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 生活中的透镜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8 凉山州)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2.(2018 长沙一模)人脸识别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考勤、门禁、监控等方面,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进行人脸的识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人脸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虚像
C.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D.人脸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放大的像
3.(2018 邵阳三模)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手机的摄像头是凸透镜
B.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与直接用手机自拍相比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D.与直接用手机自拍相比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录范围
4.(2018 巴南区校级模拟)2013年12月15日,“嫦娥”2号与“玉兔”1号成功进行互成像实验。“玉兔”在位于“嫦娥”正北方向10m处,与“嫦娥”进行互拍,有关这次互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凸透镜,焦距均大于5m
B.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凹透镜,焦距均大于5m
C.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凹透镜,焦距均小于5m
D.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凸透镜,焦距均小于5m
5.(2017秋 防城港期末)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观察物体要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
B.望远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C.照相时被拍者距离相机在一倍焦距以外
D.投影仪成放大的虚像
6.(2017秋 西固区校级期末)下列事例中,所看到的物或景为实像的是( )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B.在针孔照相机塑料薄膜上看到的画面
C.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D.在岸边看到水中飞翔的小鸟
7.(2017秋 德州期末)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放大也有缩小的
B.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C.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D.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8.(2017秋 渝中区校级期末)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
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C.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9.(2017秋 太仓市期末)小明在物理实验室里把一个透明圆柱形试管装满水塞上塞子后横放,如图所示,再将该试管贴近书本,透过试管观看书本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则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A. B. C. D.
10.(2017秋 广陵区校级期末)人眼看到的下列现象中,不是虚像的是( )
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
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C.从侧面看到的圆形鱼缸中的鱼
D.海市蜃楼
11.(2017秋 牡丹区期末)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晴朗的夏日中午,往花的叶子上浇水时,水滴会使阳光会聚,常会把叶子烧焦
B.小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不采用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排除像的干扰
C.做光学实验时,如果环境暗一些,研究的物体亮一些,那么物体的像会更清晰些
D.物体被毛玻璃遮住后看不见了是因为毛玻璃是不透光的
12.(2017 沈阳)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13.(2017 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14.(2017 常德)毕业了,小明与全班同学用胶片照相机照了合影后,接着照一张单身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应远离镜头,同时胶片应靠近镜头
B.小明应靠近镜头,同时胶片应远离镜头
C.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5.(2018 新疆三模)有一种新型自拍神器(如图),可利用手机发出的 来遥控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其镜头部分相当于 。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现在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同步传播到手机上自己的像会变 。
16.(2018 临川区校级一模)小芳和妈妈到位于抚州城东抚河之畔的著名古楼﹣﹣拟岘台游玩时,用单反相机拍了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同,则在拍完甲照片后改拍乙照片时,应将照相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拍摄对象,同时 (选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暗箱的长度。
17.(2018 龙岩模拟)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应为 ,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8.(2018 广东模拟)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实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填“物距”或“像距”)。
19.(2017秋 沧县期末)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 立、 (填“放大”或“缩小”)、 像(填“实”或“虚”);在投影仪中成 立、 、 像;在放大镜中成 立、 、 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工作时,通过 (填“增大”或“减小”)被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来增大像的大小。
20.(2017秋 崆峒区期末)生活中我们用凸透镜观察到实像一定是 的,虚像一定是 的(填写“倒立”或“正立”)。
21.(2017秋 防城港期末)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图乙和图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变 ;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
22.(2017秋 安达市期末)透过滴在玻璃台板上的水滴看过去,可以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填“实”或“虚”)。
23.(2017秋 高邮市期末)学完光学的知识后,小明将所学的各种光学仪器所成像的虚实和成像原理进行整理: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照相机成像④投影仪成像⑤放大镜成像,其中成实像的有 ;成虚像的有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 ;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 ;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 。(填序号)
24.(2018春 卢氏县校级期中)宁静、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 镜,桥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湖面上桥的 像(“实”或“虚”)。湖水深10米,小鸟在距湖面6米的空中飞翔,它在湖中成的像距离该鸟 米。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8 凉山州)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
