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苏教版1乘数带有0的乘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上苏教版1乘数带有0的乘法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07 22:07:07

文档简介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分析
教学例8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说清楚图意,知道图中一共有3只小猫,它们去钓鱼,但每只小猫都没能钓到鱼。在此基础上,提出: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启发学生列出连加算式并算出得数。然后要求他们依据连加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讨论:为什么3×0(或O×3)的得数是O?明确其得数是O之后,可以进一步启发:O与其他的数相乘,又该怎样算呢?由此要求学生完成“试一试”中的3道题。完成“试一试”之后,组织讨论:这几题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这几题的计算,你能知道什么?
教学例9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道题的乘数有什么特点,引导他们认识到:这道题也是三位数乘二位数,但三位数的中间有O。由此启发学生进行估算,通过估算明确102×4的得数大约是400,而且应该比400大。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进一步笔算出结果。学生笔算后,组织讨论:先用4与102哪个数位上的数相乘?得数是几?再用4与102哪个数位上的数相乘?得数是几?积的十位上的“O”能不写吗?为什么?最后用4与102哪个数位上的数相乘?得数是几?还可以引导他们将笔算结果与此前的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认笔算是正确的。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要围绕积的十位上的数组织适当的讨论,例如:左起第一题,积的十位上是几?“O”是怎样算出来的?左起第二题,积的十位上是几?“7”是怎样得到的?
第3题,左边一题3与501十位上的O相乘,得O,积的十位上应该写O,这里漏乘或者漏写了这个O。中间一题5与106十位上的O相乘,得O,没有把这个O和个位进上来的3相加,而是把它错写在了百位上,而最后一步5与百位上的“1”相乘得到的“5”,又错写在了千位上。
第4题,学生笔算后,可以选择几题进行评点,突出积的十位上应该写几,各是怎样出来的。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进行检验。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解答第(1)题和第(2)题的第一问,再适当指导他们讨论第(2)题的第二问,重点突出如下的思考过程:把105看作100,100×3=300,说明编3个中国结至少需要300厘米的红丝绳,而剩下的红丝绳不足300厘米,所以不够。
第6题,要适当帮助学生弄清楚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提醒他们注意到“每个书架放204本书,有3个这样的书架”。
教学例10时,可以先要求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算出结果。如果学生无人采用口算的方式,则应加以引导。口算4×120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算4×100=400,然后算4×20=80,最后算400+80=480;另一种是先算4×12=48,再由此类推出4×120=480。后一种算法本质上是由4乘12个一得48个一,类推出4乘12个十得48个十。这种算法可以说明简便算法的道理,应该着重帮助学生理解。
介绍竖式的简便写法时,可以边示范边说明,同时要启发学生联系此前的口算过程,体会这种写法的合理性。
第1题,学生完成后要围绕每道题的计算过程组织适当的讨论。以左边一题为例:计算260×2时,是先把260当作多少来算的?26与2相乘的积是多少?为什么在52的末尾添一个O,就得到260与2的乘积?此外,还应提醒学生注意:35×4得140,140末尾的O不是后面要添的O;同样82×5=410,410末尾的O也不是后面要添的O。
第2题,左边一题积的末尾应该添上一个O,这里忘记了;中间一题,270是45与6的乘积,其中的O应与乘数6对齐,要得到450×6的积,还应在270的末尾添上一个O;右边一题,因为6个百与8相乘,得48个百,所以要在48的末尾添上两个O。
第3题,应明确要求学生用简便的写法列竖式计算。其中,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可以要求他们先进行口算,再列竖式计算。要通过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的评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计算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时,可以先用三位数中O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根据三位数末尾O的个数,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或两个O。
第4题,暂不要求学生列递等式计算。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在横式下面列出相应的竖式,并把最后的得数直接写在横式的后面。能口算的则不必写竖式。
第5题,可以先适当指导表内数据的填法,明确“匾的个数”是几,“蚕茧的个数”就是几个180。填好表后,要引导学生把每栏中的数依次与第一栏进行比较,初步体会到:当一个乘数不变时,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由于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计算中相对特殊的情况,所以把它们安排在三位数乘一位数基本笔算方法的教学之后。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对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进行探索性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分两段安排了3道例题:第一段是例8和例9,分别教学0乘一个数得0,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二段是例10,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例8教学0与一个数相乘的计算。由于无论是一个大于0的整数乘0,还是0乘一个大于0的整数,都可以看作若干个0连加的和,因此教材着重引导学生联系对乘法含义的已有认识以及日常生活经验,体会“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合理性。首先,教材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童话情境,先引入三个0连加的算式,再启发他们依据乘法含义把上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联系场景图或加法计算的结果,初步体会“0和一个数相乘等于0”。在此基础上,教材又通过“试一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在例题学习中所获得的认识,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其中的0×0,由于无法用乘法的意义进行解释,所以只要学生能够用前面的结论进行类推就可以了。
例9主要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材呈现了体育馆内看台的场景,要求学生根据“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计算“4个这样的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0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先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再要求他们用竖式计算。这里的估算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接下来探索并理解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准确把握笔算结果提供支持。因为,如果学生用竖式算出的得数是两位数,那么联系估算的结果很容易就能意识到这个两位数的得数是不合理的,因而也就能够主动去分析竖式计算的过程,进而掌握正确的算法。在学生用竖式计算之后,教材还通过“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解释笔算的过程,认识到不管三位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三位数十位上是0也要乘;而且当个位上的积不满10时,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从而加深对相关计算方法的理解。
