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四首(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5古诗四首(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09 13:41:55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5
古诗四首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的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贺知章
学习提纲:
1
.请你大声正确朗读古诗。
2
.
同桌相互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少小
离家
老大回,
乡音
无改
鬓毛衰。
儿童
相见
不相识,
笑问
客从何处来。
偶然

少小
年轻的时候
乡音
家乡
的口音
鬓毛衰
耳边的头发
花白稀少了
儿童
小孩子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练习检测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少小
)—(老大



)—(






【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阅读资料: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王安石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1075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钟山出发,上京赴任。他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因为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而皇帝又反复无常,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这一天晚上,王安石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 )重( 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王安石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归、回。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之春。)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
故居,而作此诗。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
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
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
下的家里?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试:
1.王安石,( )代人,曾推行(    ),功绩不裴。《泊船瓜洲》表达了真挚的(      )之情。
2、解释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
 全句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是写的是诗人路过(
),怀念(
),抒发诗人(
)的思想感情,这感情是在(
)中流露出来的。
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古诗诵读
(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了解作品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
_________代诗人,字___________,
他的诗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掌握基本常识
jié
王维

摩诘
诗中有画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读



zhuó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读



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绮(绮丽)(罗绮)
君(君子)(君臣)

jūn

zhù
著作
zhuó
执著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注释: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著花:开花。
解读: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两个“故乡
”表达出游子怎样的心情?该用怎样
的语气朗读

表达出游子急切的思乡之情。(读出急速的语气)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诗人好久没回到故乡,他想知道故乡的什么事?会怎么问?
诗人怀想的却是窗前那珠梅花开了没有。用梅花作为诸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会急切地问)
诗意: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悟诗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
着花未?
王维
思念家乡,急切相问。“应知”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借问梅花,寓巧于朴。“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了,而是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诗人将思乡的情感寄托在“梅花”这一意象上。
用白描手法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渡汉江
宋之问
作者了解
宋之问(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市)。宋之问特别擅长五律,对后世影响很大,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
诗体》中说:“风雅颂既亡,一变为骚体,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边而为沈、宋律诗。”所以,其诗歌深受时人的喜爱。
诗作背景
它是诗人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终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文本细读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首句“岭外音书断 ”,起句诗人就表现了贬居之地的荒僻。诗人通过音书断,不但暗示了生活的艰苦,而且表现出与亲人没有联系所产生的离亲别乡的思念之痛。
次句“经冬复历春”,这一句紧承上句,写诗人自己在岭南的凄苦的生活状况。
第三、四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主要写诗人即将回到家乡时的心理活动。
主题思想
诗歌描写了诗人被贬久离家乡而逃归途中时的矛盾心理。
艺术特色
在艺术手法上,诗歌的语言浅近,但蕴含的意义很深刻,特别是通过心理的描写,在运用反常手法中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PPT模板下载:www./moban/
行业PPT模板:www./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jieri/
PPT素材下载:www./sucai/
PPT背景图片:www./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word/
Excel教程:www./excel/
资料下载:www./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kejian/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