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3 比热容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 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 B. 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
C. 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D. 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
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用相同的两盏酒精灯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比热容较大的是液体( )
A. 甲 B. 乙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已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甲的温度升高了50℃,乙的温度升高了40℃,那么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A. 1:1 B. 1:2 C. 5:8 D. 8:5
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c水>c铜,不计热损失)则( )
A.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同
B.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
C.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
D.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同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傍晚,沙子很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 )
A. 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 B. 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
C. 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 D. 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
质量相等、初温度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
A. a的比热容大,是水 B. b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C. b的比热容大,是水 D. a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1.若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1,则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A. 1:2 B. 2:1 C. 3:2 D. 4:1
一铜块与铝块质量之比是2:3,铜、铝的比热容之比是3:1,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 2:1 B. 1:2 C. 4:9 D. 9:4
一杯水,温度由30℃加热到50℃时吸收的热量为Q1,再由50℃加热到7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 )
A. Q1>Q2 B. Q1<Q1 C. Q1=Q2 D. 无法判断
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A. 4:9 B. 3:5 C. 2:3 D. 1:2
图是根据某沿海城市和某内陆城市一年内气温随月份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B. 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C. 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D. 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 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 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 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
B.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C.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
D.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
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这种液体在0~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__。
质量相同的金属块甲、乙,已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3:1,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时,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 .
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加热至2min时,甲吸收的热量______乙吸收的热量(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从图中可以看出固体物质甲的比热容______固体物质乙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甲______晶体(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
同种物质做成的甲、乙金属块的质量之比为3:1,降低相同的温度后,甲、乙两金展块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_,放出的热量之比是______.
在有些古代宫殿中,有许多空心铜柱子支持着宫殿的屋顶,在夏天走进宫殿会感到冷气侵人。原因是空心的铜柱中装进了许多冰块,由于冰块______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且水的______较大,温度不易升高。所以宫殿里很凉爽。
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的水中,待稳定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则水吸收的热量______J.铅的比热容______J/(kg ℃)。
有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之比为2:3,比热容c甲:c乙之比为2:1.如果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它们降低温度之比为______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3 比热容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 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 B. 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
C. 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D. 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
【答案】D
【解析】解:
A、两种液体虽然质量和初温度相同,但是不同物质,内能多少不能比较.此选项错误;
B、物质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此选项错误;
C、D、由图示可以看出,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的温度升高的快,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甲的比热容较小,乙的比热容较大.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①内能是物质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内能多少与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等因素都有关系;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③选同样的加热时间,a、b吸热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温度变化多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少的比热容大,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内能影响因素、比热容了解与掌握,注意要学会看图象(取相同的时间比较甲乙温度变化的高低).
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用相同的两盏酒精灯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比热容较大的是液体( )
A. 甲 B. 乙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由图象可知,初温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大的是甲,
因使用的是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由吸热公式Q=cm△t得,c=,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升高温度大,它的比热容就小.
所以c甲<c乙.
故选:B.
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根据公式Q=cm△t,当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它们的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
本题考查的是对比热容的概念的理解中图象题的解法.在质量相同时,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比热容的大小.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已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甲的温度升高了50℃,乙的温度升高了40℃,那么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A. 1:1 B. 1:2 C. 5:8 D. 8:5
【答案】C
【解析】解: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即c甲:c乙=1:1,质量之比m甲:m乙=1:2,升高温度之比△t甲:△t乙=50℃:40℃=5:4,
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Q甲:Q乙=c甲m甲△t甲:c乙m乙△t乙=1×1×5:1×2×4=5:8.
故选:C.
同种材料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相同,又知道两者的质量之比和升高的温度之比,根据Q吸=cm△t求出吸收的热量之比.
同种材料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相同,又知道两者的质量之比和升高的温度之比,根据Q吸=cm△t求出吸收的热量之比.
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c水>c铜,不计热损失)则( )
A.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同
B.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
C.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
D.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同
【答案】C
【解析】解:
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由Q=cm△t可知,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升高的温度小,由于初温相同,所以水的末温低。
根据热传递的条件,所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热量由高温的铜传给低温的水。故铜块内能变小,水的内能增大,因不计热损失,则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先结合热量公式Q=cm△t分析铜块和水的温度关系,判断出铁块和水的末温大小后,再判断热传递的方向。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的掌握和应用,理解用好“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是本题的关键。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傍晚,沙子很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 )
A. 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 B. 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
C. 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 D. 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
【答案】C
【解析】解:
海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因此,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温度高,海水温度低,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时,与同质量的其他物质相比,其温度变化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质量相等、初温度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
A. a的比热容大,是水 B. b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C. b的比热容大,是水 D. a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答案】C
【解析】解:如图所示,在某一定时间时,a的温度的变化量比b的温度变化量大;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分析,a的比热容小,是酒精;b的比热容大,是水.