第22页的“想想做做”主要练习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引导学生应用刚刚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题让学生计算几道简单的一个数与0相乘的题目,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第2题让学生用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第3题是一组针对学生在实际计算时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而设计的改错题,意在让他们通过分析错误和改正错误,加深对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提高避免类似计算错误的自觉性。第4题让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一些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更加完整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第5题是一个连续多问的实际问题,后一个问题的解答总要以前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依据,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体会不同数量关系的内在关联,培养思维的连贯性。第6题是一个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经验。
例10主要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在引导学生根据现实场景中的条件和问题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后,教材首先鼓励他们利用对乘法计算方法的已有认识,尝试着口算或笔算出得数。然后,直接示范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的意图,是由于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笔算方法的依据是乘法结合律。例如:4×120=4×(12×10)=(4×12)×10=48×10=480。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还不能真正理解它,因此先让他们口算或笔算出得数,再通过比较,确认简便算法的正确性,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安排。
第23~24页的“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6道题。其中,第1题让学生利用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帮助他们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书写格式,巩固对相关简便算法的理解。第2题安排的是改错题,主要针对学生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在乘数末尾0的处理上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而设计,让他们通过分析错误和改正错误,加深对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避免发生类似的计算错误。第3题让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简便算法。第4题是连乘式题,其中包含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意在引导学生将连乘的运算顺序加以推广,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算的能力。第5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填表,初步体会“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为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提供机会。第6题是一个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逻辑关联,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第21页例8及随后的“试一试”、例9,完成第22页的“想想做做”;第二课时教学第23页例10及随后的“试一试”,完成第23~24页的“想想做做”。
2.教学例8时,可以先出示例题中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几只小猫,每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引导学生根据所求问题“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列出连加算式0+0+0,并算出得数。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列出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思考写出的乘法算式3×0或0×3的积是多少。学生可以根据场景图中的信息或者加法算式的结果确认3×0或0×3的积仍然是0,这就能使他们初步感知0与3相乘仍得0。接下来完成“试一试”时,可以先让学生口答0×7和8×0这两道题的得数,并说明思考的过程;再引导他们讨论0×0的得数。最后,启发学生比较上述各题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例9时,可以先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题意,并列出算式102×4。接着,引导学生估算102×4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放手让他们列竖式计算出得数。学生用竖式计算后,重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算出的积是几位数?你是怎样想到的?第二,积的十位上应该写几?这里的“0”是怎样算出来的?它表示什么含义?最后,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突出强调三位数中间的0也要和一位数相乘。
3.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可以结合例8的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学生算出得数后,也可选择一两道题让他们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第2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利用教材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要注意这里左边一题积的十位上是0,而其余几题由于进位,所以积的十位上都不是0。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每道题里积的十位上的数各是怎样得到的。第3题可以先明确告诉学生:这几题的计算过程中都有错误。然后要求他们各自找出每题分别错在哪里,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独立订正。要提醒学生按照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程序一步一步地检查计算过程,并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再根据他们计算的情况适当进行评点和交流。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依次解答教材提出的前两个问题,再重点组织他们讨论“剩下的红丝绳还够不够编3个中国结”0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要知道剩下的红丝绳还够不够编3个中国结,可以先估算编3个中国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红丝绳,再把估算结果与剩下的红丝绳进行比较。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启发他们联系生活经验想到:只有先算出3个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才能算借出386本后还剩多少本。
