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 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 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8-07 10:1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 习题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碘能溶于汽油不能溶解于水的实验事实说明了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B.水能溶解食盐而不能溶解碘的实验事实说明了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C.硝酸铵溶解于水吸热,说明硝酸铵溶解水时只发生了吸热的扩散过程
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蔗糖,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固体蔗糖的质量不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无色的混合物
B.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可以使物质溶解的更多
C.10mL酒精和20mL的水混合可得到30mL的酒精溶液
D.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3.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溶质质量 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
4.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
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
D.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
5.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相同
B.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相同
C.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取决于溶质、溶剂的性质,同时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的影响
D.溶解度和溶解性是同一概念
6.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 浓硫酸 D. 硝酸铵
7.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食盐固体和碳酸钙粉末
B.酒精和汽油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氢气和一氧化碳
二、综合提升
8.完成学习任务后,小森同学倒了一杯糖水,猛一喝,吃惊不小:“这水咋变成咸的了?”原来,他在父亲准备的盐水中又加了糖.水中溶解了食盐后,还能再溶解糖吗?他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的实验探究活动,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猜想预测】: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查阅资料】: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为紫红色
【设计实验】:
(1)向20毫升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______溶液颜色变成______.
(3)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
【解释结论】:
(1)______.
(2)高锰酸钾溶解后再加入食盐,食盐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它溶质后______增加食盐的溶解(填“能”或“不能”)
【拓展反思】:
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继续加入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减小”,下同)若加入蔗糖,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
9.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右侧U形管中滴有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请在下表的空白处填写U型管中液面会发生的变化。
加入物质的名称 硝酸铵 氢氧化钠 氯化钠
U型管右侧液面变化
10.物质溶于水,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如果要使得食盐固体溶解于水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 习题答案
一、基础达标
1.【答案】C
【解析】A、碘能溶于汽油不能溶解于水,溶质相同,溶剂不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能溶解食盐而不能溶解碘,溶剂相同,溶质不同,说明了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物质溶解于水都要发生溶质的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扩散过程要吸收热量,水合过程要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是因为硝酸铵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并不是只发生溶质的扩散过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蔗糖,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蔗糖不再溶解,固体蔗糖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搅拌可以加速溶解速度,当不会使物质溶解的更多,故错.
C、分子间存在间隔,10mL酒精和20mL的水混合可得到小于30mL的酒精溶液,故错.
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冲走,故用洗涤剂能较好的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3.【答案】C
【解析】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质颗粒的大小只是会影响溶解速度的快慢对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在探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大小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温度、溶剂的质量及种类.
4.【答案】B
【解析】A、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错误.
B、石灰水的白膜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产物,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故正确.
C、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错误.
D、白霜的产生与晶体的析出有关,蒸发水分晶体就会析出,故错误.
5.【答案】D
【解析】A、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相同,例如氯化钠和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故A正确;
B、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相同,例如碘在水中和酒精中溶解性不同,故B正确;
C、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取决于溶质、溶剂的性质,同时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的影响,故C正确;
D、溶解度和溶解性不是同一概念,溶解度是定量的认识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而溶解性是定性的认识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故D错误.
6.【答案】D
【解析】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减小,有可能是温度降低造成的,D项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造成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A项食盐可溶,碳酸钙不可溶,B项酒精可溶,汽油不可溶,C项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所以用水都可以区分,D项的氢气和一氧化碳都难溶于水。
二、综合提升
8.【答案】【设计实验】:(2)溶解;紫红色;
【解释结论】:(1)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2)不能;减小.
【拓展反思】:不变;增大.
【解析】【设计实验】:
(2)高锰酸钾溶于水,其水溶液为紫红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溶解,溶液颜色变成紫红色;
【解释结论】:实验现象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拓展反思】:
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继续加入食盐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9.【答案】a处升高b处降低 a处降低b处升高 液面基本不变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广口瓶内液体温度降低,广口瓶内气体降温体积减小,广口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压强,U型管右侧液面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试管内液体温度升高,广口瓶内气体升温体积增大,广口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U型管右侧液面升高;氯化钠溶于热量几乎不变,试管内液体温度不变,广口瓶内气体体积不变,广口瓶内压强不变,,U型管右侧液面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