故选C.
如图所示,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具体做法在时间一定时,比较温度的变化量;
然后再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分析即可.
本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这是一种常用的一种分析问题和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学生要熟知其道理.
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1.若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1,则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A. 1:2 B. 2:1 C. 3:2 D. 4:1
【答案】C
【解析】解:
由题知,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2: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1,吸收的热量Q甲:Q乙=3:1,
由Q吸=cm△t,可得m=,
则m甲:m乙=:=××=××=3:2.
故选C.
已知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升高的温度关系和吸收热量的关系,可利用公式m=计算物体的质量之比.
本题考查学生对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并可以利用其公式变形计算物体的质量之比,在代入数值的时候应注意要一一对应,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
一铜块与铝块质量之比是2:3,铜、铝的比热容之比是3:1,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 2:1 B. 1:2 C. 4:9 D. 9:4
【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热量之比为1:1,
由Q吸=cm△t可得:△t=;
则升高的温度之比:
△t铜:△t铝=:=:=1:2.
故选:B.
已知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和质量之比,根据Q吸=cm△t求出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之比和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代入比值时要细心,防止因颠倒出错.
一杯水,温度由30℃加热到50℃时吸收的热量为Q1,再由50℃加热到7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 )
A. Q1>Q2 B. Q1<Q1 C. Q1=Q2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解:
由题知,两次水温度升高值:△t1=50℃-30℃=20℃,△t2=70℃-50℃=20℃,可见升高的温度值相同,
而质量m相同,根据Q吸=cm△t可知,两次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即Q1=Q2.
故选C.
求出两次水升高的温度值,由于是同一杯水、质量相同,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判断吸收的热量关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注意温度升高到(末温)与升高了(△t)的区别.
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A. 4:9 B. 3:5 C. 2:3 D. 1:2
【答案】A
【解析】解:
(1)物体A放入甲杯水后,△t水=4℃,则它们的共同温度为50℃-4℃=46℃,
物体A的温度由10℃升高到46℃,则△tA=46℃-10℃=36℃,
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
A吸收的热量Q吸=cAmA△tA,
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即c水m水△t水=cAmA△tA
代入相关数据得:
(2)物体B放入乙杯水后,△t水′=8℃,它们的共同温度为50℃-8℃=42℃,
B的温度由10℃升高到42℃,则△tB=42℃-10℃=32℃,
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
B吸收的热量Q吸=cBmB△tB,
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即c水m水△t水′=cBmB△tB
代入相关数据得:
(3)∵A、B两物体质量相等,即mA=mB,
∴
故选:A.
(1)物体A放入甲杯水后,水的温度由50℃降低了4℃,变成50℃-4℃=46℃,A的温度由10℃升高到46℃,水放出的热量等于A吸收的热量,据此列出热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A的比热容.
(2)物体B放入乙杯水后,水的温度由50℃降低了8℃,变成50℃-8℃=42℃,B的温度由10℃升高到42℃,水放出的热量等于B吸收的热量,据此列出热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B的比热容.
求出A和B的比热容后,就可以解决问题.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正确写出高温物体放热和低温物体吸热的表达式,利用方程的思想可以解决许多物理问题,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图是根据某沿海城市和某内陆城市一年内气温随月份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B. 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C. 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D. 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A
【解析】解:由一年的气温变化曲线得出,实线所示的城市最高、最低气温差比虚线所示的城市的大;
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值比较小,所以实线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虚线表示的是沿海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故选:A。
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在相同的放热条件下,水降低的温度少,昼夜温差小;
而在内陆地区,沙石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沙石的温度升高的多;夜晚,在相同的放热条件下,沙石降低的温度多,昼夜温差大;
根据气温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活中应用的了解和掌握,从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找出温差大的就是内陆。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 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 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 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答案】C
【解析】解:A、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大的吸热能力弱,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故A正确;
B、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故B正确;
C、水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加热时间也不同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故C错误;
D、由于煤油的比热容小,根据△t=,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大,故D正确。
故选:C。
(1)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大(小)的吸热能力弱(强);
(2)用搅拌器搅拌,目的是使得液体受热均匀;
(3)水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加热时间也不同,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4)根据△t=,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搅拌器的作用、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
B.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C.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
D.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答案】B
【解析】解: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由于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所处的状态有关,当冰熔化成水后,比热容变大;
故选:B。
冰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比热容变化。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
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这种液体在0~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__。
【答案】甲;2.1×103J/(kg ℃);4.2×104J
【解析】解:(1)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乙液体的温度降低的快,甲液体温度降低慢;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放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降低得快,它的比热容小;
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所以若A、B两种液体中,一种液体是水,则这种液体一定是甲液体,
由图可知:液体的初温是60℃,放热15分钟后甲液体的末温是40℃,
则水放出的热量:
Q放=c水m水(t水-t0)=4.2×103J/(kg ℃)×m×(60℃-40℃)。
(2)由题知,而水和液体的质量相同,即m水=m乙
c水m水△t=c乙m(60℃-20℃)=4.2×103J/(kg ℃)×m×(60℃-40℃)。
解得c乙=2.1×103J/(kg ℃)。
(3)读图可得,乙在15min内由60℃降低到20℃,降低的温度是60℃-20℃=40℃,
所以乙放出的热量Q放=cm△t=2.1×103J/(kg ℃)×0.5kg×40℃=4.2×104J。
故答案为:甲;2.1×103J/(kg ℃);4.2×104J。
(1)选同样的加热时间,甲和乙吸热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温度变化多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少的比热容大,据此分析判断。
(2)根据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判断出哪一种液体是水,由题知,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相同时间水和液体放出的热量不相同。而水和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吸热公式求液体的比热容;
(3)根据Q放=cm△t可求出乙液体放出的热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温度-时间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了解与掌握,注意要学会看图形(取相同的时间比较甲乙温度变化的高低)。
质量相同的金属块甲、乙,已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3:1,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时,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 .
