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3.3.2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3.3.2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8-11 20:4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探究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部分。
一、教材分析
㈠、选材原因
本章的第一节课《光合作用的产物》已经对探究淀粉和氧气的实验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而没有选择探究二氧化碳和水这两个原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知识,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解决新的问题,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㈡、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⒈知识目标:
①知道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②掌握设计实验的一般原则。
⒉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②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㈣、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实验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最有效的方法,而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然而初中学生受知识、经验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设计实验成为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课堂上要加强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提高教师引导性语言的含金量,针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困惑或错误,以提问、质疑等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梳理实验设计中的难点,进而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一起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互相配合完成实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
㈠、复习:
本节课是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开始的。因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及其实验方法是本节课探究的突破点。课堂从复习入手,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回忆,同时更重要的是起到提示和引导的作用。
㈡、新课教学
⒈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身边事”,以教材中的“绿色植物是以什么为原料制造有机物的呢”开始新课教学。当学生回答出二氧化碳时,提出本节课的问题“二氧化碳真的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⒉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学生针对问题作出“二氧化碳是(不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假设,并让学生说出判断假设正确的依据,启发学生从光合作用的产物入手来探究原料。
在学生设计实验之前,引导学生回顾设计实验时容易忽略的原则-----对比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次探究要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计对照试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具互相讨论,设计实验,探究新问题的解决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⒊相互交流,完善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完成之后,小组推荐代表交流方案。我先让实验方案和书上设计的实验一样的小组进行汇报,然后找有问题的小组汇报,并让他提出他遇到的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解决。然后小组间对实验方案提出不同的意见。
最后学生一共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一种是通过检验绿色植物有无淀粉生成,一种是通过观察水草有无氧气产生,第三种是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⒋完成实验
学生汇报结束之后,首先让学生参考刚才的意见完善实验方案,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验装置并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便于学生在校期间及时观察、完成实验。
⒌汇报、分析实验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⒍感悟与收获
在探究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本次探究活动,让学生回忆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好坚实基础。
四、困难及解决:
⒈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
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实验设计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书上介绍的实验方法,以绿色植物是否产生淀粉为标准来判断二氧化碳是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发现这个现象以后,我立刻暂停讨论,鼓励学生设计与众不同的实验,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⒉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因还没有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的知识,有个学生先问我:“把植物放进氢氧化钙溶液里,会不会破坏植物的结构”,我告诉他“会”。接着他又问道“那怎么去除水里的二氧化碳”,我告诉他,如果小组还讨论不出来,先跳过去,当做没有这个问题,继续设计实验。后来,我发现又有一组学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并没有想到这一点。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放到下一环节——汇报实验设计方案中,让全班的学生一起思考解决。
⒊实验的地点不同
有两个小组的实验需要使用去除了二氧化碳的水,在课堂上,我先要求所有学生利用清水进行实验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课后直接把学生直接带到我事先选定的阳光充足的地点进行实验操作。
五、设计创新
⒈《光合作用的原料》这节课的验证实验改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本节课中对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这一部分,教材中直接给出了一种实验方法。我觉得,在上节课学生充分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更符合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并且,在上节课的“想一想”部分中,已给出了使用蜡烛和钟罩的提示,所以,我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有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新的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
⒉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教材中提供的方法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在给学生的学案上面的提示部分,我把氢氧化钠溶液改成了氢氧化钙溶液。因为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之后,会有白色的碳酸钙产生,效果更直观。
⒊改变教材中“光合作用放氧实验”的实验方法
在《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中,我没有采用教材中提供的“光合作用放氧实验”的实验方法,是因为我在课前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
① 找不到合适的导气管的管塞,后改成用胶管和止水夹代替。
② 广口瓶的体积有限,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有限,光照条件下只产生一小部分氧气,实验就终止了,而且氧气的量也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 夏季的温度太高,在密闭的空间中,广口瓶里水草的结构会被高温破坏,不能一直进行光合作用。
所以,改用大烧杯、短颈漏斗、试管的装置进行实验,让水草在有充足的二氧化碳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