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肌肉》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肌肉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2、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运动。
3、通过自己观察和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想知道,爱提问;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记住五大肌肉名称;初步知道肌肉的作用。
2、初步认识、理解肌肉对骨骼运动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个完整的鸡翅膀解剖后供学生观察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2、手臂活动模型;
3、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与人体肌肉有关的教学课件,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健美运动员的肌肉展示图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身上哪些地方与我们身体最与众不同?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1)他长得非常壮实;
(2)长得漂亮;
(3)他的身上的肉和我们有点不一样,好像很结实
(4)什么是肌肉?
(5)我们身上的肌肉有什么作用/
……
师小结: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很有自己的见解,他的肌肉非常发达。
?师过渡语:其实我们身上也有肌肉,请摸一摸,我们身上哪儿有肌肉???
学生一边摸一边回答:脸、手、脖子胳膊上等都有肌肉。
?师谈话:我们身体上也和他一样,也长有很多肌肉。请看大屏幕,认真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人体肌肉图):大家看,这就是我们人体肌肉图,这些红色的都是肌肉。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肌肉!
(板书:18.肌肉)
?二、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一)探究身体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教师过渡语: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初步知道了人体肌肉的信息,你们谁知道我们身上哪些地方长有肌肉呢?
2、交流。
教师过渡语:那位同学说一说“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学生会报交流:
预设:(1)手臂上和胸部都有肌肉。
(2)我们的大腿上和屁股上也有肌肉。
(3)生:我们的手上、脚上都有肌肉。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我在电视里看过健美比赛,运动员手臂和胸部的肌肉特别发达。
(2)我们的腹部也有肌肉,我以前听别人说过“腹肌”这个词语,我想这应该是“腹部的肌肉”。
师:你是一位非常有心的孩子,能够把生活中学到的信息运用到科学,学习中,你真了不起。
教师谈话:(出示人体肌肉课件)我们人体内有600多块肌肉呢,这些肌肉分布在我们的全身各处。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预设:(1)我们的脸上也有肌肉!
(2)我们的手掌、手指上都有肌肉。
……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肌肉都附着在人体的骨骼上,我们把它们叫骨骼肌。在我们眼睛无法直接看到的身体内部,还有另外一些类型的肌肉呢!(电化教育资料)在身体一些内脏器官的内侧,如血管和胃壁中包含着平滑肌;心脏上的肌肉叫心肌。不同的肌肉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有的使心脏保持跳动,有的牵动嘴角使你微笑,有的则带动骨骼运动。
(二)?探究身体的五大肌肉?
教师谈话:通过观察图片以及我们同学之间相互观察的发现,知道人的身体布满了肌肉,其中长在骨骼上的肌肉就有600多块,其中有几块较大的肌肉,下面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身体,说一说哪儿的肌肉比较明显?
在教师引导下,出示课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腹肌、腓肠肌。
(1)请大家屈臂,你会看到上臂前面有一块明显的鼓起来的肌肉,这就是肱二头肌。这块肌肉上面有两个头,都长在肩胛骨上,下面有一个头,长在前臂骨上,由于这块肌肉跨过上臂骨(上臂骨又叫肱骨),上面又有两个头,所以给它取名肱二头肌。
(2)当你伸开手臂时,在你上臂的后面有块肌肉,它上面有三个头,长在上臂骨(肱骨)上,人们给它取名肱三头肌。
(3)在胸前,两边各有一块三角形的大肌肉,就是胸大肌。在腹前中线的两侧,有两?2?排肌肉,叫做腹肌。
(4)在小腿的后面,俗称“小腿肚子”的那块肌肉在科学上就叫做是腓肠肌。
(5)师: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指一指自己身体上的这五大肌肉,边指边说出名字!
(6)找肌肉游戏。
师:请每组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来,老师说出肌肉的名字,同学们快速地指,看谁指的又快又准!
(三)、探究肌肉的作用
1、?师过渡语:我们人体每一个部位都有肌肉,肌肉几乎占去了人体体重的40%,你认为人体的这么多肌肉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大胆猜想一下吧(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和想象)
2、猜想假设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我们的肌肉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呢?可能你的猜想就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
预设:(1)肌肉多我们的身体能美观好看。
(2)我们的身体离不开肌肉,没有肌肉,我们就不能活了。
(3)我认为肌肉可能与我们身体运动有一定的关系。
……
3、制定方案
教师提问: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引领学生通过握握拳头.屈伸一下手臂.踢踢腿等活动来感知肌肉的作用)
请同学们用力屈臂和伸臂,观察并摸一摸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有什么变化? 【同学们汇报,教师给予引导。】
屈臂时,肱二头肌鼓起来了,很硬、变得很粗、变短了;伸臂时,肱二头肌不鼓了,也不硬了,肱三头肌反而鼓起来了。【边讲边演示。】这是怎么回事? 肌肉在刚才的运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谈话: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研究一下,并完成活动记录表。
(出示学生相关运动的图片)
4、实施探究
(1)?师谈话:请同学们用力屈臂和伸臂,观察并摸一摸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有什么变化?
(同学们汇报,教师给予引导)
?师引领点拨:屈臂时,肱二头肌鼓起来了,很硬;伸臂时,肱二头肌不鼓了,也不硬了,肱三头肌反而鼓起来了。(边讲边演示)这是怎么回事?
