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08 16:2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 达州)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
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2.(2018 衡阳)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18 兰州)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4.(2018 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5.(2018 台州)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6.(2018 番禺区一模)如图所示,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  )
A. B. C. D.
7.(2018 广州模拟)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A.4点25分 B.4点35分 C.7点35分 D.7点25分
8.(2018 西山区一模)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示意图。关于实验探究及其成像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9.(2018 天津一模)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实际中为了节约空间,常按图如所示的方式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让被测者识别视力表在平面镜里的像若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A.2m B.3m C.4m D.5m
10.(2018 江岸区校级四模)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丙和丁是探究过程中实验装置的侧视图,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
B.如图乙所示,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C.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丙所示,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无法在桌面上记录像的位置
D.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丁所示,则蜡烛A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与蜡烛A仍然大小相等
11.(2018 嘉定区一模)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矫正舞姿,当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时,镜中的像(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2.(2018 金水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B是A蜡烛的像,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图乙的光屏上能够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是   (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如果撤去光屏,眼睛在A处(凸透镜与光屏之间)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13.(2018 嘉鱼县模拟)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小红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2018 朝阳区校级一模)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   m,人若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   m/s。
15.(2018 长春模拟)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   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
16.(2018 广东模拟)小丽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在镜中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2018 五华区二模)小鸟在水深5m的平静湖面飞过,当小鸟距水面2m时,水中的“小鸟”距水面   m.若小鸟往高处飞去,则“小鸟”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18 梁溪区二模)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小红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确定了蜡烛A的像后,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19.(2018 利川市模拟)小强站在穿衣镜前1m处,当他以1.2m/s的速度远离穿衣镜5m时,他的像与小强的距离为   m,他的像相对于小强的速度是   ,他的像大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20.(2018 泰安模拟)如图为了测量某玻璃的厚度,观察到手指到手指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是1cm,则玻璃厚度为   cm。
 
三.作图题(共6小题)
21.(2018 海丰县模拟)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2.(2018 东莞市模拟)请画出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3.(2018 磴口县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4.(2018 十堰模拟)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25.(2017 华蓥市模拟)请完成如图所示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6.(2017 河南模拟)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7.(2018 庆云县二模)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吿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充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猜想 小雨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且物体距离镜面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过程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将点燃的蜡烛a分别放在距离镜面5cm、10cm、15cm处,再用一支与a等大的蜡炷b放在玻璃板后面。使之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现三次实验a与b都是充全重合。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15521010315I5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   的。
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   ﹣得出结论
问题讨论 将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并在它后面加放一个光屏,当蜡烛a距离凸镜   时,在光屏上都能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倒立的像。
28.(2018 长沙二模)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所示的器材和火柴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
(2)下表是小王在实验中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指出表格设计不合理之处:   (指出一条即可)
29.(2018 云阳县二模)请完成以下两个探究实验。
(1)小艾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久就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颗粒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   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均需填物态变化);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说明在此物态变化中需要   热量。
(2)如图乙是小朱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竖立的薄玻璃板前6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他再取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侧,移动到某一位置,恰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蜡烛B到蜡烛A的距离为   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0.(2018 包河区二模)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与实验情景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实验过程中要用透明的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如果现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其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则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3)如图丙所示,经过三次实验,在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分别标记像A’,B’,C’与物A、B、C相应的位置,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将像和物位置的对应点相连接,其目的是为了   。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 达州)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
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解答】解:A、小张同学逐渐面镜的过程中,其大小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大小相等,故小张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人若能从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需满足的条件是:人的头项和脚射出的光,经镜子反射后都能进入人的眼睛,即人像的上、下两端与眼睛的连线必须都穿过镜子。假设小张的身高为1.6m。
如图所示,AB表示人的全身,C点表示人眼的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人的像A'B'.将A'和C,B'和C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则EF就是镜子至少应具有的长度。
因为A′B′∥EF∥AB,且D为AA′的中点;
所以E、F分别为A′C、B′C的中点;
所以EF为△A′B′C的中位线;
所以EF=A′B′=AB=×1.6m=0.8m。
故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故B正确;
C、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小王也能在平面镜中看见小张。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2.(2018 衡阳)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物体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
A、选项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不是物像对称,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物体与像不是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也不合题意,
C、选项中物体与像大小相等,左右对称,因此符合题意,
D、选项中像是倒立的,所以也不合题意,
故选:C。
 
