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形象。
2、研读宝黛初会,探究摔玉这一情节的作用。
【预习提纲】
众人眼中的黛玉分别是怎样的?可以看出她什么特点?
2、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找出体现黛玉这种心态的句段。
3、众人眼中的宝玉分别是怎样的?可以看出他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1、从黛玉的心理描写以及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她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品读《西江月》二词可以看出贾宝玉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研读宝黛初会,探究摔玉这一情节的作用?
【训练巩固】
1、《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林黛玉来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唯恐被人耻笑了去”,这是因为( )
A、贾府是贵族世家,讲究礼节,且等级制度森严。
B、她自觉出身低微,不如贾家高贵,有自卑心理。
C、她有寄人篱下之感,又极自尊,敏感多疑,所以小心谨慎。
D、林黛玉初进贾府,人地生疏,自然时时处处留心在意。
2、阅读《西江月》词二首,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词中“恨”、“乐”两个词的词性分别是??????? ?????????????
②从修辞的角度看,词中“草莽”、“纨绔”、“膏粱”的用法分别是 :
“草莽” 是 。
“纨绔”、“膏粱”是 。
③“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 :
④本词最能概括贾宝玉性格特征得一句是:
⑤两首词从整体看,采用得表现手法是 :
3、选择你喜欢的片段熟读成诵。
【小结拓展】
本节课主要展现了宝黛初见就两心相通,感情相投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与封建正统观念的格格不入的叛逆性格, 拉开了二人爱情悲剧的序幕。 课下朗读《葬花吟》,有兴趣的同学背诵。阅读宝玉挨打赏析。
1、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片段赏析潘月芳?
????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犹如雄奇的高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犹如万里的长河,烟波浩渺,天光云影。王国维曾说:《红楼梦》是世间一大著作,宇宙一大著作。《红楼梦》所讲的内容主要是:大富大贵,大悲大痛,大彻大悟。《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塑造了许多极其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第33、34回,是一出重头戏。33回原题是:“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严父教子”,这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是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却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这一节在情节结构的布局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在《红楼梦》第33回之前,贾宝玉已发展成为一个叛逆的形象。这一形象,用书中的两首《西江月》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西江月》(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这个形象就是当时的新新人类。我们今天看起来,就是当时的叛逆者形象。
????打开《红楼梦》,贾宝玉永远是在一群女孩的簇拥之下向我们走来。他永远是女儿国里的白马王子。他在女性当中。寻找到一种清纯。他认为: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男儿就觉得肮脏,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宝玉具有这种女性崇拜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以男性为中心的,污浊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他对男性彻底失去了希望,所以在女儿国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寻找美和诗意。
????涓涓细流蓄波澜,平静的生活当中,总会涌起波澜。作为荣国府这样一个大家族也是一样,那么《红楼梦》中,大的波澜有哪些呢?上半部就是《宝玉挨打》,下半部是抄检大观园。
????宝玉挨打这个情节共分为三部分:一是贾政发怒;二是宝玉被打;三是钗黛探伤。
????第一部分贾政发怒。宝玉挨打的原因有:一是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葳葳蕤蕤,全无“慷慨挥洒谈吐”的风度;二是与琪官蒋玉菡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无端招来政治纠纷;三是贾环告发他逼死了金钏儿。”
????宝玉挨打实质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两种人生道路的冲突,这种冲突一旦激化,就会成为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斗争。
第二部分宝玉被打。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贾政下狠心要打死宝玉。二是王夫人苦苦哀劝。三是贾母出场,平息了风波。在这一部分当中,贾政、王夫人、贾母,每个人都说了一句关键的话。贾政说的是:“明日酿得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表明,贾政预感到像宝玉这样的儿子将来总有一天要断送了家族的性命。王夫人所说的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今日如果有意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宝玉这个儿子就代表了王夫人作为正统夫人所有的一切。在当时那个母以子为贵的时代,失去了儿子,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因此。王夫人无论无何也要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贾母说的一句最关键的话是:“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
???第三部分:钗黛探伤。这一部分是《红楼梦》写得十分精彩的一个场面。从描写探伤这个场面,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卓越的艺术才华,就是即使用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都可以把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内心世界、彼此间的关系,揭示得清清楚楚。这一部分,主要是对钗黛进行比较。
????第一个不同:出场的氛围不同。我们知道,刚才宝钗是在一个平平常常的气氛中出场的。而黛玉却是在一种浓厚的艺术气氛中出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她出场时,宝玉梦见了金钏,梦见了琪官,梦见了有人推他,是梦中的金钏在推他呢,还是现实中黛玉在推他呢?梦见了有人哭泣,是梦中的金钏在哭泣呢,还是现实中的黛玉在哭泣呢?就是在这种静静的,别无他人的氛围当中,泪光闪闪,楚楚动人的黛玉出现了。
????第二个不同:两人为宝玉提供的安慰不同。我们知道,宝钗进来时托着一丸药,这丸药当然能为宝玉治疗肉体上的伤痛,但却不能治疗宝玉心灵上的伤痛。而黛玉则不同,她虽然在物质上依赖贾府,没有名贵的药物为他治疗肉体的伤痛,但她却能向宝玉献上自己一颗真诚的心。那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爱情,这才是宝玉认为最可贵的,因为,只有黛玉理解他的叛逆性格。小说描写黛玉出场时,两个眼睛肿得像桃儿一般,这说明眼泪已经流了很多很多。这里用当代时髦的话讲,就是爱情不需要任何语言,眼睛便可以告诉你一切。当两个眼睛肿得像桃一般的黛玉站在宝玉面前时,一切都很清楚了。因此说,宝钗和黛玉提供的安慰是不同的。