【答案】1:3
【解析】解:甲、乙两金属块的比热容之比c甲:c乙=3:1,质量之比m甲:m乙=1:1,吸收的热量之比Q甲:Q乙=1:1,
由Q=cm△t得,△t=,
则两金属块升高温度之比:
△t甲:△t乙=:=:=1:3.
故答案为:1:3.
已知甲、乙两金属的比热容之比、质量之比和吸收热量的关系,可利用吸热的变形公式计算物体温度变化之比.
本题考查学生对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并可以利用其公式变形计算物体温度变化之比,在代入数值的时候应注意要一一对应,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
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加热至2min时,甲吸收的热量______乙吸收的热量(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从图中可以看出固体物质甲的比热容______固体物质乙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甲______晶体(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
【答案】等于;大于;可能是
【解析】解: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故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的温度低,故甲的吸热能力大于乙的吸热能力,即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甲有可能还没有达到熔点,所以甲可能是晶体.
故答案为:等于;大于;可能是.
分析装置放出热量的多少可以分析甲和乙吸收热量的多少;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越慢吸热能量越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能看懂题目中温度时间图象的信息,并知道热传递的条件、晶体、非晶体的区别等知识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同种物质做成的甲、乙金属块的质量之比为3:1,降低相同的温度后,甲、乙两金展块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_,放出的热量之比是______.
【答案】1:1;3:1
【解析】解:(1)因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同种物质做成的甲、乙金属块的比热容之比为1:1;
(2)甲、乙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之比:===.
故答案为:1:1;3:1.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2)根据Q=cm△t求出放出的热量之比.
本题考查了热量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在有些古代宫殿中,有许多空心铜柱子支持着宫殿的屋顶,在夏天走进宫殿会感到冷气侵人。原因是空心的铜柱中装进了许多冰块,由于冰块______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且水的______较大,温度不易升高。所以宫殿里很凉爽。
【答案】熔化;比热容
【解析】解:
当冰熔化时,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的温度较低,所以感觉格外凉爽;
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即温度不易升高,所以宫殿里很凉爽。
故答案为:熔化;比热容。
(1)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时,这个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
(2)对水的比热容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
本题考查学生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等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具有现实性意义。
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的水中,待稳定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则水吸收的热量______J.铅的比热容______J/(kg ℃)。
【答案】2016;126
【解析】解:
(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水)=4.2×103J/(kg ℃)×0.08kg×(18℃-12℃)=2016J;
(2)不计热损失,铅块放出的热量Q放=Q吸=2016J,
由Q放=cm(t0-t)得铅的比热容:
c铅===126J/(kg ℃)。
故答案为:2016;126。
(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初温和末温、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Q=cm△t求水吸收的热量;
(2)知道铅块的质量、铅块的初温和末温,不计热损失,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求铅的比热容。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放热公式、热平衡方程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有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之比为2:3,比热容c甲:c乙之比为2:1.如果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它们降低温度之比为______ .
【答案】3:4
【解析】解:已知=,放出热量之比Q甲:Q乙=1:1,比热容之比=,
由Q放=cm△t得,它们降低温度之比:===×=.
故答案为:3:4.
已知两物体质量之比为2:3,比热容C甲:C乙之比为2:1,放出相同的热量,根据公式Q=Cm△t变形,计算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
考查学生对热量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计算时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