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词别是一家”板块虞美人课件(38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词别是一家”板块虞美人课件(38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08 23:11:10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 虞美人 1、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
2、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 南唐李后主词中帝 亡国君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亡国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写出了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想起他的一夜无眠——《虞美人》 我从来都不清楚历史会抹去多少东西,但是在如今,世人大都忘却了五代十国那政权纷起的峥嵘乱世,忘记了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铁血逐雄,忘记了那杯酒释兵权亦或是烛光斧影间的智谋虑略。甚至人们已然忘记了后主的朝代,后主的身份,乃至于后主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太多的人,在心弦偶然被触动故作风雅之时,吟诵的是李煜的词句。在这一瞬间,豪权夺霸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只有他,他那寥寥几阕小令中调,依然傲立在淘尽风华的历史长河中,犹若一具丰碑,像他一般的,毅然,稳健而儒雅的端立着。此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感动,夹杂着隐隐的酸涩。
——《若无李重光》作为红颜知己的李煜——性情中人大周后小周后虞美人李煜学习目标1.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2.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朗读思考题:1 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 2 李煜为何而愁呢?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拓展引申: 浪 淘 沙【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小组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为什么“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之春花秋月春花秋月代表自然界的时序变换,代表宇宙的永恒。诗人只看见人生的无常。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与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只是此时的我已经于风月无关,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诗人往日的快乐却不复存在。
人生无常啊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往事之叹 对美好生活的追忆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长相思》李煜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苏轼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李商隐“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能说清楚,这其中有多少离愁别绪,那些痛彻心扉的苦楚,已经在岁月中淡化为模糊的影迹。
而历代文人又总是将它填补成血肉之躯,一点点的活灵活现起来。
这句词,带着六朝烟雨,带着太多太多的感慨,带着太深厚太浓重的情怀。
而我们,每一个人读他的时候,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点触动。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尼采
命如玄机传说,这阙词,是他的绝命词。
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
多少年里,听着浅薄的少女艳羡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的浪漫。只能含着一汪血色撕心裂肺地感慨——那不是自然灵秀巧合的机缘,那是人为暴力的安排啊!
公元978年。以王礼葬煜于洛阳北邙山。追封吴王。自此,尘埃落定。
想起一句歌谣——王非王,侯非侯,千乘万骑上北邙。  我愿在那洇染了西风的落寞归路上,他能一路好走,魂归那故时南唐,会心一笑,风发意气,挥腕再提一联绝唱,临风击节长歌,快意酣然。终不必,再垂泪伤怀。
                   主要艺术手法——对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今昔对比,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诵读指导
整体感情基调:悲哀、感伤、低沉
1、前半句巨大的愁烦劈空而来,所以句声要渐强,“何时”要放慢语速。后半句沉浸到往事之中,声音要渐弱,“知多少”要放慢语速。
2、诵读这两句要以平淡的语调出之,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后句要注意切分词句,强调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3、诵读时要把物是人非的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尤其是“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有感情的背诵《虞美人》 说说你知道的咏愁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 铸《横塘路》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虞美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㈡、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㈢、情感目标:欣赏宋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㈠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㈡教学难点:
1、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
读——悟——探究——品味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失去江山的李煜整日以泪洗面,写出了最绝望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李煜的一首词: 忘不了我的如画江山
——走进李煜的《虞美人》(出示幻灯片)
二、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真挚情感,反复吟诵,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2、学习作者“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3、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的真挚情感。
(出示幻灯片)
三、作者简介:
由学生介绍,根据可下注释,教师补充。
四、介绍词牌:
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
㈠虞美人: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㈡词牌名——虞美人: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五、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找学生朗诵诗歌,指导读音断句。(出示幻灯片)
(二)由学生自由朗诵。听录音,然后齐读。
(三)指导诵读:(出示幻灯片)
总体要求,诵读时语调,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诵读提要:⑴前句声渐强,情绪核心词“何时”要放慢语速,强调愁绪无法遏制;
⑵ 后句声音渐弱,沉浸到往事回忆之中, 感慨万端的“知多少”宜放慢语速。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诵读提要:(设想自己是抒情主人公,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悲情。)
⑴前句以平淡的语调,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
⑵后句注意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诵读提要:(要有物是人非之感,诵读时把这种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
⑴ 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悲哀。
⑵“朱颜改”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诵读提要:(整首词情绪的高潮,诵读时要把这种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⑴“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