????第三个不同,是与宝玉的亲疏关系不同。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两个人在路上见了面,握握手,说你好我好,这种关系是不是很亲密呢?显然不是。如果紧紧拥抱或是打一拳、踢一脚,反倒说明关系很亲密。古代也有自己的方式。宝钗来探伤时,宝玉说,宝姐姐,你来了,请坐,袭人倒茶。但是黛玉来了,宝玉却说,“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温未散,走了两趟又要受了暑”。听了宝玉这样的话后,黛玉越发的无声之泣,气噎喉堵。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四个不同,是思想观念上的不同。宝钗是站在封建正统思想维护者的立场上劝告宝玉的。而黛玉是站在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者的立场上来理解宝玉的。黛玉说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就是“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真的劝他改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它是,黛玉劝宝玉你要改,如果宝玉改了的话,那就意味着,宝玉就不会再和黛玉一起共读西厢,也就意味着,宝玉不再追求和黛玉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也就意味着,黛玉会永远失去这个知心人,你说林黛玉会是劝他改吗?说它不是,黛玉劝宝玉不能改,“宝哥哥,你要顶住,咱俩要好到底,团结起来和他们斗争”。这个符合黛玉的心理世界吗?因此说,这句话是模糊语言,表明黛玉的心都碎了,心情十分复杂。
课件12张PPT。人物形象之林黛玉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形象。
2、研读宝黛初会,探究摔玉这一情节的作用。
1.众人眼中的黛玉分别是怎样的?可以看出她什么特点?
2、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找出体现黛玉这种心态的句段。
3、众人眼中的宝玉分别是怎样的?可以看出他什么特点?
预习题纲1、从黛玉的心理描写以及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她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品读《西江月》二词可以看出贾宝玉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研读宝黛初会,探究摔玉这一情节的作用?
合作探究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黛初会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摔玉情节作用:
1、1、《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林黛玉来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唯恐被人耻笑了去”,这是因为( )
A、贾府是贵族世家,讲究礼节,且等级制度森严。
B、她自觉出身低微,不如贾家高贵,有自卑心理。
C、她有寄人篱下之感,又极自尊,敏感多疑,所以小心谨慎。
D、林黛玉初进贾府,人地生疏,自然时时处处留心在意。
C
训练巩固2、阅读《西江月》词二首,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词中“恨”、“乐”两个词的词性分别是??????? ?????????????
②从修辞的角度看,词中“草莽”、“纨绔”、“膏粱”的用法分别是 :
“草莽” 是 。
“纨绔”、“膏粱”是 。
③“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 :
④本词最能概括贾宝玉性格特征得一句是:
⑤两首词从整体看,采用得表现手法是 :
名词、动词比喻。借代行为偏僻性乖张? 明贬实褒,寓褒于贬。? 3、选择你喜欢的片段熟读成诵。小结拓展本节课主要展现了宝黛初见就两心相通,感情相投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与封建正统观念的格格不入的叛逆性格, 拉开了二人爱情悲剧的序幕。愿这部不朽名著
给大家以陶冶,
并留下深深的思考……
测评练习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蓝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阜盛(fǔ) 敕造(chì) 规矩(ju)
B.两靥(yè) 忖度(cǔn) 钗钏(chāi)
C.怯弱(què) 纳罕(hǎn) 盥沐(ɡuàn)
D.憨顽(hān) 嬷嬷(mó) 惫懒(bèi)
2.选出蓝色词解释全对的一组( )
A.阜盛(盛、多) 放诞(欺诈)
不经之谈(常理)
B.忖度(揣度、思量) 恍若(忽然)
宸翰(北极星,代指皇帝)
C.乖张(偏执、不驯顺) 韶光(美)
玷辱(白玉上的污点)
D.轩昂(高) 敕造(帝王的命令)
东施效颦(皱眉头,代指黛玉)
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顶力相助 粘惹 撕混 轩俊
B.脍炙人口 璀灿 暮蔼 内帏
C.无与论比 牍职 翠幄 庑门
D.功名利碌 宫绦 盘螭 璎珞
4.下列各句中蓝色的虚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然而这几种方式经常交替出现,杂处于一起。
B.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C.一个人的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D.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或方面的本质联系。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体无完肤。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不可取。
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厂职工认真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B.暑假大学生勤工俭学招聘市场在武汉华师一附中举行,万名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 应聘。
C.我这个人是有度量的,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志也能交朋友。
D.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_______,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_______。许多作品,_______,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 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飞扬
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
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
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⑤只给人以兴奋,不能给人以启示
⑥只给人以启示,不能给人以兴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
二、阅读部分(27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8分)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8.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___________描写,用的是_______的手法;②是_______描写,用的是______的笔调,突出宝玉的_______;③是模拟______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_______性格,这是宝玉的__________特点,用的是______的手法。
9.“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10.“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是说( )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11.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