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苏教版2认识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上苏教版2认识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07 22:08:27

文档简介

《认识克》教材解析
教学例2前,可布置学生预先准备一些以“克”作单位来计量轻重的物品,既引导学生体会“克”也是实际生活中计量物品轻重的需要,又激发他们认识克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要准备一个盘秤和至少一个小型电子秤(可在网上购买)。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用盘秤称一袋较轻的物品,由该物品“重不足1千克”引入克的认识,然后重点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帮助他们感知1克和几克物品的实际轻重。
用小型电子秤称硬币的轻重时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显示屏上的读数。例如, “3.29”表示这个硬币比3克略重一些,大约重3克。初步感知1克的实际轻重后,可试着要求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品中找出一些比1克轻或比l克重的物品来。
称出10克黄豆后,一方面可以要求学生数数一共有多少粒,并由此推算1克黄豆大约有几粒;另一方面也可要求他们再估一估1克玉米大约有几粒,1克大米大约有几粒,等等。
推算克与千克的进率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袋盐的外包装,明确一袋盐重500克。再出示2袋相同的盐,要求学生算一算它们一共有多少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以“千克”作单位的秤去称一称,得到这两袋盐重1千克的结论。最后,启发学生联系上述计算和操作过程,说说有什么发现,在交流中相机明确:1千克=1000克。
第1题,左边一袋榨菜重70克,右边一袋巧克力重90克。也可以再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让他们根据外包装上的标注说说这些物品各有多少克。还可以根据师生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通过掂一掂,依次比较50克以下和50克以上,100克以下和100克以上,500克以下和500克以上等相关两种物品的轻重,帮助他们进一步丰富对以克作单位的物品轻重的感知。
第2题,指导学生看图说一个橙子和一个甜瓜各重多少克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帮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方法。左图中的秤面显示,这个盘秤最多可以称出1000克的物品,标出数的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相差50克,橙子的重大约是150克。右图中的秤面显示,这个盘秤最多可以称出2000克的物品,标出数的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相差100克,甜瓜的重大约是1250克。
第4题,要引导学生联系数的组成方法进行思考。例如,因为1千克=1000克,2千克是2个1000克,2个1000克就是2000克。又如,因为1000克=1千克,3000里面有3个1000,所以3000克=3千克。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称出5克盐,看看有多少,再相机介绍有关的生活常识。正常情况下,人们通过各种菜肴摄人盐分,菜肴中的酱油也是含盐量较高的作料。
第6题,左边秤盘上是空杯,重200克;右边秤盘上的杯子里有水,水和杯子共重350克。350克与200克的差就是杯中水的克数。
“你知道吗”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让他们联系自己每天的饮食情况说说感想。
《认识克》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教材大致分三个层次来安排这部分教学内容。第一层次,通过例2引入质量单位克。教材仍然采用上节课曾经用过的素材——一袋膨化食品。由于在与红枣的比较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一袋膨化食品要比一袋红枣轻,也就是比1千克轻,因而称这样比较轻的物品要用比千克小的质量单位就很自然了。以此为基础,教材告诉学生:“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进而引导他们由这袋膨化食品的净含量是135克产生新的疑问:“1克有多重呢?”第二层次,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首先让学生用小型电子秤分别称出1枚2分硬币、1枚1角硬币和l枚1元硬币大约各有多重,再通过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和几克的实际轻重。接着让学生称出10克黄豆,数数有多少粒,并由此推算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帮助他们进一步感知1克和几克的实际轻重。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分别称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大约各有多少克,并分别掂一掂,帮助他们利用自己熟悉的物品再次巩固对克的认识。这三个活动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是富有趣味性而且便于组织的,能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决此前产生的“1克有多重”的疑问。第三层次是通过例3引导学生探索千克与克的关系。教材首先向学生提出“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这一问题。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他们认识到:2袋盐是1000克。接着,又要求学生用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称出2袋盐的轻重,结合前面已经得到的结论,引导他们发现:1千克=1000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计算、操作、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既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思维,还加深了体验。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观察两袋食品的包装袋,并根据包装袋上的标注说说这两袋食品各有多重,继续体会克的应用。第2题呈现了用两种不同的盘秤称水果的情境。一方面丰富学生对秤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判断不同盘面上指针所显示的读数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他们进一步感知以克作单位的物品的轻重。