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光现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光现象》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07 16:4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
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
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怎样显示光路、光的传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
方法,课堂反应比较好,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究。
在需要较多时间的课时上,不要只顾进度,要避免出现学
生的滞后情况。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知道光路可逆。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探索光的反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重、难点:
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
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3、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8min的时间,那么太阳到
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
可以看的见?
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也可以看见,是因为这
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举例说明: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那么,光
的反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可以参考课本步骤……P39)
结果:填入下表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i r
镜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法线:垂直镜面的直线(虚线?实线?)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试验:光路可逆,得到结论如下: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
(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
(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 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 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 S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
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
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
(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
车灯…… 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本节内容。
完成课本后习题。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 是
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
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
空气
界面 水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空气
界面 水
2、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
线向法线偏折。
(2)试验:


空气
其他介质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3)、试验: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水中的物体上升:做图说明
(包括水变“浅”、筷子“折”等……)
(2)、海市唇楼:做图说明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最好能做图。
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先示范
看不见的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
知道太阳光谱的内容。
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白光是由各种 混合而成的,把白光分解成各色光
的过程叫 。
2、完成光路图:
空气 A
水 B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
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进行新课:
1、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
不可见光 可见光 不可见光
红外线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紫外线
2、红外线:
、阅读课本50页的内容,并归纳。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
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教师注意指导)
3、紫外线:
(1)、阅读课本51页的内容,并归纳。
(2)、紫外线的来源?
(3)、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4)、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5)、荧光效应。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教师注意指导)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简单,可以利用时间复习、练习前
面内容,或总结整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