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生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三节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 无水乙醇 中。
(2)步骤:①取材 ②研磨:加入 SiO2 (使研磨充分)和 CaCO3 (保护色素) 迅速研磨。
③过滤 ④分离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程度 高 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滤纸上出现4条色素带,如图
蓝紫光
红光和蓝紫光
知识点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1)一般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外表具有 双 层膜,内部有 基粒 和 基质 ,基粒是由
囊状结构 堆叠而成。
(2)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 囊状结构的薄膜 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 和囊状结构的 基质 上。
2、功能:是进行 光合作用 的场所。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利斯特利实验 (2)萨克斯实验
(3)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滨和卡门利用 同位素标记 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4)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探明C在光合作用的转化途径。
知识点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分析:
光照强度 ↓
ATP [H] O2 C 5 ↓
C 3 增加
CO2浓度 ↓
(CH2O) C3 ↓
C 5 增加
光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变化 水的分解:H2O → [H] + O2↑ ATP的生成:ADP + Pi → ATP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暗反应 条件 酶、ATP、[H]
场所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CO2的固定:CO2 + C5 → 2C3C3的还原: C3 + [H] → (CH2O)
能量变化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CO2 + H2O O2 + (CH2O)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在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效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此时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为CO2浓度)
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 = 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几乎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若呼吸速率增加,光补偿点 右 移;
若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条件改变使光和速度下降时,光补偿点 右 移。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 4、水
光合作用的应用: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巩固提升】
1、把叶绿体色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的主要区域是( A )
A.红光和蓝紫光区 B.绿光和蓝紫光区 C.绿光和红光区 D.黄光和绿光区
2、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 A )
A.叶绿素吸收光能 B.ATP的形成 C.CO2的固定 D.C3的还原
3、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氧原子:H2O→O2 B.碳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C.氢原子:H2O→ATP→(CH2O) D.氧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4、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
B、光合作用的色素都分布在结构②上
C、光能转变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
D、[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
5、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6、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__[H]___,它由_水在光下分解__产生,其作用主要是__用于C3的还原__。
(2)图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太阳光能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CH2O)__。
(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C3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CO2和C5____结合形成C3,且C3不能_____还原成C5___
【高考链接】
1、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 ℃,如图所示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 )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大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T)和光照强度(L)的影响。如下图表示植物在3种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分析在-5~0℃和20~30℃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C )
A.L、T
B.T和L都不是
C.T、L
D.T、T
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4、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并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装有清水的富含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5、下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
B. 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
C. 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逐渐打开,CO2供应增加
D. 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
6、如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C )
A.b点的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乏Mg时,b点右移
D.c点后的叶片细胞都能进行光反应,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1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如图2表示CO2和O2的转移方向。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1,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 6 (CO2mg/100cm2叶 小时)。当光照强度为4 kl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是每100 cm2叶每小时吸收CO2______12______mg。
(2)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_CO2浓度或温度___(回答一种即可)。
(3)在图1中c点所示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
(4)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分析曲线图中b点的位置如何变化 右移 (左移/右移),
c点的位置如何变化 下移 (上移/下移)。
(5)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3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将是_上升__。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图2状态时,则对应图1的曲线中___b__点。
8、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高一生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三节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 无水乙醇 中。
(2)步骤:①取材 ②研磨:加入 SiO2 (使研磨充分)和 CaCO3 (保护色素) 迅速研磨。
③过滤 ④分离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程度 高 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滤纸上出现4条色素带,如图
蓝紫光
红光和蓝紫光
知识点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1)一般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外表具有 双 层膜,内部有 基粒 和 基质 ,基粒是由
囊状结构 堆叠而成。
(2)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 囊状结构的薄膜 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 和囊状结构的 基质 上。
2、功能:是进行 光合作用 的场所。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利斯特利实验 (2)萨克斯实验
(3)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滨和卡门利用 同位素标记 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4)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探明C在光合作用的转化途径。
知识点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分析:
光照强度 ↓
ATP [H] O2 C 5 ↓
C 3 增加
CO2浓度 ↓
(CH2O) C3 ↓
C 5 增加
光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变化 水的分解:H2O → [H] + O2↑ ATP的生成:ADP + Pi → ATP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暗反应 条件 酶、ATP、[H]
场所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CO2的固定:CO2 + C5 → 2C3C3的还原: C3 + [H] → (CH2O)
能量变化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CO2 + H2O O2 + (CH2O)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在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效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此时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为CO2浓度)
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 = 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几乎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若呼吸速率增加,光补偿点 右 移;
若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条件改变使光和速度下降时,光补偿点 右 移。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 4、水
光合作用的应用: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巩固提升】
1、把叶绿体色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的主要区域是( A )
A.红光和蓝紫光区 B.绿光和蓝紫光区 C.绿光和红光区 D.黄光和绿光区
2、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 A )
A.叶绿素吸收光能 B.ATP的形成 C.CO2的固定 D.C3的还原
3、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氧原子:H2O→O2 B.碳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C.氢原子:H2O→ATP→(CH2O) D.氧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4、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
B、光合作用的色素都分布在结构②上
C、光能转变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
