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渔 歌 子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出来,默写生字。?
2.能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并书面描述出来。
3.通过品诗句扩展阅读,体会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怀。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学习目标渔 歌 子唐 张志和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词,作者张志和。你们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渔 歌 子唐 张志和 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16岁,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官,并且赐名张志和。
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
父亲希望他像乌龟一样长寿。 认识作者 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白鹭、桃花、流水
鳜鱼、斜风、细雨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注释】 不须:不想。 归:回去,回家。 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鳜鱼:俗称“花鱼”“桂鱼”。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鳜鱼箬笠蓑衣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桃花盛开,水流湍急,水中的鳜鱼很肥美。
■江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
■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译 文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 张志和 张志和16岁中举人,因得罪权贵被贬为南浦尉,未到任,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据说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是直钩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看来垂钓绝非取鱼。内容点拨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盛开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唐 张志和《和答弟志和于赋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鹧鸪天》
徐俯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
晴在长江理钓丝。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再读古诗1、背诵《渔歌子》。
2、同学们动手给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