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练习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1-18 21: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基础训练
1、 填空题
1.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其它透明物体中传播速度_____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km/s。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___入射角。
3.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从它们的成因原理来看是不同的,前者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4.阳光里,在浓密树荫下的地面,常看到一些明亮的小光斑,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5.电影银幕用表面粗糙的白布来做,这是为了产生__________;黑板“反光”,这是由于产生__________。
6.如图1所示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图中__________是反射光
线,__________是法线,__________是入射角,_________是反射角。
7.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 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_______ 角;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增大5 ,则反射角是________ 角。
8.某人身高1.6m,离平面镜的距离是1.5m,这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m,若将镜子向人移动1m,那么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 像高是________m。
9.在鸟语花香的季节,漫步在河边,观赏平静的水面下鱼在树木的倒影里游动,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____ 现象,所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_________。
10.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七种色光;在自然界里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11.近视眼戴的是__________,老花眼戴的是__________,前者是利用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后者是利用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_作用。(填“会聚”、”发散”)
12.在距凸透镜20cm处放一点燃的蜡烛,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跟蜡烛等大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实像时,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13.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适用的光学仪器,这些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比如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三种光学仪器)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
B.光在两种物质交界面上发生折射时,光的反射定律就不成立了;
C.在发生漫反射时,只有部分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光在任何形状的物体表面上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 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 ( )
A. 影子的形成; B. 小孔成像;
C. 看不见高墙后的物体; D 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通过河面看到树木,房屋的倒影;
B.光线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影子;
C.潜水艇利用潜望镜观看海面上的情况;
D.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
4. 一人走过一盏路灯,人的影子长度会: ( )
A. 一直变短 B. 一直变长 C. 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5.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所成的像: ( )
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6.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你看到浸在瓶中的这支人参( )
A. 实物 B. 放大的虚像 C. 放大的实像 D. 等大的实像
三、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1.在黑暗的房子里,桌子上立着一平面镜,镜子后面是白色的墙,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墙壁照射,从旁边看时,会发现墙照亮了,而镜子显得很暗,为什么?
2.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3.一条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如图2),问:(1)入射角为多大?反射角又是多大?(2)若保持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而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角,则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多大?(第二问要求有作图和几何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
1.给你一个透镜,你怎样辨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是凸透镜请你写出两种测定此凸透镜焦距的办法
2.如图3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若要使光屏上成烛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放在光具座刻度尺上的什么位置范围内(设透镜的位置不变)?这时光屏应在刻度尺的什么位置上?
若透镜仍不动,蜡烛在刻度尺的30cm至40cm位置间移动,光屏上得到的是什么?凸透镜成的是什么像?
若透镜仍不动,当蜡烛位于刻度尺上的30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是什么?当蜡烛位于刻度尺上的14cm处时,光屏上又能得到什么?当蜡烛位于刻度尺上的什么位置时,在光屏上才能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
五、作图题(用直尺或三角板规范作图)
1.完成图4中各光路;
2.如图5,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度角,请你完成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
3.如图6是一条入射光线及其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试分别做出平面镜的位置。
4.如图7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你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提高训练
一、填空题
1.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90°时,反射角是 _____;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30°时,反射角是________。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 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__________和比较______ ___________。
4.“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5.在较小的室内给学生测视力,校医把一块平面镜竖直挂在距视力表3m远的对面墙上,用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测视力,从而解决了测视力距离是5m的难题.当测你的视力时,你应该站在平面镜正前方 m处,视力表在镜中像的大小与视力表的实际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6.李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的纸是__ ___色,看到的字是____色. P
7.一束光射向水和空气的界面后,其反射光线中有一条如图2中OP所示。试画出其对应的入射光线,并指出入射角与图中角的大小关系为= 。
8.请各举一个实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1)有利:
(2)有弊: 。
9.从侧面看到圆形鱼缸中水里的鱼的鱼比实际的鱼________,因为鱼缸相当于___________。
10.常用的温度计刻度部分为玻璃三棱体,三棱体的中心是温度计的水银柱,正面呈圆弧形,以便从正面看清温度计的示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的玻璃相当于___________,我们用它能看到水银柱的________________虚像。
11.用照像机照远景后, 再用照像机照像学生单人像时,应使镜头___________;又再用照像机照像学生集体像时,应使镜头_________。(填“前伸”或“后缩”)
12.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_实像;当物体远离人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变_________;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屈度过大,使远处的物体成像位置在视网膜__________,此时应配戴__________透镜矫正视力。
13.养鸽子的人常用_______镜观察鸽子的眼睛,生物实验室常用________镜观察细胞,天文爱好者常用________镜观察星空,潜水艇的海军常用_________镜观察水面。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则 ( )
A.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定
3.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的镜面上时 ( )
A.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
B.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度.
