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第一节 电流(3课时) 执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电流的定义。 2.会进行电流单位的换算,1安的物理含义。3.会用电流的定义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使学生认识电流表及符号。 5.会读电流表的示数,能正确使用电流表。6.会按照电流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7.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重点 理解电流的定义;正确使用电流表。
难点 会用电流的定义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熟练地正确使用电流表及正确读数;正确使用电流表; 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教具 演示 电源、开关、导线、灯泡。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I)一.复习: 提问:(1)什么叫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2)什么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什么?二.引入新课 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三.进行新课提出问题: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做一面的实验。1.电流的热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导体都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判定电流的存在,能不能判定电流的大小呢?演示实验:P66实验由以上两个实验可见:电流越大,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越多,灯也越亮。怎样表示电流的大小呢?(用水流类比法)2.电流①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它的符号是 “I”。②定义: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Q),叫做电流。③公式:I=Q/t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1安=1库/秒,表示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库。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uA)。1安=1000毫安,l毫安=1000微安。)3.练习题:(1)变换单位:300毫安=_____安=______微安。(2)有甲、乙两条导线。10秒内通过甲导线某横截面的电量是40库,20秒内通过乙导线某横截面的电量是60库。哪条导线中的电流大?(3)课本练习题2。 (要求:写出公式、代入数值,正确写出结果)(4)课本练习题3。 正确写出公式变形;统一单位,时间必须用秒做单位。4.小结:这节课的重点是电流强度,电流强度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要知道它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并会进行单位变换、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布置作业。 回答问题观察实验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II)一.复习。(1)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是200毫安,合多少安?它表示的意思是什么?(2)有一个电熨斗,半分钟内通过它的电量是40库。电熨斗中的电流和上题中灯泡的电流哪个大?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怎样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三.新课教学1.测量电流有专门的仪表——电流表。出示测电流的仪器种类:演示电流表、学生电流表、灵敏电流表。学生认识电流表:符号,接线柱,量程,刻度。2.幻灯显示,掌握电流表读数的方法。(1)提问:(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 ①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 ②它的零刻线在哪里? ③它有几个接线柱?怎样使用接线柱? ④当使用标有“+”“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最小刻度值是多大? ⑤当使用标有“一”和“0.6”两个接线往时,量程是多大?最小刻度值是多大?(2)练习读数。①使用前,先要观察:确认是电流表;零刻线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值。②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最小刻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③学生电流表有两个量程:量程3安时最小刻度0.1安,量程0.6安时,最小刻度是0.02安。提出问题:怎样将电流表接人电路中?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两要两不”)。结合实验演示。(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介绍测超过量程的电流的危害(指针被打弯、烧坏电流表)。怎样知道被测电流不超过量程?先估计,后用大量程进行试触。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指导:电流表近似导线,电阻很小,形成短路,很大的电流会烧坏电流表。想想议议。指导:使用小量程测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5.小结。 观察电流表回答问题练习读数
教学过程设计 (III)1.复习 2.引入新课 ,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3.进行新课 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提问:你预料按你画出的电路图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上的示数,哪次大,哪次小,还是三次都一样大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后,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 Ia Ib 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提问:你预料哪次电流表的示数最大 它跟另外两次电流表示数之间有没有关系 若有,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鼓励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把测量数据写到黑板上相应的表格内。表3: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 干路IA 支路IB 支路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①哪个电流最大 ②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练习题: 4.小结通过实验得出: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回答问题学生实验
课题 第二节 电压(3课时) 执教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变换。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等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5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6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7.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8.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9.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重点 使学生形成电压概念,理解电压作用;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
难点 理解电流的形成;会用电压表测出被测电压。
教具 演示 电源(或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幻灯片。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I)一.复习 二.引入新课。演示: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提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三.新课讲授。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 用水压形成水流来类比电压形成电流。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上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路中要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源,电路应是通路。3.电压(U)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伏)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uV)。4.常见的电压值。(1)一节干电池:1.5V。 (2)一节铅蓄电池:2V。(3)安全电压:不高于36V。(4)家庭照明电压:220V。(5)工业电压380V5.练习:(1)电压使 产生定向移动形成 的原因,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220伏= 千伏= 毫伏。6.小结这节课讲授的电压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喻讲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个,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 观察回答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II)一.复习提问。 (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2)你怎样知道一只电表是电流表,在使用电流表前,要观察了解哪些内容?二.引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测量电压的仪器。它叫电压表。(出示几种电压表)三.新课讲授。1.电压表的结构:电压表的外形,符号,接线柱,量程:0-3V,0-15V。2.读数:(1)认清所接量程。(2)认清最小电压值。0-3V每小格0.1V,0-15V每小格0.5V。(3)检查写单位。3.练习读数。(幻灯显示)4.电压表的使用:(实物讲解)(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5.学生上讲台演示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6.讨论想想议议7.练习:(1)把一个灯泡接人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 (2)在两个灯泡L、L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小灯泡L两端的1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 (3)在图右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一”接线柱。8.小结(学生归纳)。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III)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进行新课 ,实验的目的是: (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这次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6-7串联成电池组,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到表1内。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跟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二、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6-8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干电池Ⅰ的电压(V) 干电池Ⅱ的电压(V) 干电池Ⅲ的电压(V)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V) 结论: 。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干电池Ⅰ的电压(V) 干电池Ⅱ的电压(V) 并串联电池组的电压(V) 结论: 。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一、按图6-9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图6-10 二、按图6-10,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4.小结 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练习题:(1)一个小电动机工作时,要求电源电压是6伏,要用几节电池,怎样连接 回答问题观察电压表读数讨论完成练习
课题 第一节 导体对电阻的阻碍作用(2课时) 执教
教学目标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4.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5.知道滑动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6.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重点 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 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
难点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理解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
教具 演示 学生电源一个,学生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I)一.复习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二.引入新课。 我们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多数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三.新课讲授。演示实验1:图7-1提问: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导体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是“R”。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3.介绍常见的小灯泡、白炽灯灯丝的电阻、定值电阻。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演示实验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演示实验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演示实验4: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结论:(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5.介绍电阻率的意义。6.想想议议。7.小结8.练习 回答问题思考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II)一.复习 (1)导线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长导线比短导线的电阻大",这种说法对吗?应该怎么说?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做演示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移动滑片就能使小灯泡的亮度改变。这节课研究的课题就是变阻器。)三.新课讲授。1.分析刚才的演示实验:为什么?(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灯泡的亮暗。)结果: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那么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呢?2.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2)结构:电阻线是由电阻率大的合金线制成。(3)铭牌:滑片上标出的数字“50Ω2A”,其中50Ω表示最大阻值,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4)元件符号: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1)串联在电路中,连接时要接“一上一下”的接线柱(2)弄清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阻线长度怎样变化,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 (3)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 (4)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注意:接同上两个接线柱时,作导线用,电阻为0;接同下两个接线柱时,作定值电阻用,接入是的最大电阻。这两种接法都不能改变电阻。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演示,先让学生说出有几种接法,是否有相同的)5.电阻箱原理和读法的介绍。6.简单介绍扦孔式变阻器。7.小结。练习。 回答问题观察实验思考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