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教案
课 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会实验过程,全体学生准确叙述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2.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条件),即真空不能传声,并初步认识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4.全体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5.全体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会骨传导的原理。
教材分析
重 点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难 点
引导学生设计并操作相关实验,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骨传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音叉等发声物体、录音机、歌曲磁带、耳塞等
学生准备
橡皮筋、泡沫球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内 容
个 性 修 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各种声音”
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介质?以什么形式传播?
3.什么是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骨传导?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阅读教材P27-P31,并利用桌面的实验器材,解答自探提纲的相关问题。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别人没解决的问题
全班合探。
2.学生展示内容预设:(解答或板演)
(1)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一个声音,思考物体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用二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然后发出声音。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3)知识运用:宇航员在太空中或在月球上能不能面对面的交谈?为什么?
(4)知识运用:我们在钓鱼时,能不能大声说话?为什么?
(5)知识运用: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用铁棒“听”音乐。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7)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产生,为什么先看到闪电?
3.学生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4.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学生质疑:
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节课内容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教师预设质疑:
1.什么是回声? 2.回声产生的条件?
四、拓展训练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
基础性练习题
1. 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2. 风吹树叶时发出飒飒声是由于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吉他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 小河水流的潺潺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
3. 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
A 声音传播比光传播快 B 声音传播比光传播慢
C 闪电远,雷声近 D 以上原因均有可能
拓展提高练习题
1. 运动会上,100米终点计时员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计时才比较精确?( )
A 听发令枪声 B 看发令枪冒出的烟雾
C 看运动员第一个起跑时 D 听“预备”口令
2. 在一根充满水的长铁管(足够长)的一端用榔头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本课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介质?
以什么形式传播?
3.什么是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骨传导?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教案
课 题
§2.2声音的特性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全体学生都能准确叙述声音的特性
2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频率是影响音调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频率越高,音调越大。
3.通过音叉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振幅是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教材分析
重 点
声音的特性
难 点
区分声音的特性,了解它们各自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钢尺、玻璃杯、水、音叉、带有细线的乒乓球、鼓、泡沫颗粒等
学生准备
钢尺、泡沫球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内 容
修 改 内 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那么所有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听起来都一样吗?比如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声音、钢琴与二胡的声音。它们有什么不同?本节我们来学习——声音的特性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
1.声音的特性包括哪些?
2.什么是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是频率?
3.什么是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是振幅?
4.什么是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进行研究,并总结规律。
二、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别人没解决的问题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内容预设:
(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实验:将钢尺按在桌面上,伸出长度1/3,1/2,2/3,拨动钢尺,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注意使钢尺振动幅度相同)
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的快
慢物理量;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频率决定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
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实验:将钢尺按在桌面上,保证伸出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振幅: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4)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实验1:在讲座生(不让学生看见)用钢尺敲打玻璃杯和塑料杯。
请同学说出是哪一个杯在振动发声?
实验2:播放视频“乐器乐音”。请同学说出某一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节课谁还有什么问题?
教师预设质疑:说一说女生声“尖”,男生声“粗”是怎么回事?
拓展训练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
基础性练习题
1.“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大。
2.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你仍能分辨出熟人的说话声,是因为每个人的 不同。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通常比男同学“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 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的缘故。
4.人耳的听频范围是 。
拓展提高练习题
1.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将( )
A、保持不变 B、变高 C、变低 D、无法确定
2.节日庆典用的鼓,是将鼓皮紧绷在一个圆形木箱上做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皮绷的越紧,响度就越大; B、鼓皮绷的越紧,音调就越高;
C、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就越大; D、以上说法都对。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本课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2.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包括哪些?
2.什么是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是频率?
3.什么是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是振幅?
4.什么是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教案
课 题
§2.3声音的利用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材分析
重 点
声音的利用有哪些
难 点
举出声音利用的例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矿泉水瓶 橡皮膜 蜡烛
学生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内 容
修 改 内 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刚才铃响的时候,我看到同学们都迅速的跑回了教室,为什么啊?
对,铃声响了,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提示我们要上课了。其实生活中像这样应用声音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声音有哪些利用。
根据学习目标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
(以个人为单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完整并板书)
教师预设的问题:
1.举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什么是回声定位原理
3.实验探究:声音具有能量
4.举例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别人没解决的问题
全班合探。
2.学生展示内容预设:(解答或板演)
学生展示内容预设:
(1)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医生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利用这种次声波可以预报灾害
(2)蝙蝠发出声音,再用灵敏的耳朵收集周围传来的回声。回声会告诉蝙蝠附近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物体是否在移动。这种技术称为回声定位法。
(3)两端开口的瓶子,一端封上橡皮膜,另一端对准点燃的蜡烛,用手指弹橡皮膜,观察烛焰是否有变化?
(4)声波可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外科医生可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教师预设质疑:
天坛的回音壁和圜丘的原理
四、拓展训练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
基础性练习题
1.登山运动员在攀登珠峰时,不能大声喊叫,以免引起雪崩,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 )。
2.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以下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机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拓展提高练习题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本课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3声的利用
1.举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回声定位原理
3.实验探究:声音具有能量 4.举例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教案
课 题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思路。
4.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方法,学生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财周边环境的观念。
教材分析
重 点
噪声是如何产生的?怎么控制噪声?
难 点
控制噪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
学生准备
橡皮筋、泡沫球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内 容
个 性 修 改
一.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大工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各类污染日益严重,同学们平时了解哪些污染?(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噪声污染)
指明噪声也是一种污染,用什么是噪声引入新课。
给学生播放录音,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几段录音的区别:
1.优美的音乐 2.几段美妙的歌声
3.锯木头的声音 4.集市上汽车的喇叭声
(二)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什么是噪声 2.噪声的来源
3.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4.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三)学生自探阅读教材,找到问题答案并作出圈点和批注
二、合作学习
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交通运输噪声(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
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木材加工厂……)
施工噪声(打桩、搅拌……)
社会生活噪声(叫卖声、吵架声……)
3.声音强弱等级单位:分贝(dB)
人对声音的感觉
0dB 刚能引起人的听觉
≤50dB 保证休息
≤70dB 保证工作、学习
≤90dB 保护听力
突然≥150dB 鼓膜破裂
4.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三.基础性练习题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拓展提高练习题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作业设计
(四)本课总结。
板书设计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什么是噪声
2.噪声的来源
3.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反思
八年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教案
课 题
声现象
课 时
第五课时
课 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6.知道声的利用.
教材分析
重 点
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 点
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知识网络构建图
学生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内 容
个 性 修 改
一、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
(二)浏览教材上本节复习内容,思考该部分应该掌握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2分钟)
(三)教师提问归纳补充,最终形成自探提纲。对于理科,教师在归纳整理后,也可以以典型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作为自探的内容。(3分钟)
学生自探(自探快结束时公布小组展示、评价分工)。(6分钟)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别人没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解答或板演)2.学生评价及打分3.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学生质疑:
本章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章内容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教师预设质疑:
例: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的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次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拓展训练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
基础性练习题
1.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2.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 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
3. 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拓展提高练习题
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本课总结。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