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课件 (共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课件 (共3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0 22:5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课前小练:判断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是否准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别人所有的,只害怕我不能占有。
慧眼识珠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
题型:翻译题解 读 考 纲 《考试大纲》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是语文复习,特别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考 点
分 析判断句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变式句)固定句式教 学 目 标
1、掌握文言文变式句的特点。
2、根据变式句的特点能区分文言变式句并进行翻译。变式句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词序和现代汉语相比,似乎颠倒了,其实它们是符合文言语法的。。变式句(倒装句)倒装句的类型: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倒装句主谓倒装句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自信”“不信自”“不余欺”“不欺余”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余” ,它们分别
作“信”“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文言句子中常见的否定词: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何操” “操何” “安在”“在安”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它们分别作“操”“在”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二宾语前置句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不然,籍何以至此?
F、项王曰:客何为者?C慧眼识珠疑问代词有“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等。

规律三
用“之”“是”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陋室铭》)
唯利是图。
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B、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D、夫晋,何厌之有
C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马迁《鸿门宴》) 2、“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规律四
介词“以”的宾语经常前置。“何以”“以何”“是以”“以是”宾语前置句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是介词“以”的宾语经常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宾语前置小结: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定语后置句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岳阳楼记》)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①石之悭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②客有吹洞箫者4.中心词+数量词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定语后置句小结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4.中心词+数量词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
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一 试身 手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状语。
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介词结构(状语)后置1、介词“于”组成介词结构,今译时一般作状语。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例: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2、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⑶具告以事。”⑵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例:⑴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代词宾语“之”状语后置句小结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语:“以”、“于”、“乎” 等。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1、公幸教晞以道。
3、于其身,则耻师焉。
3、得复见将军于此。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 试身 手 课堂小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定语)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豫州今欲何至?
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6、会于西河外渑池。宾语前置宾前宾前判断宾前状后7、未之尝闻。8、以为莫己若也。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0、何以自托于赵。宾前宾前状语后置宾前+ 介词结构后置谢谢莅临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