
12.设计试管婴儿是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入前,可以通过诊断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
B.针对女方是血友病患者,而男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女胎植入母体子宫
C.针对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女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
D.该技术是为了不生出患病孩子,因此无需考虑性别
解析:有些伴性遗传病在男女中得病的情况不同,可以根据设计试管婴儿的性别,生出正常的孩子。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澳大利亚一对夫妇通过筛选基因的技术生下“设计婴儿”,满以为儿子“免疫”不会患上癌症,不料在检查中竟发现儿子带有突变基因,日后有可能转化为癌症,于是向维多利亚省的法院提出诉讼,向当地著名的莫纳什人工受孕医疗中心索偿。法律界人士估计,若索偿成功,会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的最大宗医疗赔偿。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名男婴属于澳大利亚首批“设计婴儿”之一,其母亲家族有遗传病记录,父母两人为保证下一代远离癌魔,于是到莫纳什人工受孕医疗中心维多利亚省分支,经过实施________,在体外培养得到早期胚胎,胚胎还未植入母体子宫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中心对该名母亲的8个体外受精的胚胎进行测试后,精挑细选出两个“相信”没有受变异基因影响的健康胚胎,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例子看出“设计婴儿”所用到的生物学技术有(多选)( )
A.体外受精 B.体外培养 C.胚胎移植
D.基因检测 E.核移植
(3)“设计婴儿”所借助的“移植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于1989年在英国成功开发,而全球首个“设计婴儿”亦于翌年在英国诞生。但这种技术也惹来不少道德争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外受精 遗传学诊断 胚胎移植 (2)ABCD
(3)有些人认为那些配型不会适的胚胎被丢弃或杀死违反了伦理道德,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引起性别比例失调
14.我国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在上海诞生,这是我国生殖辅助技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代试管婴儿针对女性输卵管堵塞患者,用穿刺针将________(填细胞名称)取出,采集的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成熟,才能与________受精。第二代试管婴儿则针对男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通过______技术将精子注入卵母细胞内帮助受精。第三代试管婴儿要在胚胎移植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帮助更多的家庭生出健康的宝宝。
(2)母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这为胚胎在母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
(3)现在我国大多数人反对设计试管婴儿性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试管婴儿设计时一定不能违反________。
解析:(1)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然后与获能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经短期培养后再植入母体子宫。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中需要运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精子注入卵母细胞内。第三代试管婴儿,要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2)胚胎移植的前提是受体对外来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3)如果设计试管婴儿性别得到允许,可能破坏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
答案:(1)卵母细胞 获能的精子 显微注射 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2)免疫排斥反应 (3)可能破坏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 人类伦理道德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物武器是指利用病原微生物、毒素等作为战争武器,危害性极大。
材料一 联合国组织的一个专家小组的研究报告指出,虽然许多国家签订了生物武器公约,但对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并未停止,因此,对生物武器防治方法的研究也应得到加强。
材料二 战剂做成干粉或液体喷洒到空气中,形成有害的气雾云团,叫作“生物战剂气溶胶”。它的颗粒很小,肉眼很难看见,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一些通常通过食物或昆虫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由呼吸道感染。所以,使人致死的剂量较其他感染途径小。
(1)有可能成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病原体的生物,应属于哪些类群?(请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有效的防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战争中,为预防敌方使用生物武器,你认为参战部队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述这一措施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为生物武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借助于其他辅助装置,在作战区散播,首先穿过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进入内环境,使作战人员失去战斗力。为预防敌方的生物武器,可采取接种疫苗、穿隔离衣等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措施为接种相应疫苗,其原理为特异性免疫使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消灭生物武器中的病原微生物。
答案:(1)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答出两项即可)
(2)皮肤、呼吸道黏膜等 特异性免疫
(3)接种常见病原体的疫苗 使参战人员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病原体侵入时,会迅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