第3题让学生用手分别掂一掂1根橡皮筋、1块橡皮、1个铅笔刨花这三件物品,并估计它们各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第4题是千克和克的换算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千克和克关系的认识。第5、6题是与质量单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第6题先让学生观察两幅称重的示意图,引导他们通过简单的推算求出杯子里水的质量;再要求学生照样子称一杯水,并算出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克。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巩固对秤的使用方法的认识,体验以克作单位的物品的轻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体会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后安排的“你知道吗”,结合对克的认识,介绍小学生每天的食物应该怎样合理搭配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2.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克以及千克与克的关系。对应教材编排的层次,教学时大致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在引入克时,可重新拿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先让学生回忆一袋红枣重几千克,明确一袋红枣重1千克之后,要求他们再称一称这袋膨化食品的轻重。当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这袋食品的重不足1千克,不合适继续使用“千克”作单位时,进一步启发:一袋膨化食品比一袋红枣要轻得多,你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的轻重比较合适吗?由此明确:“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进而,再让学生观察这袋膨化食品的外包装上有关净含量的标注,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1克是很轻的,另一方面也可引发他们产生探索“1克到底有多重”的心理需求。第二步,承接前面的疑问,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1克和几克的实际轻重。其中,用小型电子秤称几种硬币的轻重时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显示屏上所显示的读数,初步学会根据某个一位小数说出与它接近的整数;称10克黄豆的轻重时,可提醒学生把黄豆装在一个很薄的塑料袋里,并根据显示屏上所显示的读数适当增减袋子里的黄豆;称文具盒的轻重时,可统一要求是否取出盒中的文具。此外,学生操作后还应及时要求他们掂一掂、数一数、说一说,突出1克物品是很轻的,突出对相关物品轻重的实际感受。第三步,出示两袋盐,先引导学生根据“一袋盐重500克”推算“2袋盐重多少克”,再要求他们用以千克作单位的盘秤称一称。由此,启发学生比较得到的两个结果,说说能发现什么。在此基础上,明确:1千克=1000克。
3.“想想做做”第1题可以多准备一些物品,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每件物品的净含量,再让他们用手掂一掂这些物品,以丰富对克的感知。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组织交流时要关注两点:一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从秤面上看出每种水果的克数的;二要引导他们体会到,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称略重一点的物品也可以用克作单位。第3题除了教材所列的几种物品,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其他物品,让他们实际掂一掂,并估计是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以进一步感知1克的实际轻重。同时要注意,由于呈现的材料较多,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学生认知混乱。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最熟悉的1克的标准(比如2分硬币),其他的材料都跟这个标准进行比较。第4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整千数的知识,进行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按小组分别称出5克盐,再让他们说说人们一般通过哪些途径摄人盐,以增强对问题的理解。第6题可以先依次出示教材中的两幅示意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并组织讨论:第一步称出的是什么物品的轻重?第二步呢?根据这两步称出的结果怎样求杯中水的克数?完成第(1)题之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回顾刚才的思考过程,说说解决问题的体会,再要求他们照这样的思路完成第(2)题的活动。
4.“你知道吗”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再引导他们说说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想。在此基础上,还可要求学生将这里的数据与自己每天的饮食相对照,看看自己的饮食是否科学,是否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
认识克
温习旧知
大约重10千克的物体:(画“√”表示)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
预习新课
(1)约重8( )。
(2)3千克=( )克
8500克=( )千克( )克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______作单位,可以用字母_______表示。1000克=_________1千克。
练习反馈
1.按要求圈一圈。
(1)圈出比1克轻的物品。 (2)圈出接近1克的物品。
2. 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1)小明体重38克。( )
(2)一袋糖重500克,2袋糖重1千克。( )
(3)4000克棉花比4千克大米重。( )
(4)一个乒乓球约重2千克。( )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4.给动物排队。
按从轻到重排一排:
5.这些小动物能一次过河吗?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 )(√)
预习新课
(1)克
(2)3000 8 500
练习反馈
1.提示:(1)圈羽毛,
(2)圈花生。
2.(1)×
(2)√
(3)×
(4)×
3.克 千克 克
4.200克<3千克<30千克<60千克<200千克
5.2000+1500+2500=6000(克)=6(千克) 6千克<8千克,所以能一次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