A、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所以,人离平面镜越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所以“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平行或不平行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2.(2018 长沙一模)人脸识别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考勤、门禁、监控等方面,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进行人脸的识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人脸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虚像
C.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D.人脸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放大的像
【解答】解:
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是相同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018 邵阳三模)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手机的摄像头是凸透镜
B.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与直接用手机自拍相比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D.与直接用手机自拍相比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录范围
【解答】解:手机的摄像头是凸透镜,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4.(2018 巴南区校级模拟)2013年12月15日,“嫦娥”2号与“玉兔”1号成功进行互成像实验。“玉兔”在位于“嫦娥”正北方向10m处,与“嫦娥”进行互拍,有关这次互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凸透镜,焦距均大于5m
B.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凹透镜,焦距均大于5m
C.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凹透镜,焦距均小于5m
D.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凸透镜,焦距均小于5m
【解答】解:“玉兔”在位于“嫦娥”正北方向10m处,与“嫦娥”进行互拍,实际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其镜头是凸透镜,照相机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他们的焦距小于5m。
故选:D。
5.(2017秋 防城港期末)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观察物体要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
B.望远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C.照相时被拍者距离相机在一倍焦距以外
D.投影仪成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被观察物体要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虚像,故A正确;
B、望远镜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
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6.(2017秋 西固区校级期末)下列事例中,所看到的物或景为实像的是( )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B.在针孔照相机塑料薄膜上看到的画面
C.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D.在岸边看到水中飞翔的小鸟
【解答】解: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实际上是因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故A错误;
B、在针孔照相机塑料薄膜上看到的画面,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所以是实像;故B正确;
C、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实际上是因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景物的虚像;故C错误;
D、小鸟在天上,所以“小鸟”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小鸟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7.(2017秋 德州期末)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放大也有缩小的
B.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C.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D.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解答】解:A、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放大镜可以成放大的虚像,即虚像不都是放大的,故A错误;
B、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故B正确;
C、虚像不是影子,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C错误;
D、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如:凸透镜即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8.(2017秋 渝中区校级期末)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
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C.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解答】解:
A、图中都是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光透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故A正确;
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B正确;
C、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更小,故C错误;
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D正确。
故选:C。
9.(2017秋 太仓市期末)小明在物理实验室里把一个透明圆柱形试管装满水塞上塞子后横放,如图所示,再将该试管贴近书本,透过试管观看书本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则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A. B. C. D.
【解答】解:试管横着贴近鹦鹉图片时,起到放大镜的作用,鹦鹉图片通过试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对于圆柱形的容器来讲,其放大的效果是纵向变长,而横向不变,故只有C显示的像是符合要求的。
故选:C。
10.(2017秋 广陵区校级期末)人眼看到的下列现象中,不是虚像的是( )
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
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C.从侧面看到的圆形鱼缸中的鱼
D.海市蜃楼
【解答】解: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符合题意;
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C、从圆形鱼缸的外侧看缸里养的金鱼比真实的鱼要大得多,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盛水后鱼的身体和鱼缸壁之间形成了水凸透镜,鱼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奇观,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17秋 牡丹区期末)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晴朗的夏日中午,往花的叶子上浇水时,水滴会使阳光会聚,常会把叶子烧焦
B.小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不采用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排除像的干扰
C.做光学实验时,如果环境暗一些,研究的物体亮一些,那么物体的像会更清晰些
D.物体被毛玻璃遮住后看不见了是因为毛玻璃是不透光的
【解答】解:A、小水珠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会聚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烧焦,所以如果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常会把叶子烧焦。故A正确;
B、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如果竖直安装,则在运动过程中会有很大的阻力,而且车内物体在挡风玻璃里成的虚像在车的前方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如果不采用竖直安装,不仅可以减小阻力,而且驾驶室内物体的像在车的前上方,有利于驾驶员驾驶。故B正确;
