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寓言二则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借助译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每句的大概句意。
3.有感情、有韵律、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寓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中国传统语言文化艺术的风采。
2.对文言文产生阅读兴趣,喜欢寓言故事。
3.懂得守株待兔、滥竽充数是不好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译文理解语句。
2.从文章中悟出故事寓意,正确运用于生活实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听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有神奇的童话故事,有想象丰富的科幻故事,有含着美丽传说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也要来读一则故事,看看这个故事与我们平时看过、读过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范读,将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株”“折”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可以用熟字加部首方式记忆。
4.听老师范读,借助译文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守株待兔的农民很笨,总想着不劳而获;不能向这位主人公学习。)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已标注节奏号)的课文:请同学边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将节奏号标注在课文相对应的位置。
2.(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你们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之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有出示[大意],语言很短,读起来像诗。)
师小结:这样的文体称为文言文,是我国传统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今天就来借助[大意]一起体会古代文人的智慧吧!
3.请结合[大意]说说“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宋国人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守株待兔)
(宋国人在耕作时,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什么也不做,守着树桩,希望再得到兔子的故事)
(1)“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对应文章中哪句话?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耒”是什么意思?“株”是什么意思?“冀”是什么意思?对应着这两句话再读一读。
(耒:农具;株:树桩;冀:希望)
(3)我们再将“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读一读。(分组、指名、合作读)
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守株待兔的意思。你觉得这个农民愚蠢吗?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你对这位农民想说点什么呢?
(愚蠢。农民不劳而获,死守一个理,不知道变通,因此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功;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因为意外的收获而存在侥幸心理)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过像这位宋国人的经历吗?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言之有理即可)
4.总结:通过学习守株待兔,我们知道了不能心存侥幸、不劳而获,应该踏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的道理。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了吗?(生答)(通过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
[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滥竽充数》。生齐读。(板书: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更好地体验了人物角色,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造力都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 (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 —— 三百人 ——? 混
湣王? —— 一一听之? —— 逃
虚伪必定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