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018)3 古诗二首(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018)3 古诗二首(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09 09:32:05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池上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作者名片: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理解浮萍。3.默读,标注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小艇踪迹浮萍白莲偷采tǐngliánzōng jìfú píngtōu【词语】解释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常常用来比喻行踪不定。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诗意:一个小娃划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摘莲蓬。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莲叶圆圆的,绿绿的莲蓬嫩嫩的莲小娃如何偷采?蓬嫩嫩的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前两行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诗意:小娃不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这两行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浮 萍 一 道 开 3 古诗二首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大家现在理解这篇课文了吗?还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吗?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吧!同学们,刚刚老师进教室之前发现大家都在朗诵我们上节课才学的古诗池上,大家朗诵的都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诗所见。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樾振动欲望鸣蝉意思yuèchánzhèn yù yì忽 然hū作者名片: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有“南袁北纪”之称。【词语】解释
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樾:树荫。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诗意: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行走在林间的小路上,嘹亮的歌声透过树林,回环呼应。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句解:这两句写出了牧童骑着黄牛,口唱山歌,悠然自得的样子。这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啊!天真中透出傲气,惹人喜爱,特别是诗人把孩子天真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颇具新意。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诗意: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欲:想要,希望。“意欲捕鸣蝉”不是诗人所见,而是诗人所猜想的。
“忽然闭口立”写出了牧童的神态、动作的变化。《所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牧童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答案:描写的是夏季景色,诗中的根据是“鸣蝉”。牧童的心情是愉快的,诗中的依据是“歌声振林樾”。想象一下想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描绘的景象,续编后面发生的事情。示例:小牧童停止了歌唱。他那机灵的大眼睛转了一圈,张开小手靠在耳朵边,寻找“知了——知了——”的声源。 3 古诗二首
      牧童骑黄牛          
所见     
所见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所想 忽然闭口立    动态静态比一比,再组词。振() 骑() 蝉()
震() 椅() 弹()比一比,再组词。振(振翅高飞) 骑(骑车) 蝉(鸣蝉)
震(地震) 椅(椅子) 弹(弹珠子)读词语。 小娃 小艇 踪迹 浮萍
牧童 黄牛 歌声 鸣蝉说说下面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解:知道,懂得。欲:想要。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联系诗句,说说两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示例:两首诗都描绘出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