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苏教版1不连续进位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上苏教版1不连续进位乘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07 22:05:57

文档简介

《不连续进位乘》教材分析
教学例6时,可以先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组织他们探索48×2的计算方法。摆小棒表示48×2,既可以借助直观得到计算结果,也有助于理解竖式中的进位处理方法。要提醒学生先摆出第一个48根,再摆出第二个48根,然后根据摆出的小棒思考“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发现2个48根一共是96根之后,及时追问:摆出的小棒原来只有8捆,得数的十位上为什么会是“9”?从而明确:由于2个48根合起来一共有16根单根的小棒,把其中的10根单根捆成一捆,这样一共就有了9捆整捆的和6根单根的小棒。
教学竖式计算方法时,可以先呈现虚线框里的计算过程,并讨论:计算48×2时,先用2乘48哪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是多少?再用2乘48哪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又是多少?最后的得数是多少?它是哪两个数相加的和?在此基础上,介绍竖式的一般写法,并进一步讨论:2×8得16,竖式中积的个位为什么只写了“6”?2×40得8个十,竖式中积的十位为什么写“9”?它是用几乘几再加几得到的?此外,还应适当提醒学生,竖式中标注的向十位进上的“1”要写得略小些,熟练后标注的数也可以不写。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教学时也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48×2,再引导他们借助摆小棒的过程解释算法。
教学“试一试”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教材给出的不完整的竖式接着往下算,也可以要求他们自己列竖式进行计算。学生计算后,重点讨论以下问题:152十位上的“5”乘4得多少?这里的20个十是怎样在竖式中表示的?(十位写O,向百位进2)152百位上的“1”乘4得多少?既然得4个百,积的百位上为什么要写“6”?“6”是怎样算出来的?
讨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例题和“试一试”的两道竖式进行思考。每个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可能是不太全面或不太完整的,但要通过交流,使他们明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第1题中的43×3和521×3与例题和“试一试”中的式题有一些差异,要注意通过适当的评点帮助学生掌握算法。例如:3乘43十位上的“4”得多少?12个十在竖式中该怎样表示?(十位写2,百位写1)
第5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重点强调:因为整个图形被平均分成了8份,所以整个图形表示的数是涂色部分表示的数的8倍,也就是8个312。
《不连续进位乘》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初步学会用竖式计算不进位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进位乘法,所以例题及随后的“试一试”中只出现数目较小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便他们集中精力理解进位的道理,掌握在乘法计算中进位的基本方法。
例6呈现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式48×2解决“白天鹅有多少只”这一问题,并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要向十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材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后,重点引导他们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一位,再乘两位数的哪一位,即乘的顺序;二是遇到积的个位上满10时应该怎么办,竖式中又该怎样处理。为了启发学生自主理解上述问题,教材提示他们“先摆小棒算一算,再和同学交流”。先摆小棒计算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2个8根相加得到16根小棒,而其中10根小棒要捆成一捆的过程,从而为理解竖式计算中个位相乘满10向十位进1提供直观支撑。让学生交流,有助于突出操作中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在虚线框里分步演示笔算的过程。其中第二步2与48十位上的“4”相乘,得到8个十,是80,同样用红色突出了80中的“0”,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为接下来简化计算过程作好铺垫。接下来,教材引导学生简化计算的中间环节,并给出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一般写法。在竖式的一般写法中,考虑到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在计算中可能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所以教材示范了把需要向十位进位的数暂时记在竖式的十位旁。随后的“试一试”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4×152,鼓励他们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要向百位进位的笔算方法。考虑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基本相同,所以教材呈现的竖式中没有写出积的百位上的数,把它留给学生自己填写,而只是把需要向百位进位的数暂时记在竖式的百位旁。目的是启发他们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中来。最后,通过讨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整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接下来的“想想做做”,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其中,第1题让学生利用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相关的进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最右边一道三位数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时,需要向千位进位,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第2题让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有助于他们完整地掌握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方法的理解。第3、4题都是可以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巩固笔算方法的同时,体会所学计算的意义和价值。第5题让学生根据一个图形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数,推算整个图形表示多少,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逐步熟悉用几何图形表示数量关系的方式,培养借助几何图形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2.教学例6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探索计算方法。尽管计算48×2时需要进位,但也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算一算,然后再组织交流。正常情况下,多数学生都能列出竖式,并在计算过程中发现用2乘48个位上的“8”得16,但不知道接下来怎样算;也可能有部分学生从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出发,认识到个位满10需要向十位进1,但大部分学生不容易结合算理介绍算法。教师可根据学生尝试计算的情况,相机提示他们借助摆小棒帮助理解算理和算法。要注意让学生展示摆小棒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追问:单根的小棒有16根该怎么处理?为什么一共有9捆小棒?从而明确由于2个8根是16根,将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后,连同原来的8捆是9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进一步理解:用竖式计算时,先要用2和48个位上的“8”相乘,再和48十位上的“4”相乘;由于2乘4个十得到的结果是8个十,也就是80,所以80中的“8”要与乘数的十位对齐。在学生初步理解计算程序和算理的基础上,再介绍竖式的简便写法。这时要结合计算过程告诉他们:由于个位上的8乘2得16,要向十位进1,而十位上的4还没有去乘2,因此可在竖式中的十位旁写一个略小一点的“1”,表示要向十位进1;等到计算十位上的4乘2得8后,再加上这进上来的“1”,得9,把9写在积的十位上。学生初步掌握竖式计算过程以及相应的进位处理方法之后,也可要求他们看着简化后的竖式再说一说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各是怎样得到的,以进一步明确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教学“试一试”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教材给出的竖式接着往下算,再通过对计算过程的回顾与反思,重点讨论: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6”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在竖式中的百位上标注“2”,而不是标注“1”?从而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十位上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百位进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适当总结: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总结使他们明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用教材给出的竖式算出得数后,可让他们依次说说每题中的进位处理方法。其中,最右边一题应重点讨论“积的百位上乘得的数满10了,该向哪一位进位?”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根据他们计算的情况有选择地指名板演,对照他们计算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第3、4题学生列式解答后,可以要求他们说说列式的依据,以进一步明确相应的数量关系。第5题要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图中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8份,所以整个图形表示的数应该相当于涂色部分表示的数的8倍,也就是8个312。
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温习旧知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时,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预习新课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时,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的_______,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______进_________。
练习反馈
1.用竖式计算。
115×6 61×6 13×7 271×3
2.下面是利友商店一天内售出的几种球的记录,将表格补充完整。
3.—列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472千米,2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4.、、这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多个不同的三位数,如果用3和这些三位数相乘,积最大是多少?积最小是多少?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68 482 666
预习新课
81 856 249
练习反馈
1.690 366 91 813
2.296 72 608 96
3.472×2=944(千米)
4.最大的积:422×3=1266
最小的积:224×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