C.入射用和反射角都是90度.
D.入射角是0度,反射角是90度.
4.哪种情况下成的是虚像? ( )
A.照相机中底片上形成的画面.
 B.放幻灯时,屏幕上出现的画面.
 C.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塑料布屏上形成的画像.
 D.从池塘中看到的游鱼.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就会发生折射,并且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B.物体沿主轴从距凸透镜8倍焦距处移到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则像与透镜的距离变小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不论放在什么位置,都将得到放大的虚像
 D.由于光的折射,斜着插入水中筷子的水中部分,从水面上斜看是向上偏折的
6.个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人以2m/s垂直于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 )
A.以4m/s远离平面镜
B.以4m/s面镜
C.以2m/s远离平面镜
D.以2m/s面镜
7.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则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 ( )
A.20°. B.50°. C.30°. D.60°
8.图3所示,O处放一凸透镜,F为焦点处,P为2倍焦距处,凸透镜右侧有一个与透镜等高且可以自由移动的光屏,要想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火焰倒立缩小的像,应将蜡烛放在( )
A.左侧的P点;
B.右侧的F与P之间;
C.左侧的F与P之间 ;
D.左侧P点的左侧 .
9.映幻灯时,底片上插入的是“F”字,则在银幕上得到的放大的图像是图4中的( )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并将其位置固定,然后将光屏沿光具座左右移动,但光屏上总得不到烛焰的像,这可能是 ( )
(A) 物距大于焦距 ; (B) 物距大于2倍焦距;
(C) 物距小于焦距 ; (D) 物距等于焦距.
三、实验探究:
1.如图5,在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1)实验前应调整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蜡烛火焰的中心大致在 。
(2)当蜡烛在如图的位置时,请在图上作出蜡烛的成像的
大致图像。
(3)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蜡烛
的像将 。
(4)某同学在作这个实验时,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如果他在光具座上无论左右移动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则有哪几种原因?
2.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两种方法)
五、作图题(用直尺或三角板规范作图)
1.在图6中,光线AO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中,O为入射点,试在图中注明其他两条光线的名称,并画出空气和透明介质的分界面.
2.在图7、图8、图9的方框内添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3.如右图10所示,光线A、B是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探究与实验
一.认真阅读,你一定能圆满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下列的叙述中,请你在横线处补充完整。
(1)“如今太阳不绝地燃烧,果树涂红了它们的嘴”
————《夏天的躯体》[希腊]埃利蒂斯
太阳光可分解成七种色光,花、树上的果实都吸收了六种颜色,惟独反射了 ,因此我们的眼睛便看到了反射的 ,如果此时用蓝色光去照射,花果都会失去光彩。
(2)“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当浪,化作满河星.”
渔灯在河面成影,这是因为平静的湖水面具有 作用,“微微风簇当浪,化作满河星.”微风使渔灯的影子碎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
光污染
说到污染,很多人会想到灰暗的天空,黑色的水流和杂乱的垃圾等,很少有人把它与绚烂的灯光联系起来。国际上一般把光污染分为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光彩污染。
视觉环境中的光污染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室外的视环境污染,如建筑物外墙;二是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三是局部环境污染,如书簿纸张、某些工业产品等。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88%,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达到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眼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构成了新的污染源。
近年来,“亮丽工程”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夜间炫目的灯光,人们也饱受光污染之苦。现在世界上约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中。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2000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据收集的数据,有玻璃外墙的建筑达90%,近90%的家庭在住宅内装修采用镜面、瓷砖和白粉墙。我国中学生近视率在6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
称为光污染称为“光明杀手”,其危害在:
1、影响健康。临街大楼用作装饰的玻璃墙,就像一面几十乃至几百平方米的大镜子,在日光较强时,其反射系数超过75%,甚至高达90%,其反射的光易使人们产生近视、疲劳、偏头疼、心跳过快等急患。夏天,可使室温高4~6℃,易导致家电、家具老化。
2、火灾隐患。有些玻璃墙本身就潜伏着火灾隐患,尤其是凹形建筑,其玻璃墙客观上形成了一面巨型聚光镜。在深圳,停在商厦外的一辆轿车,因玻璃聚焦,车门橡胶密封条竟被烤化,在德国柏林还曾经发生过因玻璃聚焦而引起的火灾。
以上文字中,要求从中找出两个与光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物理名词、短语或句子,并分别写出涉及的物理知识(概念、规律或名词),完成下表:
短文中的物理名词、短语或句子 涉及的物理知识
例如:人眼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 凸透镜成像
二.实际应用:
1. 凸透镜有着广泛的用途,凡是和“像”有关的都离不开它。请你至少说出3个实例。
2. 课本中讲“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小刚依据这一条信息,找到了两个凸透镜制作了一个望远镜,用它观察远处的景物时,看到的是清晰、倒立的景像,而不是正立的景像,小刚陷入了沉思,很不理解。你能帮他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3. 秋高气爽,某班同学到郊外野炊放下背包,取出炊具、塑料袋面粉、罐装肉馅之类,他们忙开了.取水的取水,包饺子的包饺子,拾柴禾的拾柴禾最后才发现,谁也没有带火柴和打火机,附近也找不到,寻思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煮熟了水饺.你知道他们是如何生火的吗?