3.(2018 兰州)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解答】解: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正确;
B、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薄平板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实验时像与物完全重合,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故C正确。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玻璃板如果不垂直桌面,则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找像的位置时,像与蜡烛不能重合,故D错误。
故选:D。
 
4.(2018 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解答】解:A、竖直上移玩具鸟,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也改变,故A正确;
B、竖直下移平面镜,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不变,故B错误;
C、人向平面镜靠近,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不变,故C错误。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玩具鸟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像的位置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5.(2018 台州)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解答】解: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故选:C。
 
6.(2018 番禺区一模)如图所示,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是等大的,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A、由图知,物与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是虚像,故A正确;
BCD、图中物与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不等距,故BCD错误;
故选:A。
 
7.(2018 广州模拟)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A.4点25分 B.4点35分 C.7点35分 D.7点25分
【解答】解:过12点与6点作一条直线,作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如图:
也可从图中像的后面观察可知,准确的时间应该是7点25分。
故选:D。
 
8.(2018 西山区一模)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示意图。关于实验探究及其成像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A、本次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找普遍规律,故A错误;
B、根据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知: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故像将同时靠近玻璃板,故B错误;
C、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正确;
D、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9.(2018 天津一模)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实际中为了节约空间,常按图如所示的方式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让被测者识别视力表在平面镜里的像若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A.2m B.3m C.4m D.5m
【解答】解:人距平面镜2m,则人在平面镜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人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故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3m。
故选:B。
 
10.(2018 江岸区校级四模)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丙和丁是探究过程中实验装置的侧视图,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
B.如图乙所示,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C.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丙所示,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无法在桌面上记录像的位置
D.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丁所示,则蜡烛A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与蜡烛A仍然大小相等
【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物像等大,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A正确;
B、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挡光板,则能看见物体的像A′,无法看到物体B.故B错误;
CD、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乙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丙和丁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丁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大小仍然相同,如下图:
故CD正确;
故选:B。
 
11.(2018 嘉定区一模)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矫正舞姿,当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时,镜中的像(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远离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小,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所以若她向着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选:B。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2.(2018 金水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B是A蜡烛的像,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后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图乙的光屏上能够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是 缩小 (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如果撤去光屏,眼睛在A处(凸透镜与光屏之间) 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解答】解:(1)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2)如图乙所示,物距大于像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如果她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一些,物距减小,像距变大,所以光屏要向右移动。
(3)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会聚成像的光线继续沿直线传播进入眼睛,所以眼睛在A处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后;缩小;能。
 
13.(2018 嘉鱼县模拟)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小红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2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答】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2m。
(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2;不变。
 
14.(2018 朝阳区校级一模)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 3 m,人若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 0.5 m/s。
【解答】解:人到平面镜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也是3m。
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向平面镜靠近的速度是相同的。人若以0.5m/秒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像以0.5m/秒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
故答案为:3;0.5。
 
15.(2018 长春模拟)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 6 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 虚 (填“实”或“虚”)像。
【解答】解:已知小鸟距水面6m,根据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它的“倒影”距水面的距离也是6m。
燕子在湖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燕子在湖面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6;虚。
 
16.(2018 广东模拟)小丽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在镜中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2 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高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小丽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则像与镜面的距离也为1m,故镜中的像与她相距1m+1m=2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当她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像高不变。
故答案为:虚;2;不变。
 
17.(2018 五华区二模)小鸟在水深5m的平静湖面飞过,当小鸟距水面2m时,水中的“小鸟”距水面 2 m.若小鸟往高处飞去,则“小鸟”的大小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水中的“小鸟”是“小鸟”的像,物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鸟距水面2m时,像距水面也是2m;
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特点可知,若小鸟往高处飞,则水中“小鸟”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2;不变。
 