⑵“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三)听录音,然后齐读。
六、研读课文
(一)问题: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
——愁。
(二)问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三)思考题 :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⑴问题: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怜,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明确答案: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⑵问题:“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明确答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自由,风花雪月,至尊的地位等等。
⑶、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
一次对比
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
(短暂无常)—----(永恒不变)
虚(回忆)———实(现实)
往事之叹,往事之哀,感慨万端。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⑴问题:“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答案:“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⑵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 二次对比
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永恒不变)————(短暂无常)
实(现实)————虚(过去)
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3、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⑴问题: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明确答案: ⑴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⑵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⑶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⑵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 三次对比
雕栏玉砌————朱颜改
(没变)————(人变)
物是———— 人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悲痛之情铺天盖地。
4、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 ⑴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⑵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⑶境界阔大,气象超迈,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⑷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5、小结:(出示幻灯片)
这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借代,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这首词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
七、探究:(出示幻灯片) 问题: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试联系作者的身世,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明确答案: 1、生活的巨大转变:一国之君成为阶下囚。
2、作者本身的性格敏感懦弱,又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加上这种巨大的生活落差,作者心中的愁肠百结,用词表达出来,字字血泪、感慨深重。
3、《虞美人》中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
八、拓展:(出示幻灯片)
(一)字字血泪
1、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二)赤子之心
1、王国维说过后主是赤子之心(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暇,有一种清澈的魅力,是那么的纯洁、真诚、坦然)。
2、他往往采用直写心意的那种抒情手段,把自己的整个心灵一下子捧到你面前,让你一览无余,那你就不得不被他那种毫不保留的真诚所感动,就在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感动和共鸣。
3、作为俘虏他学不会谄媚主上换取自己的幸福生活。但至少应该沉默,不剖露自己,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他却一遍遍在唱着自己的家国之恨。那么真诚,那么的令人痛彻心扉。
(三)命如玄机
1、这首《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了他绝命的一笔。
2、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多少年里,听着浅薄的少女艳羡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的浪漫。只能含着一汪血色撕心裂肺地感慨——那不是自然灵秀巧合的机缘,那是人为暴力的安排啊!
3、公元978年。以王礼葬煜于洛阳北邙山。追封吴王。自此,尘埃落定。
4、身为一国之主的他,没有成就一生霸业,成为一代明主,反而沦为阶下之囚,为人所害。而因在词曲方面的巨大成就,被人尊称“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四)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九、听音乐。
欣赏:《虞美人》《相见欢》(出示幻灯片、播放音乐)
感受:李煜的赤子之情,
探究:李煜的精神世界。
十、作业
1.背诵《虞美人》并会默写
2.做《虞美人》配套练习

测评练习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 筹码 颠簸 雕阑玉砌????? B.忽略 题词 肄业 疼心疾首?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朱颜??伏法??寂寥 对薄公堂? 2.对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B.雕栏玉砌应有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 3.下面是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实到虚。? B.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C.“雕栏玉砌应有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4.“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李煜,字????????,号????????。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南唐后主,后期词作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其中写愁思绵长无穷的名句是?????????????????????????????????????????????????????????? 探究提高? 阅读《虞美人》,完成6~8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后主的一声长叹,寄寓颇多,含义是什么呢??
答:?
??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里“又”字有何作用??
答:
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在”和“只是”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9.对这首词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凌波”语出曹植《洛神赋》,形容美人步态轻盈。“芳尘去”,指美人离去。
B.“锦瑟”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中的“锦瑟”意思相同,都是指美好的青春年华。
C.“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是写房屋富丽,“只有春知处”意为只有春天才知晓她的住处。
D.“飞云冉冉”是实写眼前的景色,“蘅皋暮”是说暮色降临,在长着杜蘅(一种香草)的泽边高地徘徊已久。
10.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
11.结合下列诗句,谈谈你对“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的理解。
(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答: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答: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