?肌肉在刚才的运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扩胸运动;仰卧起坐;上提脚跟)
(学生汇报活动记录)
?教师谈话:通过活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小结:肌肉的两端分别长在不同的骨上。肌肉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牵动所连接的骨运动。
(学生尝试回答)
教师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方案对屈臂和伸臂运动进行研究吧,小组内完成活动,并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完成我们的活动记录表上。
(小组内交流探究,师巡视指导。)
我们的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参与活动的肌肉
肌肉的变化现象
曲臂运动
肱二头肌
(变鼓、变硬、变粗、变短 ) 肌肉收缩
肱三头肌
(变长、软、等)肌肉舒张
伸臂运动
(3)、展示交流
教师引导:通过小组内交流探究,你们都做了哪些活动项目,那块肌肉参与了活动,肌肉是怎样变化的呢?
学生汇报成果 :
预设:
①屈臂时,肱二头肌变粗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 做扩胸运动时,胸大肌在起作用。
④上提脚跟时,腓肠肌就收缩。
⑤仰卧起坐,腹肌在起作用。
……
教师谈话:通过活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了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课堂小结 :
通过刚才亲自体验和观察.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肌肉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从而牵引所连接的骨运动。
(四)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肌肉
1、探究使肌肉更有力的方法
?教师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肌肉为我们的运动提供了动力,看来只有让肌肉更加有力量,人才能更有力气,有耐力。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肌肉变的更有力量呢?
(引导生回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前对肌肉进行按摩等)
?师: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让肌肉更有力量的最根本的、最持久的方法。根据你的经验,想一想,哪些项目可以锻炼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肌肉呢?(生自由回答,教师课件出示)
2、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肌肉
?教师谈话:虽然体育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肌肉,但是,大家在锻炼时一定不要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因为那样会造成肌肉拉伤。你知道肌肉拉伤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肌肉拉伤后该怎么办吗?(出示图片:足球场上,队医正给受伤队员往扭伤的小腿肌肉上敷冰块)
?请学生阅读课本53页的资料卡并讨论交流。
教师过渡:既然肌肉拉伤那么可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免肌肉受伤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锻炼时要循序渐进,不要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锻炼后要注意对肌肉进行放松。
(观察放松肌肉活动图)师:如今,许多人认识到了科学锻炼的重要性,比如社会上兴起的走班族骑车族,在上下班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节约了能源,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真是一举三得。
三、提高升华,总结概括
教师课堂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完成它们的运动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肉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填空
我们人体大约有肌肉600多块,其中重要的骨骼肌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还有( 胸大肌)、(腹肌 )和(腓肠肌)。
2、练一练
(1)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2)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3、做一做
我们将后脚跟提起还是平放,主要是( 腓肠肌)在起作用。腓肠肌舒张时,后脚跟是平放的;当腓肠肌收缩时,就牵动骨骼把后脚跟( 提起来 )
4、简答题
既然肌肉拉伤那么可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免肌肉受伤呢?
五、总结拓展
教师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回答)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业:(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板书设计
18.肌肉
肱二头肌 屈臂 肱二头肌 -- 粗短? --? 收缩
肱三头肌 弹性
伸臂 肱三头肌 -- 细长? — 舒张
附:
我们的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参与活动的肌肉
肌肉的变化
曲臂运动
肱二头肌
肌肉收缩
肱三头肌
肌肉舒张
伸臂运动
课件33张PPT。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8、肌肉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
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肌肉的分类:人体的肌肉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三种: 骨骼肌(横纹肌)心肌心肌构成心壁, 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 ) 随意肌不随意肌人体肌肉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一、二、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同学们猜一猜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 人体的肌肉总共有639块,它占人体总重量的40%,他们分布在全身各处,既广泛又不同。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骨骼肌又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头颈肌躯干肌 四肢肌头颈肌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四肢肌躯干肌 头颈肌躯干肌 肱三头肌肱二头肌 肌肉是如何工作?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舒张)。收缩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变短。如果肌肉连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伸臂时:
肱二头肌舒张
肱三头肌收缩屈臂时:
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我们的活动记录 1.每一小组任选其中一项来完成。 2.小组长带领组员一起活动。 3.记录员随时填好记录。 4.若有不懂得请举手问老师。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温馨提示我们的活动记录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肌肉收缩肌肉舒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肉舒张肌肉收缩
腹肌舒张 收缩胸大肌 收缩舒张腓肠肌 收缩舒张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我的结论舒舒 :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骨骼和肌肉配合起来才能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运动怎样让我们的肌肉更有力量呢? 举重、羽毛球、自行车、慢跑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你的耐力,增强我们肌肉的爆发力。体操、跳绳、打篮球、伸展肢体、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你知道各种体育活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好处吗? 做各种活动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内部气管,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运动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1、运动前做好准备运动;
2、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5、锻炼时不要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
6、锻炼后要注意对肌肉进行放松。如果你在运动中受伤了,应该如何处理呢?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肌肉拉伤及处理: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该部分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绷带。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
肌肉拉伤严重,如肌腹或肌腱拉断,应立即去医院作手术治疗生 活 小 常 识资料卡我们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1、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
2、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
3、要循序渐进同学们,为了让我们的肌肉和骨骼更加强壮和有力,加强体育锻炼外。在日常的一日三餐中我们应该吃些什么食物我们的肌肉、骨骼更加强健有力?五谷杂粮谷类肉类海鲜牛奶蔬菜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骨骼、肌肉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密度。巩固练习 当堂达标1、填空
我们人体大约有肌肉600多块,其中重要的骨骼肌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还有( 胸大肌)、(腹肌 )和(腓肠肌)。
2、练一练
(1)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2)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3、做一做
我们将后脚跟提起还是平放,主要是( 腓肠肌)在起作用。腓肠肌舒张时,后脚跟是平放的;当腓肠肌收缩时,就牵动骨骼把后脚跟( 提起来 )
4、简答题
既然肌肉拉伤那么可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免肌肉受伤呢?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总结与交流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1、 课堂是我们科学探究的开始,而课下则应成为我们探究的延伸,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人体制作模型”方案,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拓展创新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