18.(2018 梁溪区二模)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小红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确定了蜡烛A的像后,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解答】解:(1)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可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
(2)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不变;(2)不能。
 
19.(2018 利川市模拟)小强站在穿衣镜前1m处,当他以1.2m/s的速度远离穿衣镜5m时,他的像与小强的距离为 12 m,他的像相对于小强的速度是 2.4m/s ,他的像大小 不变 (填“”变大”“变小”“不变”)
【解答】解:①小强站在穿衣镜前1m处,当他远离穿衣镜5m时,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5m=6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的像与小强的距离为6m×2=12m;
②当他1.2m/s的速度远离穿衣镜时,他的像相对于小强的速度是1.2m/s×2=2.4m/s;
③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12;2.4m/s;不变。
 
20.(2018 泰安模拟)如图为了测量某玻璃的厚度,观察到手指到手指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是1cm,则玻璃厚度为 0.5 cm。
【解答】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手指到像之间的距离是1cm,所以镜子玻璃的厚度h==0.5cm。
故答案为:0.5。
 
三.作图题(共6小题)
21.(2018 海丰县模拟)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2.(2018 东莞市模拟)请画出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3.(2018 磴口县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解答】解:
先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OA为反射光线,再连接SO,则S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4.(2018 十堰模拟)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解答】解:由题知,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则连接ES′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入射点与E的连线为折射光线,连接S与入射点并标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据此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过界面作S点的对称点A,即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如下图所示:
 
25.(2017 华蓥市模拟)请完成如图所示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26.(2017 河南模拟)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解答】解: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7.(2018 庆云县二模)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吿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充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猜想 小雨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且物体距离镜面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过程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等效替代 法。将点燃的蜡烛a分别放在距离镜面5cm、10cm、15cm处,再用一支与a等大的蜡炷b放在玻璃板后面。使之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现三次实验a与b都是充全重合。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15521010315I5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 错误 的。
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 进行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问题讨论 将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并在它后面加放一个光屏,当蜡烛a距离凸镜 大于10cm 时,在光屏上都能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倒立的像。
【解答】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确定虚像的位置,采用的是替代法;
根据实验现象,三次实验a与b都是充全重合,说明物像是等大的,故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
在提出问题和对问题答案做出假设的前提下,要判断假设的正确与否,需要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
将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f=10cm,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当蜡烛a距离凸镜大于10cm时,在光屏上都能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倒立的像。
故答案为:等效替代;错误;进行实验验证;大于10cm。
 
28.(2018 长沙二模)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所示的器材和火柴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刻度尺 。
(2)下表是小王在实验中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指出表格设计不合理之处: 没有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 (指出一条即可)
【解答】解:(1)除了图所示的器材和火柴外,为了测量物距、像距还需要的器材有:刻度尺;
(2)表格中没有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另外应该多做几次试验以得出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1)刻度尺;(2)没有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
 
29.(2018 云阳县二模)请完成以下两个探究实验。
(1)小艾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久就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颗粒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 升华 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 凝华 现象(均需填物态变化);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说明在此物态变化中需要 放出 热量。
(2)如图乙是小朱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竖立的薄玻璃板前6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他再取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侧,移动到某一位置,恰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蜡烛B到蜡烛A的距离为 12 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实验最好在 较暗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解答】解:(1)固态碘吸收热量,直接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碘蒸气上升时,遇冷的瓶颈直接变成固态碘,是凝华现象。碘蒸气凝华时放出热量;
(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在竖立的玻璃板前6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6cm,蜡烛B到蜡烛A的距离为12cm;
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
故答案为:(1)升华;凝华;放出;(2)相等;12;较暗。
 
30.(2018 包河区二模)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与实验情景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实验过程中要用透明的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如果现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其目的是 减小玻璃板厚度导致的两个像而产生的重影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2)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则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桌面上玻璃板后蜡烛无法和玻璃板前蜡烛的像重合 ;
(3)如图丙所示,经过三次实验,在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分别标记像A’,B’,C’与物A、B、C相应的位置,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将像和物位置的对应点相连接,其目的是为了 判断像物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以及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解答】解:
(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反射光,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