D、[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
5、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6、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__[H]___,它由_水在光下分解__产生,其作用主要是__用于C3的还原__。
(2)图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太阳光能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CH2O)__。
(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C3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CO2和C5____结合形成C3,且C3不能_____还原成C5___
【高考链接】
1、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 ℃,如图所示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 )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大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T)和光照强度(L)的影响。如下图表示植物在3种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分析在-5~0℃和20~30℃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C )
A.L、T
B.T和L都不是
C.T、L
D.T、T
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4、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并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装有清水的富含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5、下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
B. 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
C. 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逐渐打开,CO2供应增加
D. 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
6、如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C )
A.b点的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乏Mg时,b点右移
D.c点后的叶片细胞都能进行光反应,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1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如图2表示CO2和O2的转移方向。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1,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 6 (CO2mg/100cm2叶 小时)。当光照强度为4 kl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是每100 cm2叶每小时吸收CO2______12______mg。
(2)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_CO2浓度或温度___(回答一种即可)。
(3)在图1中c点所示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
(4)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分析曲线图中b点的位置如何变化 右移 (左移/右移),
c点的位置如何变化 下移 (上移/下移)。
(5)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3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将是_上升__。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图2状态时,则对应图1的曲线中___b__点。
8、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______。
(2)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夜间温度低,影响了呼吸酶的活性 ;
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吸收了部分的CO2 。
(3)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 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酶
光
酶
酶
ATP
光能
叶绿体
酶
光
酶
酶
ATP
光能
叶绿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生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三节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 中。
(2)步骤:①取材 ②研磨:加入 (使研磨充分)和 (保护色素) 迅速研磨。
③过滤 ④分离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程度 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滤纸上出现4条色素带,如图
蓝紫光
红光和蓝紫光
知识点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1)一般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外表具有 层膜,内部有 和 ,基粒是由 堆叠而成。
(2)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 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 和囊状结构的 上。
2、功能:是进行 的场所。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利斯特利实验 (2)萨克斯实验
(3)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滨和卡门利用 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4)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探明C在光合作用的转化途径。
知识点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分析:
光照强度 ↓
CO2浓度 ↓
光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变化 水的分解:H2O → [H] + O2↑ ATP的生成:ADP + Pi → ATP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暗反应 条件 酶、ATP、[H]
场所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CO2的固定:CO2 + C5 → 2C3C3的还原: C3 + [H] → (CH2O)
能量变化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CO2 + H2O O2 + (CH2O)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在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效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此时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为CO2浓度)
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 = 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几乎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若呼吸速率增加,光补偿点 移;
若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条件改变使光和速度下降时,光补偿点 移。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 4、水
光合作用的应用: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巩固提升】
1、把叶绿体色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的主要区域是( )
A.红光和蓝紫光区 B.绿光和蓝紫光区 C.绿光和红光区 D.黄光和绿光区
2、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 )
A.叶绿素吸收光能 B.ATP的形成 C.CO2的固定 D.C3的还原
3、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氧原子:H2O→O2 B.碳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C.氢原子:H2O→ATP→(CH2O) D.氧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4、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
B、光合作用的色素都分布在结构②上
C、光能转变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
D、[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
5、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6、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产生,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
(2)图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
(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C3,且C3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链接】
1、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 ℃,如图所示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大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T)和光照强度(L)的影响。如下图表示植物在3种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分析在-5~0℃和20~30℃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
A.L、T
B.T和L都不是
C.T、L
D.T、T
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4、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并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装有清水的富含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5、下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
B. 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
C. 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逐渐打开,CO2供应增加
D. 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
6、如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A.b点的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乏Mg时,b点右移
D.c点后的叶片细胞都能进行光反应,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1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如图2表示CO2和O2的转移方向。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1,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 (CO2mg/100cm2叶 小时)。当光照强度为4 kl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是每100 cm2叶每小时吸收CO2______________mg。
(2)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回答一种即可)。
(3)在图1中c点所示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 。
(4)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分析曲线图中b点的位置如何变化 (左移/右移),
c点的位置如何变化 (上移/下移)。
(5)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3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将是__________。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图2状态时,则对应图1的曲线中__________点。
8、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较快”或“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 ________。
酶
光
酶
酶
ATP
光能
叶绿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