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苏科版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苏科版八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3-15 09: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本 章 测 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 有些化纤布料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上灰”(脏),这主要是化纤布料容易发生 现象,而 细小的灰尘造成的。
2.1897年,人类首先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是 。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把 、 和 称为基本粒子。
3.如果物体得到电子,它就带 电,如果物体失去电子,它就带 电。
4.物体不带电,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 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
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 性,也就是对外不显 的性质。
5.固体和液体的分子能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力的缘故;而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力的缘故。
6.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种现象是由于 而造成的。
7.晚上,在屋子的某一角落点一片蚊香,整个屋子都闻到气味,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8.物质是由 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在做 。
9.通常物体都能被压缩是由于 ,而物体又不能无限地被压缩是由于 。
10.弯折一根铁棒要用很大的力,说明分子间有 ;水的体积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 ;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有 。
1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 组成的,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nm,相当于 个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
12.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会带有一些灰尘,其原因是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3.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整块,原因是 ( )
A.两块玻璃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
B.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小,表现为排斥力
D.两块玻璃的分子运动缓慢
14.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 ( )
A.该物体中只有电子 B.该物体没有质子
C.该物体得到了电子 D.该物体得到了质子
15.如图7—5所示,把装满空气的瓶子
倒扣在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
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图a)。当抽掉它们之
间的玻璃片后(图b),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
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图c),最后两瓶中
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因为 ( )
A.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流动
C.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图7—5
16.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有吸引力
B.只有排斥力
C.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
D.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且吸引力与排斥力大小总相等
17.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18.主持建立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原子能研究所,培养了大批中青年业务骨干,亲自参与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为中国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我国物理学家是 ( )
A.李四光 B.袁隆平 C.钱三强 D.沈括
19.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 ( )
A.容易擦掉 B.难擦掉
C.擦掉的难易相同 D.无法确定擦掉的难易
20.下列各种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的是 ( )
A.气体容易被压缩 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C.铁棒被折断后很难再合成一个整体 D.气体会无限地扩散
21.下列这些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
A.泡在开水里的一块冰糖过会儿不见了
B.用烧杯盛些脏水,在阳光下能看到许多微粒在不断运动
C.汽车在公路上急驶而过,尘土四处飞扬
D.用一般的显微镜就能观察到很多细菌在活动
2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的是 ( )
A.在果品店里能闻到水果的香味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
23.下列情况中,分子间的排斥力起主要作用的是 ( )
A.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用手压紧,它们能结合在一起
B.把两块表面干净的玻璃用手压紧,它们不结合在一起
C.把木棒折断要用很大的力
D.要压缩铁棒很难
24.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的是 ( )
A.酒精擦到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 B.扫地时灰尘到处乱飞
C.天热时,打开电风扇感到凉快 D.冬天,雪花飘飘
三、实验与简答题(第25题2分,第26、27题各5分,共12分)
25.图7—6所示是一个实验,从分子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
图7—6 图7—7
26.如图7—7所示,打开自来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试解释之。
2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过来, 但接触后又分离了,请解释上述现象。
本章测试
一、1.摩擦起电 吸引 2.电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3.负 正 4.正电荷 负电荷 中 电性 5.吸引力 排斥 6.摩擦起电 7.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8.分子永不停息的运动 9.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间有排斥力 10.吸引力 排斥力 间隙 11.中子 330 12.电扇转动时,扇叶和空气摩擦带电吸引空气中的灰尘
二、13.B 14.C 15.C 16.C 17.A 18.C 19.B 20.B 21.A 22.C 23.D 24.A
三、25.分子间有吸引力 26.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而带电,当带电的玻璃棒靠近通草球时,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两者接触时,通草球与玻璃棒带上了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两者又分开 27.水流被吸引过来,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电,带电的梳子能吸引细小的水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