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件(29张ppt)+教案+测试(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件(29张ppt)+教案+测试(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07 09:33:21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与中国共产党学习目标:
1、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感受党领导革命走过的艰难历程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意识。18401949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革命任务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前途(一). 中共诞生 寻路之红船领航
我是“红船讲解员”1921.7.23
上海法租界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13人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中共一大(档案信息)1921.7.23
1921.7.23
上海法租界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13人时间:
地点:
代表:
纲领:
意义:
1921.7.23
上海法租界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1921.7.23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材料一 1、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2、党的奋斗目标: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
资产阶级,……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选自《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二 1、消除内乱,打倒封建军阀,……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
3、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选自《中共二大纲领》
中共“二大”与“一大”的奋斗目标有何不同?修改的原因是什么?“一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二大”: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二大目标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寻路之红船领航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 材料:1922年1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高潮开始出现……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主要领导人是张国焘、罗章龙等共产党人。……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五十二人,受伤者三百余人,被捕入狱者四十余人,被开除流亡者一千余人。……为这个时期的斗争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教训?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二). 工人运动 寻路之红船领航 (一)国共合作材料一: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摘自中共“三大”决议
寻路之兄弟携手 材料二: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当共产党领导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已的弱小。于是共产国际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已的同盟。
——吴雁南《 中外历史新编》
请同学们分别以当时中共代表和国民党代表的身份阐述一下合作的理由。情境设置合作的理由: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⑶共产国际的帮助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政党⑵国民党:⑴共产党: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经历多次挫折思想发生转变 寻路之兄弟携手 反帝反封建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合作成果 寻路之兄弟携手 (二). 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七一五”政变大革命失败“四一二”政变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大革命的葬礼” 材料一: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工农武装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
——陈独秀 寻路之兄弟携手弊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和军权材料一中反映了陈独秀的主要认识是什么?有什么弊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材料二:大革命的失败在表象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各种不同力量之间的冲突在更深层次上制约着历史。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时候,蒋介石代表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利益同时又得到了资产阶级的支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寻路之兄弟携手 阶级利益的不同 1927年7、8月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一支军队、一块地盘和一个政权;换言之,必须创造一个“国中之国”。
——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寻路之兄弟携手
1927.8.1 1927.8.7 1927.9 1927.10 1928 …… 寻路之峰回路转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军旗升起的地方秋收起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井冈山道路中国革命的创举 寻路之峰回路转 彭德怀湘赣腾代远湘鄂赣彭湃海陆丰1931.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贺龙洪湖湘鄂边方志敏闽浙赣徐向前鄂豫皖毛泽东朱德将赣南闽西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左右江☆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土地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毛泽东一家有6位亲人为中国献出生命,而这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者的领袖中绝无仅有。
—韩毓海《重读毛泽东》 感悟精神的力量材料一:不怕牺牲乐于奉献 感悟精神的力量材料二:乐观主义艰苦奋斗我们从中国共产党身上还能汲取到什么精神力量呢? 感悟精神的力量 不怕牺牲
乐于奉献
艰苦奋斗
乐观主义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一大”、“二大”,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国共合作及国民大革命等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借助图文、视频材料追踪中国共产党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共产党党领导革命走过艰难历程,从而更加坚信党的领导能力,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及井冈山道路
教学难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工农武装割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教师: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共中央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教师:习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共有十次提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95年前一起去重温那份初心和梦想。
★“设计小贴士”:通过时政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课题 20课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出示课标:(课标略)
展示: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学生整体感知)
教师:1919到1949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过渡:那么,中共是怎样探索革命道路的呢?
二、讲授新课:
展示: 寻路之红船领航
寻路之兄弟携手
寻路之峰回路转
第一篇章:寻路之红船领航
(一)中共一大
展示浙江南湖游船的图片引入中共一大,
   

教师:这是嘉兴南湖的游船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南湖红船”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请大家结合教材和学案了解一下中共一大的史实。哪位同学能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红船的故事?
学生:介绍红船故事
展示中共一大的相关档案资料
时间: 地点: 代表: 纲领: 意义:
教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领路人出现了。承载中国革命新希望的这条小船将驶向何方?我们通过党的纲领来了解一下。
展示:材料一:1、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2、党的奋斗目标: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
资产阶级,……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选自《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二 : 1、消除内乱,打倒封建军阀,……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
3、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选自《中共二大纲领》
【探究一】中共“二大”与“一大”的奋斗目标有何不同?修改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一大”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二大”则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为革命的对象。中共“二大”的奋斗目标更符合中国国情。
教师: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奋斗目标,并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实际,随着对中国国情认识的逐步深刻,“二大”制定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设计小贴士”:通过出示材料,借助材料,在问题和结论之间架起了梯子,帮助学生得出结论。从而有意识锻炼学生从地图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是如何进行斗争的呢?
(二)工人运动
教师:1922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开始出现,结果如何?
学生:失败
材料:1922年1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高潮开始兴起……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主要领导人是张国焘、罗章龙等共产党人。……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五十二人,受伤者三百余人,被捕入狱者四十余人,被开除流亡者一千余人。……为这个时期的斗争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
【探究二】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出什么教训?