4.如图所示,透明玻璃瓶内有一细棉线,细线下端系有—个泡沫塑料小球,请你设计—个实验,在不打开瓶盖和不损坏玻璃瓶的情况下,使瓶内的细棉线断掉.(器材可根据需要自选)
第四章《多彩的光》
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同种均匀介质 < 3.0×105 2、同一 两侧 等于 3、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4、光的直线传播 5、漫反射 镜面反射 6、OB ON 2 3 7、140 65 8、3 1
1.6 9、折射 浅 10、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绿蓝 11、凹透镜 凸透镜 发散 会聚 12、10cm 大于10cm 小于20cm 13、放大镜 照相机 幻灯机(只要正确均可)
二、选择题:
1、D 2、D 3、D 4、D 5、A 6、B
三、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1、因为镜面很光滑,垂直入射到镜面的光被垂直反射回去,射到其它方向的光线少,从侧面看去,基本没有光线射入眼中,所以平面镜看起来比较暗。而白纸表面比较粗糙,入射到白纸上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所以从侧面白纸比较亮。
2、雨后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射到这些水珠上时发生光的折射而被分解成七色光,这就是彩虹。 3、⑴0°0° ⑵50°
四、实验探究题
1、可用两种方法判断,一种是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另一种方法是用太阳光照在透镜上,能使太阳光会聚的是凸透镜,使太阳光发散的凹透镜。
2、20cm---30cm之间 60cm以外 光屏上不能得到像,凸透镜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当蜡烛位于刻度尺上的30cm处时,光屏上不能成像;当蜡烛位于刻度尺上的14cm处时,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位于刻度尺上20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才能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
五、作图题(略)
提高训练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0° 30° 2、3×108 月亮 小孔成像(或影子的等) 3、像的大小 像的位置 4、直线传播 虚 5、 2 相等 6、红 黑 7、 90°-   8. (1)生活中用平面镜成像观察面容 ⑵黑板反光(只要合理均可) 9、大 凸透镜 10、凸透镜 正立、放大的虚像 11、前伸 后缩 12、倒立 小 前 凹透镜 13、放大 显微 望远 潜望
二、选择题:
1、C 2、C 3、B 4、D 5、D 6、D 7、C 8、C 9、B 10、C
三、实验探究:
1、(1)凸透镜、蜡焰、光屏;同一高度 (2)图略 (3)亮度变暗 ⑷可能原因大致如下:其一,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等高,以至像成在光屏之外;其二,蜡烛放在焦点以内,结果不能成实像;其三,可能像距过大,以至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 2、方法1: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测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利用凸透镜成等大实像,量出像与物体的距离再除以4可得焦距……
五、作图题
1、图见答图1 2、图略 3、图略
探究与实验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你一定能圆满回答以下问题:
1、.(1)红光 红光 (2)平面镜成像作用 风打破了平面镜的平面,使平面镜不能成像
2、
短文中的物理名词、短语或句子 涉及的物理知识
例如:人眼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 凸透镜成像
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88%,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达到90%, 光的反射
尤其是凹形建筑,其玻璃墙客观上形成了一面巨型聚光镜。 凹面镜的聚光作用
二、实际应用:
1、略
2、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没有调节好。应使第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第二个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才能通过第二个凸透镜看到正立的像。
3、塑料袋拆开,几位同学用手牵着其边缘,在中心处注水,充当凸透镜聚太阳光,调整高度,使焦点落在干燥的野草上.
4、太阳光对准凸透镜照射,让光线聚在棉线上,烧断棉线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A
B
O
1
2
3
4
N
图1
A
B
C
图2
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图3
F
F
F
F
F
F
图 4
图5
图6
图7
图 1
M
N
O
图2
图 3
图 4
F
F
d
c
b
a
f
2f
图 5
图9
图8
图7
图 6
图 10
答图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