4.教学例10时,要重点抓住三个环节。第一,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经验,尝试用不同方法算出4×120的得数。其中,4×120的口算方法要适当加以指导:可以让学生先口算出4×12的得数,再接着口算4×120的得数,以启发他们由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类推出不进位的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第二,要具体示范用竖式计算4×120的简便方法。可以边板书边说明:列竖式时可以把三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由于三位数的个位是0,所以一位数4可以直接写在三位数十位的下面;计算时,可以先把120当作12来计算,12×4的积是48,因为120的末尾有一个0,所以要在48的后面添写一个0。第三,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上述简便算法的合理性。例如,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因为12×4的积是48,而120表示12个十,所以120×4的积就是48个十,也就是480。例题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试一试”中的题目,。并引导他们回顾计算过程,重点帮助他们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到: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用三位数中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三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5.第23~24页“想想做做”第1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利用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学生计算后,也可让他们再说说这几题各可以看作几十几乘几,用几十几乘几的积是多少,添写0后的积又是多少。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独立改错,再在小组内讨论,最后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自己在计算类似题目时要注意什么。其中右边一题三位数末尾有两个0,要在“48”的末尾添写两个0。这道题的得数可以通过口算加以验证。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选择两三题让他们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三位数末尾0的个数在第一次乘得的积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连乘的运算顺序,再让他们计算。要注意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5题先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表中每个栏目内容的实际含义,并在此过程中明确相关栏目中的数据各可以怎样算出来。然后让他们各自算一算、填一填。最后可引导学生把表中后几栏的数据分别与第一栏中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初步体会表中蕴含的积的变化规律。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他们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8、例9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第22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一个数与O相乘仍得O”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O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O”的合理性,加深和拓展对乘法运算含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O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程序,积的定位方法和进位的处理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分析、比较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个数与O相乘”
1.出示例8中的场景图,指出:有3只小猫去钓鱼,这是它们钓鱼归来的场景。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这3只小猫都没能钓到鱼,看样子它们都很懊恼。
2.提出问题:你会列一道加法算式求“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吗?
学生列式解答后组织交流,并板书:O+O+O=O(条)。
启发:根据这道加法算式,你能写出一道相关的乘法算式吗?
追问:还能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吗?
结合上述讨论板书:3×0=0(条),O×3=0(条)。
3.引导:这两道算式都是3与O相乘,乘得的积都是O。想一想,如果是其他的数与O相乘,乘得的积又会是多少呢?
让学生各自完成例8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追问:O×7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8×0和O×O呢?
小结:因为O×7可以看成7个O连加,所以O×7仍得O。同样的道理,8×0也得O。至于O×O,根据经验和上面的例子,它的积也应是O。
启发:通过上面几道题的计算,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O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O)你认为这个结论合理吗?再举一个例子说一说。
4.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各自写出得数,再选择一两题让他们解释得数为什么是O。
【设计说明:一个数与1相乘仍得原数,一个数与O相乘仍得O,这是乘法运算中的两个补充规定。尽管用乘法运算的定义不能完全进行解释,但依据生活经验,容易知道这样的规定是合理的。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这种合理性,上述设计中首先通过“小猫钓鱼”的情境引出3个O相加的算式(不是O个3),并由此推出3×O=O,O×3=0。再通过O×7、8×0和O×O的讨论,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由O与非零自然数相乘得O类推出O与O相乘仍得O。在此基础上的归纳就显得水到渠成了。此外,要求学生再举例说明结论的合理性,既是对归纳所得结论的验证,也是对相关推理过程的再次体验。】
二、教学乘数中间有O的三位数乘—位数的笔算
1.出示体育馆1个看台的场景图,指出:这是某学校体育馆里的一个看台,这个看台一共有102个座位l。
2.提出要求:如果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请你估一估,体育馆里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引导学生说出:1个看台有102个座位,可以看作大约有100个座位;4个看台就大约有400个座位。
3.启发:如果用竖式计算102×4,那么积一定是几位数?为什么?
提出要求:列出竖式算一算,看看我们所作的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计算后讨论:积的十位上的“O”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个“O”能不能不写?
4.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后讨论:607×4积的十位上是几?这里的“2”是怎样算出来的?804×5积的十位上是几?这里的“2”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设计说明:估算接近整百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由此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中间有O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既有利于他们体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各自价值,也有利于他们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主确认或修正自己的计算方法。例题教学之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既能进一步凸显算理,又能使学生对相关计算方法的认识得以完善。】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出要求:这道题中有3道乘法竖式,它们的计算都有错误。你能找出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吗?
学生各自观察、分析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每道题的错误所在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要求他们各自重新计算这几道题。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各自读题后,提问:这道题里一共有几个问题?你觉得这几个问题中,先要解答哪一个?为什么?
追问:你打算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用到哪些已知条件?要求“这根红丝绳还剩多少厘米”,又需要用到哪些已知条件?
