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渔歌子》,读出词的节奏、韵味,能有感情背诵。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境,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3.了解学习诗词的方法,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诵读出诗词的韵味。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联想画面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考考大家,大家敢接受考验吗?让我从你的声音中听出你对孙老师的热情和你的勇敢,敢接受考验吗!
(课件出示)
山清水秀? ? 鸟语花香? ??斜风细雨水美鱼肥? ? 悠闲自在? ??世外桃源? ?
请大家看词语,听音乐,展开合理联想,把想到的画面或者场景说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表达后)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不但想象力丰富,还懂得发现美,欣赏美! 2、老师把大家说的内容浓缩在了一幅画里(课件出示)。 3、唐代有位词人把这些美景都写在一首词里,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渔歌子》。(板书:渔歌子) 二、关注节奏,走进诗词 1、你能读好这首词吗?自由试一试,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3-5人) 2、读出节奏感:词字里行间有很强的节奏感,你能读出它的节奏来吗,要注意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来试着读一读。 3、唱出音乐感:在古代,诗是用来吟的,词是用来唱的,大家想听听是怎么唱词的吗?(出示课件)
三、引导想象,走进词境
1、同学们,其实,往往一首词就是一幅画,自由朗读这首词,用笔画出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景)交流:你看到了哪些美景?(3人左右)(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山、这水、这白鹭、这桃花,你想填上什么呢?
(??)西塞山??(??)桃花??(??)箬笠和蓑衣 流水(???)
?鳜鱼(???)??白鹭(????)(?? )斜风 (???)细雨
3、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这里太美了,我也想在这里生活,去看一看……) 4、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景色?(美丽)
就像李白《山中问答》中“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中所写的那样,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这里简直不是人间,应该是——“仙境,世外桃源。”难怪词人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归去,原来是被这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
5、瞧!这世外桃源中的人,(板书: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不过,我相信你们一定看到了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怎样的神情呢——(陶醉、舒服、悠闲) 哦,原来这青箬笠,绿蓑衣中隐藏的是一份悠闲与自在。带着这份心情我们再来品一品这首词,大家不仅要读出词中的景美,也要读出词人的那份悠闲与自在。(品读)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想象,把这首词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词的好方法。 四、聚焦词眼,品味词情 1、我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张志和喜欢垂钓,但是,他钓鱼却与众不同——鱼钩上从来不设诱饵!
说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么?猜一猜,张志和是个怎
样的人。(生猜测)
出示:张志和资料 3、词人的哥哥担心弟弟从此不回家,就写了一首词
来和他,劝说他回去。(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4、生自由读,体会到哥哥的心了吗?哪句话最能表达哥哥想说的话。
5、来我们合作一下,根据两首词的词义,我做哥哥来问,同学们做弟弟来答。(师生合作) A、弟弟啊,你为何不归啊?(陶醉,斜风细雨,鳜鱼肥美,自在悠闲) B、追问:那你钓鱼又不放鱼饵,你钓的是什么? 6、哦,我明白了!原来词人追求的是一份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悠闲与自在。也只有如此清闲飘逸的人,才能写出这名垂千古的词句。 7、让我们把这千古名句牢牢地记住吧!看看能不能当堂背诵,可以边想画面边背诵。 五、对比阅读,感知文化形象 1、同样是渔翁,张志和笔下的渔翁悠闲自在,而在另一位诗人笔下却是另一番景象。今天老师也请来了另一位渔翁。(出示:江雪) 2、自由朗读古诗,从每一句诗中找出能反映诗人心情的关键词。(汇报出示,孤独) 3、同样钓鱼,为什么两个人的心情不一样呢?(生思考,回答,可能回答不到位。)
“我来告诉大家吧,因为他们是两种人,他们的思想分别信奉的是道家和儒家。”(课件展示两种“渔父”的不同追求——)两种渔父: 道家的渔父(张志和)——养生求真,悠闲自在 儒家的渔父(柳宗元)——担当使命,改良社会“儒家渔父”因为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追求而只能去“钓鱼”,归隐山林、泛舟江海,所以他“失意”了。而“道家渔父”则旨在养生求真,悠闲自在,对社会不闻不问,就像《渔歌子》中的渔父一样,因此“得意”。 那大家更喜欢哪一个渔父呢?(有的选第一个,有的选第二个。) 同学们, “中国思想,其精髓有两个字,一个是‘儒’,一个是‘道’。其实,这两首诗词都是好诗词,这两种‘渔父’都是我们所欣赏的,这道选择题恰恰不要你选择,而要你的生命里把这两个渔父的思想精髓,全部都吸收进去。” 六、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回答,师引导)
课件18张PPT。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斜风细雨
水美鱼肥? ?悠闲自在? ?世外桃源?
?
请大家看上面的词语,听音乐,展开合理联想,把想到的画面或者场景说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 山前白 飞,
桃花流水 鱼肥。
青 ,绿 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sàilùguìruò lìsuō塞鹭鳜箬笠蓑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斜风 细雨 箬笠 蓑衣??? (?? ? )西塞山? 流水(???? )???? ?
(?? )桃花 白鹭( ? ??) ??
(?? )斜风 鳜鱼(? ? ?)??
(??? ? )细雨
(? ? )箬笠和蓑衣???
yǎo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注释: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人简介】 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十六岁时考上太学,深受唐肃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做官,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在太湖一带的山水间悠然自在。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唐肃宗曾派人寻找与他,但都没有找到。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唐】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弟弟啊,你为何不归啊?
你钓鱼又不放鱼饵,你钓的是什么? 词人追求的是一份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悠闲与自在。也只有如此清闲飘逸的人,才能写出这名垂千古的词句。
让我们把这千古名句牢牢地记住吧!看看能不能当堂背诵,可以边想画面边背诵。道家的渔父(张志和)——养生求真,悠闲自在 儒家的渔父(柳宗元)——担当使命,改良社会
“儒家渔父”但因为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追求而只能去“钓鱼”,归隐山林、泛舟江海,所以他“失意”了。而“道家渔父”则旨在养生求真,悠闲自在,对社会不闻不问,就像《渔歌子》中的渔父一样,因此“得意”。 同学们, “中国思想,其精髓有两个字,一个是‘儒’,一个是‘道’。其实,这两首诗词都是好诗词,这两种‘渔父’都是我们所欣赏的,这道选择题恰恰不要你选择,而要你的生命里把这两个渔父的思想精髓,全部都吸收进去。”谢谢!谢谢!《渔歌子》评测练习
1、看词想象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斜风细雨水美鱼肥悠闲自在世外桃源
请大家看词语,听音乐,展开合理联想,把想到的画面或者场景说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读词
你能读好这首词吗?自由试一试,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用笔画出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4、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山、这水、这白鹭、这桃花,你想填上什么呢?
( )西塞山( )桃花 ( )箬笠和蓑衣 流水( )
?鳜鱼( ) 白鹭( )( )斜风 ( )细雨
5、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景色?
6、师生合作,根据两首词的词义,师问,生答。 A、弟弟啊,你为何不归啊?(陶醉,斜风细雨,鳜鱼肥美,自在悠闲) B、追问:那你钓鱼又不放鱼饵,你钓的是什么? 7、当堂背诵,可以边想画面边背诵。 8、张志和笔下的渔翁和柳宗元笔下的渔翁,钓鱼时的心情一样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