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0 11: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教材版本
部编版
教材章节
第一章
本节课
要研究
解决的
问题
整合设计思路: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5.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6.第一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教材分析
解读课标、处理教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教读课文。文章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记叙了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课文不仅人文内涵丰富,而且感情充沛,语言精警,结构严谨,选材精当,充满感人的力量。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名人有强烈的兴趣。《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先生的革命精神。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他们效仿闻先生的做法,以其优秀的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力争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教学目标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资源

环境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激情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迅速集中思维,激发起学生自觉地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二
背景介绍 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的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2.作者介绍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
3.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他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借助搜集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让学生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走近名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三
正音、释词
仰之弥(mí)高、锲(qiè)而不舍、兀(wù)兀穷年、沥(lì)尽、群蚁排衙(yá)、迥(jiǒng)乎不同、气冲斗(dǒu)牛、校(jiào)补。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仰之弥高:出自《论语?子罕》,弥,更加。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舍,放下。 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沥,滴。 漂白:语出闻一多诗歌《静夜》:“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旧时主官生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分列两旁,称为“排衙”。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校补》:指闻一多著的《楚辞校补》。 警报迭起:这里指国民党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的信号多次出现。迭,屡次、接连。
借助字典,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释词
让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解决生字、生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四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4.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带着四个问题听课文朗读,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让学生把握全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五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让学生研读课文后学会抓住关键词,概括闻一多先生学者的形象
板书
设计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一课时
臧 克 家
学者方面 三本书?? ? 做了再说??? 治学严谨 ???? ??闻一多?????诗??人???? 做了不说?? ? 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