学生解答前两个问题后讨论:剩下的红丝绳还够编3个中国结吗?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估算编3个中国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红丝绳。
3.课堂作业。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6题。
【设计说明:指导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既与本节课所学的计算存在关联,但解决问题时又不必局限于笔算,这就有利于启发他们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从而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计算能力。此外,让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6题,则有利于他们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算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四、全课小结(略)
《练习四》教材分析
第1题,每组上下
两题的联系和区别可以
表达为:都是需要进位
的两位数乘一位数,都
可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口
算。不同的是,上面一
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
下面一题中的一位数相
同;下面一题两位数个
位上的数与上面一题中
的一位数相同。
第2题,可以要求
学生先独立完成。组织
交流时要针对学过的口
算内容选择相应的题目
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
法。
第3题,每组上、
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可以表达为:都是三
位数乘一位数,组成三
位数的三个数字是相同
第1题,每组上下
两题的联系和区别可以
表达为:都是需要进位
的两位数乘一位数,都
可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口
算。不同的是,上面一
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
下面一题中的一位数相
同;下面一题两位数个
位上的数与上面一题中
的一位数相同。
第2题,可以要求
学生先独立完成。组织
交流时要针对学过的口
算内容选择相应的题目
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
法。
第3题,每组上、
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可以表达为:都是三
位数乘一位数,组成三
位数的三个数字是相同
第1题,每组上下两题的联系和区别可以表达为:都是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都可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口算。不同的是,上面一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下面一题中的一位数相同;下面一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上面一题中的一位数相同。
第2题,可以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组织交流时要针对学过的口算内容选择相应的题目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第3题,每组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表达为:都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组成三位数的三个数字是相同的,一位数也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上面一题三位数的中间有O,下面一题三位数的末尾有O。此外,还应围绕计算过程,让学生说说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各要注意些什么。
最后的思考题,要使乘积最大,两个乘数中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和一位数只能是5和7,相应的两个算式分别是532×7和732×5。再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和比较,可知532×7的积最大。第(2)题的思考方法与第(1)题类似,积最小的算式是357×2。
《练习四》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1题以题组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每组的两道题中,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乘数正好交换了位置,通过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第2题是口算练习,内容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意在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所学的口算内容,进一步提高口算技能。第3题通过题组对比,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帮助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进一步明确相关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提高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第4题用表格形式呈现了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计算、填表,不仅能进一步明确购物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而且能进一步巩固乘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第5题是可以用乘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这部分练习的最后安排了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用指定的四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同算式,并使得到的积最大或最小,引导他们通过尝试、比较、筛选,发现蕴含其中的规律。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l课时进行教学。
2.在进行口算和笔算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和反思,看看算法的选择是否恰当,计算的过程有无疏漏,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也要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其中,第1、2题要帮助学生整理所学口算的内容及相应的方法。第3题要引导学生比较乘数中间有O与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笔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他们联系计算和填表的过程说说对相应数量关系的理解。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解答,再指名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以及列出的每个算式的实际含义。
3.思考题可以先让有兴趣的学生独立探索,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要指导学生根据2、3、5、7这四个数字的不同组合情况,有条理地列出几种可能符合要求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并逐个进行比较和筛选,找到积最大的算式和积最小的算式,进而确定填写方法。也要通过必要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笔算、估算以及有条理地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温习旧知
在里填上“>”“<”或“=”。
170+0170-0 20×622×5
200×3125×4 176×248×8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
预习新课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________。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当个位乘得的积满几十时,将进位数直接写在_______上,如果个位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__________。
练习反馈
1.直接写出得数。
0×6= 8×0= 7+0= 3-0=
12×0= 324×0= 0×1000= 250+0=
2.用竖式计算。
604×3 202×8 405×4 703×6
3.三年级两个班共104人周日一起去公园游玩。
(1)都玩激流勇进需要多少元?(2)都玩丛林探险需要多少元?
4.在某条街道的一旁每隔3米栽一棵树,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了206棵树,这条街道大约长多少米?实际全长多少米?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 > > <
预习新课
2520 2416 606
练习反馈
1.0 0 7 3 0 0 0 250
2.1812 1616 1620 4218
3.(1)104×3=312(元)
(2)104×5=520(元)
4.206-1=205 约长:200×3=600(米) 实际长:205×3=615(米)
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温习旧知
在里填上“>”“<”或“=”。
0×5178×0 12×824×6
13×325×2 33×422×5
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数。
预习新课
笔算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可以把一位数与______对齐,先用_________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_______________。
练习反馈
1.用竖式计算。
210×4 650×8 7×360 5×680
2.—列动车每小时行驶250千米,一架飞机的速度是动车的3倍,这架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一篇文章有900个字,每分钟打120个字,7分钟能打完吗?
4.如果一天少抽一支烟,一人一年可节约140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70克。照这样计算,一天少抽一支烟,一人6年可相应减排多少克二氧化碳?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01+102+103+104+105+106+107 348+349+350+351+352
=( )×7 =( )×5
=( ) =( )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 < < >
预习新课
1150 560 1220
练习反馈
1.840 5200 2520 3400
2.250×3=750(千米)
3.120×7=840(个) 840<900,不能。
4.370×6=2220(克)
5.104 728 350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