学生:帝国主义、军阀的镇压
教师:面对强大敌人,工人阶级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那么,光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能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学生:不能。
教师:那中国革命的路在何方?要想使革命得到较快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二篇章:寻路之兄弟携手
(一)国共合作
材料一: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摘自中共“三大”决议
材料二: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当共产党领导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已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已的同盟。
——吴雁南《中外历史新编》
情景模拟: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国共为什么能够走上合作之路?
学生:共产党: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共产国际的帮助
国民党: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经历多次挫折思想发生转变、共产国际的帮助
教师补充:他们的近期的革命任务是相同的都是反帝反封建。
教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国共合作实现了。那么,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呢?
学生: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教师:国共合作实现后首先创建了黄埔军校,培养国民军,革命的武装具备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了!
★“设计小贴士”: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讨论国共合作的理由,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协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国民大革命
(播放《北伐战争》资料)了解国民大革命的简单经过。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示意图思考:北伐战争的目标是什么,结果如何?
学生:观看录像后回答
教师:北伐的胜利了,国共两党最初的目标实现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说明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了。那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 分析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四一二”、“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图片从图片我们能看到什么?
学生:国民党的残暴
教师:蒋介石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了一场血淋淋的葬礼。从这里我们看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学生:国民党右派的屠杀
展示:材料二: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工农武装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
——陈独秀
材料中反映了陈独秀的主要认识是什么?有什么弊端?
学生: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和军权、右倾机会主义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材料三:大革命的失败在表象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各种不同力量之间的冲突在更深层次上制约着历史。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时候,蒋介石代表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利益同时又得到了资产阶级的支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学生:国共阶级利益的不同
教师: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教训呢?
教训: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要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设计小贴士”: 大量引入图片和资料,让历史资料说话,让学生感受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另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整理提炼信息的能力。
过渡: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屠杀,共产党员由6万余人很快减少到1万人左右。大革命失败后一年中,工农群众被杀害者约有31万至34万人。中国共产党被逼上了绝路。那么,他们是怎样在绝境中重生的呢?
第三篇章:寻路之峰回路转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时间轴找到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以及意义。
学生看书,组织语言
教师: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革命是如何走出了自己的路?
学生介绍,教师总结
南昌起义——中国军旗升起的地方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井冈山道路——中国革命的创举
教师:毛泽东的部队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呢?
学生:攻打城市失败
教师:我们像谁学习呢?学生:俄国
教师:由城市转战农村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创举,他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最后取得了胜利。从而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展示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中国的革命成星火燎原之势发展。
为了及时总结根据地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把它上升到了一个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展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设计小贴士”: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这个地方,我放弃了小组活动的设想;而是让学生当老师给大家介绍这段历史。为了降低问题难度,我把线索提供给了学生。当然,随着历史课程的进行和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当学生慢慢能掌握思考问题的角度时,我就不会再提示角度了。
教师: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浴血奋战下我们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些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过渡: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打垮。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们继续前行的呢?
展示:材料一:毛泽东一家有6位亲人为中国献出生命,而这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者的领袖中绝无仅有。
—韩毓海《重读毛泽东》
教师:毛泽东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他做出的牺牲中我们能够汲取到什么精神力量呢?
学生:不怕牺牲、乐于奉献、坚定的信念等等
材料二:

学生: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作为00后的我们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我们仍要学习他们这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学会感恩。
从中国共产党员身上我们还能学习到什么?大家可以课下继续讨论。
★“设计小贴士”::国共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学习他们这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学会感恩。
三、总结升华
结束语:从南湖红船起航中国革命领路人的出现到走上国共合作之路共同领导中国革命;从军旗升起的地方到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自己的路,这是中国革命的创举。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改革开放综合实力争强到中华神盾御海前行。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忘最初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实现,同时我也衷心的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为实现我们心中自己的中国梦而继续努力、加油!
最后让我们共同大声念出这八个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中共一大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三、 工农武装割据
【反思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反馈”:本题答案D,大部分学生能做对。本题主要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重点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要解释清楚一大二大奋斗目标的区别于联系。
2.(2016?上海单科?2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A.辛亥革命胜利 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反馈”:本题答案C,指向性比较明显,难度不大。
3.(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反馈”:本题答案A,这是一道情景式选择题,主要考察国共十年对峙的相关内容,有一定难度,有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
(2)材料一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8分)
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2)事业:反帝反封建。
说明: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反馈:在第(1)问的回答上,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解读有偏差”。主张上多数同学能回答出来但是下一问上回答的不到位,思维不全面。在第(2)问的回答上,通常学生事业这一问不会出错。但是在说明时,少数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语言精练、到位,多数同学欠缺历史专业术语、语言不精练,对高一学生来说么,这点需要以后有意识的去引导和强化训练。
【练习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反馈”:本题答案D,大部分学生能做对。本题主要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重点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要解释清楚一大二大奋斗目标的区别于联系。
2.(2016?上海单科?2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A.辛亥革命胜利 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反馈”:本题答案C,指向性比较明显,难度不大。
3.(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反馈”:本题答案A,这是一道情景式选择题,主要考察国共十年对峙的相关内容,有一定难度,有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
(2)材料一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8分)
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2)事业:反帝反封建。
说明: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反馈:在第(1)问的回答上,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解读有偏差”。主张上多数同学能回答出来但是下一问上回答的不到位,思维不全面。在第(2)问的回答上,通常学生事业这一问不会出错。但是在说明时,少数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语言精练、到位,多数同学欠缺历史专业术语、语言不精练,对高一学生来说么,这点需要以后有意识的去引导和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