C、做光学实验时,如果环境暗一些,研究的物体亮一些,那么物体的所成的像会更清晰些,故C正确
D、由物体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方向不固定,形成散射。不是因为毛玻璃是不透光的,故D错误。
故选:D。
12.(2017 沈阳)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解答】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13.(2017 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解答】解:A、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A错误;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错误;
CD、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这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若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这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变弱,即折光能力减小,应佩戴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2017 常德)毕业了,小明与全班同学用胶片照相机照了合影后,接着照一张单身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应远离镜头,同时胶片应靠近镜头
B.小明应靠近镜头,同时胶片应远离镜头
C.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毕业合影上的人头小,单身像的人头大,像变大,要减小镜头和同学的距离,增大镜头和底片的距离。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5.(2018 新疆三模)有一种新型自拍神器(如图),可利用手机发出的 电磁波 来遥控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其镜头部分相当于 凸透镜 。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现在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同步传播到手机上自己的像会变 小 。
【解答】解:
手机发出的电磁波可以遥控自拍神器,使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
自拍神器的镜头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现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像距应变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电磁波;凸透镜;缩小;小。
16.(2018 临川区校级一模)小芳和妈妈到位于抚州城东抚河之畔的著名古楼﹣﹣拟岘台游玩时,用单反相机拍了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同,则在拍完甲照片后改拍乙照片时,应将照相机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拍摄对象,同时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暗箱的长度。
【解答】解:
由题干中的照片可知:甲照片图象小,乙照片图象大,
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所以应将照相机靠近拍摄对象来减小物距,同时增大照相机暗箱的长度来增大像距。
故答案为:靠近;增大。
17.(2018 龙岩模拟)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应为 减小 ,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解答】解:(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也就是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增大了物距,这时需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故答案为:缩小;减小。
18.(2018 广东模拟)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反 (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凸透 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实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物距 (填“物距”或“像距”)。
【解答】解:
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自拍杆拍照时,增大了人与镜头间的距离,增大了物距。
故答案为:反;凸透;物距。
19.(2017秋 沧县期末)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 倒 立、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 实 像(填“实”或“虚”);在投影仪中成 倒 立、 放大 、 实 像;在放大镜中成 正 立、 放大 、 虚 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工作时,通过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被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来增大像的大小。
【解答】解:①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制成的。
②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制成的。
③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制成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要增大像的大小,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所以,在照相机和投影仪工作时,通过减小被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来增大像的大小。
故答案为:倒;缩小;实;倒;放大;实;正;放大;虚;减小。
20.(2017秋 崆峒区期末)生活中我们用凸透镜观察到实像一定是 倒立 的,虚像一定是 正立 的(填写“倒立”或“正立”)。
【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实像有三种情况:缩小的、等大的、放大的,物像异侧,都为倒立的;
成虚像时一定是正立、放大的。
故答案为:倒立;正立。
21.(2017秋 防城港期末)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图乙和图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变 小 ;所成的像是 实 像。(填“实”或“虚”)
【解答】解:照相机、摄像机都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并且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从图片上看,丙图所成的像比乙图所成的像小,所以丙图的像距小于乙图的像距,而物距大于乙图的物距。
故答案为:凸透;小;实。
22.(2017秋 安达市期末)透过滴在玻璃台板上的水滴看过去,可以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虚 像(填“实”或“虚”)。
【解答】解:水滴中间厚边缘薄是一个水凸透镜。报纸上的字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字射出的光线经水凸透镜折射后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虚。
23.(2017秋 高邮市期末)学完光学的知识后,小明将所学的各种光学仪器所成像的虚实和成像原理进行整理: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照相机成像④投影仪成像⑤放大镜成像,其中成实像的有 ①③④ ;成虚像的有 ②⑤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 ① ;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 ② ;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 ③④⑤ 。(填序号)
【解答】解:①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③照相机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④投影仪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放大镜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分析,其中成实像的有①③④;成虚像的有②⑤;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①;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③④⑤。
故答案为:①③④;②⑤;①;②;③④⑤。
24.(2018春 卢氏县校级期中)宁静、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 平面 镜,桥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湖面上桥的 虚 像(“实”或“虚”)。湖水深10米,小鸟在距湖面6米的空中飞翔,它在湖中成的像距离该鸟 12 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