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刘禹锡
知识目标:
1、了解铭文的特点。
2、疏通文意,积累文中关键词句, 熟读并背诵全文。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 高尚品质。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 诵读教学法
2、 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曾经有一位文人因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房三厢的屋子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三室三厅;可是当地的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文人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知县强迫这位文人在半年的时间内搬了三次家,这住房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只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如果同学们是这位文人,你们会怎么办呢?
??我们的文人用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他写了一篇文章,并且找人刻在石碑上立于房门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立于房门前的文章----《陋室铭》。?(板书:陋室铭?)
二、自主预习检测
1、?同学们知道这位文人是谁了吗?
??是的,就是刘禹锡。
??(板书:刘禹锡)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所了解的刘禹锡呢?
??明确: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2、题解
??陋室,是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课本注释一中有解释,同学们注意看一看。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苔(tái)痕?案牍(dú)?鸿儒(rú)?吾(wú)?德馨(xīn)?西蜀(shǔ)
(
三、整题感知
1、??请大家先听一遍课文朗读录音,注意:①听清字音。不熟悉的字音要标注。②听清断句,停顿的地方也要进行标注。
指名??同学读,师生点评
2、翻译课文
??根据同学们课前的预习,再对照注释,小组口头翻译课文
??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原来老师所说过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字字译,补差漏变双变序,大家都记得非常清楚,那现在?根据同学们课前的预习,再对照注释,小组口头翻译课文。
小组代表翻译,师生点评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能天下有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就能成为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和我谈笑的有博学的人,和我往来的没有平民。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噪音使我的两耳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这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均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1、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4.
??明确:山和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先写山和水,以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来比喻陋室,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比兴。
??(板书:比兴?山和水)
??我们了解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我们的陋室,陋与不陋在于什么呢?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也就是说明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这里“馨”字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杨雄有何作用?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又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的高尚志趣和抱负,以此类比,证明“陋室”不陋。
?? 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作者也想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明确:其实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 就是把自己比作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和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这里用了类比的手法??(板书:类比)
??3.作者借山水喻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明确:不慕名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追求朴素自然
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
作者用他的陋室这一“物”来表达他高洁傲岸,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志向”。
这就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例如我们学过的《爱莲说》、《白杨礼赞》
??(板书:托物言志)
4、比较探究:《陋室铭》与《世间最美的坟墓》所反映的精神境界有何一致之处?
①一个是活着的居室,简朴狭小;在不追求物质的享受上是一致的。一个是死后的墓葬,没有任何装饰,在不追求物质的享受上是一致的。
②淡泊名利上是一致的,《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达官显贵的张扬和官场的气息;《世间最美的坟墓》歌颂了主人公摆脱声名之累,墓葬连名字都不留的精神。
③两人崇尚美的精神是一致的。《陋室铭》“惟吾德馨”,《世间最美的坟墓》对托尔斯泰的德行表达了无限的敬仰。
五、拓展提高回忆你学过的刘禹锡的诗,并且能背下来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被贬郎州时所作,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这首诗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诗人一反历来文人悲秋的传统,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性格刚毅,有雄直之气,在漫长的贬官岁月里,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保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一个斗士的灵魂,吟唱出一曲曲动人心魄的佳作。刘禹锡的诗文,无论长短,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魅力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豪迈气势。
六、总结
??同学们,身居陋室,心忧天下,自古以来就是多少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风亮节。刘禹锡凭借《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清晰地为我们解读出这样达观而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生活的清贫绝不妨碍精神的富有,只要拥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襟,就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广场。清贫的物质世界顿时会向我们展开异样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缕清风,一阵蛙鸣,都有了几分圣洁的意味。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的深深敬仰齐背课文,再次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课后作业
仿照《陋室铭》的文体,为我们的教室,为你的书房、课桌、铅笔盒等写一篇《 铭》的铭文,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
要求: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
?????????????????????????????????????????
??????????????????????
课件31张PPT。陋室铭刘禹锡
刘禹锡修复后的安徽和州刘禹锡故居学习目标:
1、了解铭文的特点。
2、疏通文意,积累文中关键词句, 熟读并背诵全文。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
高尚品质。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曾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而被贬为地方官。作者简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
一种用韵的文体。它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读来铿锵有力。如:座右铭、墓志铭等。题目解说陋室:简陋的屋子。德馨鸿儒苔痕案牍xīnhóng rútáidú读准字音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仙:这里指仙人。
译:山不在于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出名。(名词活用为动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代词。
惟:只。
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有何陋?倒装句。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它就好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子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我能行背诵课文 理解性默写: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陋室不陋原因)
2.运用类比,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
3.体现陋室自然环境之雅的句子
4.体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5.体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雅的句子
6.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那样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
7.文中引用孔子的话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8.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
德馨
(品德高尚的“我”龙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山 水比喻起兴山仙水陋室2.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杨雄有何作用?明确: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的高尚志趣和抱负,以此类比,证明“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政治上建功立业文学上万古流芳类比3.作者借山水喻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不慕名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追求朴素自然托物言志松树物志屹立峭壁不畏风雪坚韧顽强傲岸不屈物出淤泥而不染志荷花不同流合污纯洁洁身自爱4.《陋室铭》与《世间最美的坟墓》所反映的精神境界有何一致之处?①一个是活着的居室,简朴狭小;在不追求物质的享受上是一致的。一个是死后的墓葬,没有任何装饰,在不追求物质的享受上是一致的。②淡泊名利上是一致的,《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达官显贵的张扬和官场的气息;《世间最美的坟墓》歌颂了主人公摆脱声名之累,墓葬连名字都不留的精神。③两人崇尚美的精神是一致的。《陋室铭》“惟吾德馨”,《世间最美的坟墓》对托尔斯泰的德行表达了无限的敬仰。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环境清幽(景)情趣高雅(事)古贤自喻反诘点题人物不俗(人)手法:托物言志
修辞:对比、对偶、比喻、比兴、反问、借代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何陋之有陋室不陋拓展提高刘禹锡其人其诗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被贬郎州时所作,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这首诗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诗人一反历来文人悲秋的传统,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性格刚毅,有雄直之气,在漫长的贬官岁月里,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保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一个斗士的灵魂,吟唱出一曲曲动人心魄的佳作。刘禹锡的诗文,无论长短,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魅力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豪迈气势。 诗豪 一,给下列字注音并解词。
德馨( )
案牍( )
鸿儒( )
乱耳( ):品德高尚。馨:指香气。:官府的公文。:博学的人。鸿:大
儒:有学问 的人。扰乱听觉。
乱:使……混乱。xīndúrú luàn···
·
二,翻译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孔子云:“何陋之有?”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
之:助词,宾语(何陋)前置的标志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仿照《陋室铭》的文体,为我们的教室,为你的书房、课桌、铅笔盒等写一篇《 铭》的铭文,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
要求: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三,仿写
教师铭
孩不在多,有才为精。人不在美,有德为本。斯是平淡,唯吾喜欣。教改进课堂,学情入脑深。淡却名和利,做好本职事。可以上上网,打打球。无烟酒之嗜好,无赌毒之迷心。舌种三尺台,耕耘十余载。友人云:“何忧之有?” 教师寄语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
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
只有拥有高尚的情操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