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二年级上册第—《敕勒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遇见经典”为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的低段课程。学习中,诗文可以不求甚解,但求成诵。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阴 野 苍 茫”等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课文插图,想像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学习,从中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遇见经典,喜欢经典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PPT1封面)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同学们,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读诗、诵诗,相信你们现在也积累了不少,谁来展示一下?古诗不仅可以读、诵,还可以唱,谁会唱?
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草原的古诗,一首北朝民歌。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送到黑板上,(板书课题:敕勒歌)也不太好读,谁会读?
2.理解课题
什么意思呢?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过着放牧的生活。这首诗就是敕勒族人创作的一首歌,至今已经流传了1600年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让我们到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读正确、流利
1.初读,随文识字
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诗歌,在读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提一点小要求:(PPT2诗歌原文加读书要求)
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圈画
谁来说一下,你圈出了哪些生字词?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老师把你们圈的字都给请出来,(屏幕出示带红色生字的古诗)
A: “阴”第一个谁来读?连起来读“阴山”,二小的后面有一座山谁知道叫什么山?(翼云山)四小附近也有一座山叫双山,诗中的山叫——阴山。(评价:准确,字正腔圆)
B:“穹庐”这两个字不常见,谁会读?穹庐就是蒙古包,牧民们移动地家。
C:“四野”?诗歌中的野就是草原的意思。
D:“苍苍”“茫茫”这是一对叠词,谁想读?我们来看(图片)山上的松柏绿绿的我们说---松柏苍苍,草原的天空(蓝蓝的),我们说——天苍苍;接着看(图片)大海无边无际我们说——海茫茫,云雾无边无际,我们说——雾茫茫,草原(无边无际)我们说——野茫茫。
E: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读音给大家强调一下“见”,读两遍!
2.再读,正确流利
1、生字没问题了,诗歌读的怎么样呢?还是先练练吧
(1)学生自由练读
可以了吗?我请你先读给你的同位听,如果他读对了,你就给他一个甜甜的微笑;如果读错了你就帮他订正一下。
(2)同桌检查读
看同学们笑的多开心呀!学习就应该这样互帮互助,那谁愿意展示给全班同学听呢?
(3)全班展示读
评价:正确、流利
评价:不错、棒极啦
评价:你把语速放慢一点,同学们听的就更清晰了
评价:你把特殊读音都读准了
评价:你的声音真好听
读出诗的节奏
1.读出诗的节奏美
同学们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读诗歌地时候我们除了关注标点符号,还要注意句间地停顿。
2.来,根据老师地提示练读一下(相机大屏显示)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老师范读
5.齐读古诗。
6.趣味诵读。
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四、想象画面, 美读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节奏美,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看看敕勒川给我们展现怎样的景色之美。
1、轻声读这首诗,想一想,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1:描写了天空
诗中怎么说的?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都盖住了,多么雄伟辽阔!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评价:好一个无边无际的天空
(2)谁还能加上动作再让我们感受一下吗?还有那句诗也是写天空的?评价:你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景
(3)“天苍苍”(板书天苍苍) 天苍苍让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评价:你用声音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预设2:描写了草原
“野茫茫”我们知道野是草原,野茫茫呢?能用声音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吗?
评价:好一个广阔无垠的草原
评价:你的朗读已经把老师带到了大草原
预设3:描写了阴山
(出示阴山图片)这就是阴山,共有七十二座山头,绵延数百里,让我们读出这绵延起伏的阴山——齐读“敕勒川,阴山下”
预设4:描写了牛羊
“牛羊在哪儿呢?读这句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愿意读出自己的理解?
评价:表达的清晰流畅,你真棒!
评价:老师一听出了你的惊喜
评价:谢谢你让我让我看到了这么多牛羊
2.创设情境读
(1) 诗歌虽短,却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大草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让我们想像着画面一起来读!(齐读)
(2)一起到草原上看看吧,看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播放草原视频)
3.配乐读
在这天空高远,草原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地方,如果你是敕勒族牧民你会怎样朗诵这首诗歌
4.听吟诵、跟新唱
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歌也曾这样传唱过(播放吟诵),时至今日你的同龄人是这样唱的(播放古诗新唱)
五、拓展延伸,诵读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甜美的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喜欢它,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的你们,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了经典,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经典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孩子们传承经典,我们任重而道远!
课件21张PPT。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y ī n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qióng lú y ě
天 似 穹 庐 ,笼 盖 四 野 。
cāng cāng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xiàn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松柏苍苍天苍苍海茫茫雾茫茫野茫茫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
北朝民歌
y ī n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qióng lú y ě
天 似 穹 庐 ,笼 盖 四 野 。
cāng cāng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xiàn
风 吹 草 低 牛羊 。
见 敕勒歌
北朝民歌
y ī n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qióng lú y ě
天 似 穹 庐 ,笼 盖 四 野 。
cāng cāng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xiàn
风 吹 草 低 牛羊 。
见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阴山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敕勒川……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读着——敕勒川……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敕勒川…… 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敕勒川…… 经典遇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