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戏曲与美术教学目标:1. 对中国戏曲以及戏曲美术的面貌和基础常识有初步的了解。
2. 能够从戏剧美术中汲取感兴趣的艺术形象,进行变化,创作出具有鲜明特征的作品。
3. 愿意亲近和了解中国戏曲及戏曲美术。中国戏曲简史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王实甫的《西厢记》
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致远的《汉宫秋》 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汤显祖 《牡丹亭》
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
中国戏曲美术分类从形式上分,包括“舞台设计、舞台灯光设计、戏曲服饰设计、戏曲化妆设计、舞台绘景设计”五个部分。京剧服装 形式京剧服装的创作特色服装类型化
京剧服装在创作规律上,依据表演程式的制约,形成服装类型化。
服装衣箱制
老艺术家长年积累的实践经验 ,造就了目前每个人物的固定装束,形成了一整套衣箱制 。 蟒:是帝王及高级官员在正式场合所穿的服装,穿的时候腰间有玉带。最容易辨识蟒的方法是看它的下摆有海水江涯(有如海水浪花的样子)。蟒的颜色,如黄色系的表示皇族,红色表示地位很高,穿黑蟒的多半与其脸谱相配,象征性格刚直,为包拯专用 。 女蟒 女蟒的款式尺寸短,所绣纹样主要是凤凰、牡丹,以鸟中之王、花中之魁象征至尊至贵的女性。老旦蟒 有很高身份、地位的老年妇女(老旦行当)专用老旦蟒。纹样一般用团龙或团龙凤,有蟒水。人物造型比较庄重、沉稳。老旦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黄和秋香色,黄色用于太后,秋香色用于老郡主、老诰命夫人。 帔帔,即对襟长袍。是帝王、中级官吏、豪宦乡绅及其眷属在居家场合所通用的常服。
色彩:皇室成员用黄色,状元登科、新婚典礼和喜庆团圆场合的夫妇用红色,老年人用秋香色,其余人物的用色没有严格界定。 女花褶子女花褶子用于平民家庭的女子(所谓“小家碧玉”)。因其身份低,所以只用二方连续纹样作为缘饰。??? 图为《铁弓缘》之陈秀英 靠褶 开氅“开氅”属于便服。用于高级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军旅、居家)。因为这种服饰气派很大,所以为了强化表现力,也用于戏剧主角的某类人物,如占山为王的寨主,武艺高超的大将及侠士等。 京剧脸谱的分类: 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红色 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姜维;用作副色,暗示人物命运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
蓝色 表示刚强、粗犷、骁勇、桀骜不驯,如马武、单雄信、窦尔敦、吕蒙等。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色条象征人物性格。
黑色 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李逵、张飞、牛皋、尉迟恭、杨七郎、项羽等。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绿脸 象征刚勇、强横、猛烈、暴躁等性格,如青面虎张青、程咬金、公孙胜、柳仙等。 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角色。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奸臣脸:白脸? 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严嵩、董卓、赵高、秦桧、贾似道、毛延寿、司马懿、高俅等。 戏曲绘画艺术作品欣赏京剧丑角邮戳京剧邮戳01戏曲剪纸连环画01林风眠----戏曲人物画京剧国画人物课堂练习从戏曲及戏曲美术中选取素材或借鉴表现手法,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对戏剧的感受或印象,完成自己的作品。
鼓励在戏曲美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变化与夸张,甚至创作出有抽象意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