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8张PPT。滕王阁序唐·王勃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欣赏1月 四大名楼,顾名思义就应为四座楼,实为不然,其实现为五座楼。为何,中国有“江南三大名楼”之说,这三座楼分别是,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洞庭岳阳楼和湖北武昌黄鹤楼;如再加上山西永济鹳雀楼则成为中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但由于中国邮政总局于九十年代出了一套邮票,名为四大名楼,当时鹳雀楼还处在被毁期间,未得以重建,故加入山东蓬莱阁,故四大名楼中的鹳雀楼换成了蓬莱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唐·崔 颢《黄鹤楼》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 嵯峨丹阁倚丹崖, 俯瞰瀛洲仙子家。
万里夜看赐谷日,一帘晴卷海天霞。蓬莱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 ·王 勃《滕王阁序》滕王阁 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以封号为名。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楼阁建成之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一千多年来毁而复建达28次。
现在的滕王阁楼于1989年10月8日竣工,全楼九层,高57.5米,背城临江,距唐代遗址百余米。关于滕王阁,历代题咏也很多,如唐代诗人钱起的《滕王阁诗》,宋代刘敏求的诗,辛弃疾的词《贺新郎·赋滕王阁》,明代洪武年间解缙有对联语。但后人的作品无有出王勃右者,他的《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韵 解:
壮美的滕王阁俯临着江边的沙渚,
佩玉鸣,驾铃响,歌舞已经结束。
雕花的栋梁晨光中缭绕着南浦的白云,
彩绘的朱帘暮霭里卷收起西山的阵雨。
阴云投影深潭,每日里悠悠飘游,
人物换,时光移,已过了几度春秋。
楼阁中游乐的滕王如今又在哪里? 门槛外大江水却依然寂寞地奔流!《滕王阁》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全诗采用的是 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
的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
的感情。整首诗的风格是 的,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根据诗歌推知,“阁中帝子今何在”中的“帝子”应该是 ,理由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含蓄哀婉低沉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李元婴可知是以其封号来命名阁的。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因为阁的名称是“滕王阁”滕王阁序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整体感知
研读探究
艺术鉴赏作者王勃及写作背景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1、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
2、14岁应举及第,后为沛王侍读时因撰文被逐。入蜀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望家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论者所欣赏。
3、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4、王勃的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而有气势。《唐摭言》卷五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孤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jué 左右惊顾)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滕王阁序》写作背景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 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骈文本义即对偶文的意思。其主要特点是:特点:1. 讲求对仗,2. 平仄相对,3. 多用典故,4讲究藻饰。5.多用四六6音律和谐。其句子多为:四四、六六、四四四四、四六四六、六四六四五种形式。注意骈体文的语句节奏四字句读法(一种)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读法 (四种)
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舟
谁悲/失路之人;气凌/彭泽之樽
七字句读法(四种)
襟三江/而带五湖 潦水尽/而寒潭清
龙光/射/牛斗之墟 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 秋水/共长天/一色读
法
指
导1、翼轸( )
2、襟( ) 三江
3、鹤汀( )
4、凫( )渚( )
5、川泽纡( )
6、孤鹜( )
7、樽( )
8、迥( )
9、南溟( )
10、胜筵( )
11、梓( )泽yìzhěn二十星宿之一jīn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tīng水边平地fúzh? 凫:野鸭。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yū迂回曲折wù野鸭,名词。(骛:纵横奔驰,动词)zūn古代盛酒器具ji?ng远míng海yán古代席地而坐时铺的席子z?梓树,与“桑”相连,借指故乡注音并解释下面的字整体把握全文
划分文章层次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划分文章层次第 一 段: 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
第二部分(2-3)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
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盛况,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译:第一部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译文: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分析第一部分古今变迁: 南昌故郡, 洪都新府
空间之雄: 星分翼轸------控蛮荆而引瓯越
雄州雾列
台隍枕夷夏之交
人物之盛: 物华天宝------徐孺下陈蕃之榻
俊彩星驰
宾主尽东南之美
主宾盛宴:都督阎公之雅望------躬逢胜饯译:第二部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译文: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译:第二部分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译文: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分析第二部分交代时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描绘秋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赴阁途中:俨骖鲱于上路------得仙人之旧馆
楼阁四周山水:层峦耸翠------列冈峦之体势
登阁 远眺所见:披绣闼------声断衡阳之浦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译:第三部分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译文: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译:第三部分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译文: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分析第三部分赞美与会者: 遥襟俯畅------二难并由宴会引出感慨:穷睇眄于中天------识
盈虚之有数
抒发身世之感: 望长安于日下------奉
宣室以何年
引用典故抒怀: 呜呼------岂乏明时
勉励自己守节不变:所赖君子安贫------
岂效穷途之哭译:第四部分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译文: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译:第四部分呜呼!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译文: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分析第四部分写自己报国无门之情怀:勃------慕宗悫之
长风
写路过滕王阁的原因及与会的喜悦:舍簪
笏于百龄------喜托龙门
借典故表明自己愿意作诗:杨意不逢------
奏流水以何惭
再赞盛会表作序旨意:呜呼------各倾陆海
云尔
滕王阁诗:滕王高临江渚------槛外长江空
自流色彩变化之美寒潭清暮山紫层峦耸翠飞阁流丹青雀黄龙彩彻区明远近变化之美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山原盈视 川泽骇瞩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上下浑成之美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落霞孤鹜 秋水长天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落霞
秋水不见长安之叹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兴尽悲来志尽悲来舍簪笏
奉晨昏名句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和谐,想象自然生动,色彩明丽。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王勃把这种景象用对偶句的下句来表现,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野鸭,构成色彩明丽的画面。
前人又曾指出,王勃的句法出自最后两句,但最后两句都显得雕琢造作,意境也不如王勃的优美动人。庾信的落花与马射队伍中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联想欠自然。王勃写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超出前人甚远。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名句欣赏:描画出眼前晚景,秋意极浓。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话把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霭加以对比;先写近水,后写远山,描写的景物显出层次,一个“寒”字体现出球的特征,抒发出秀美山川给人清爽的感觉。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仅用十六个字就形容出台阁建筑的壮丽。“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用夸张的笔法突出楼之高,水之深。“翠”本是翠绿的琉璃瓦色,这里借指瓦,突出了颜色鲜艳悦目。“飞”字描绘出阁道高耸如鸟之欲飞,“流” 字形容彩画势形貌。名句欣赏:名句欣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词类活用
???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
??? 3、腾、起:腾蛟起凤()
??? 4、屈:屈贾谊于长沙()
??? 5、窜:窜梁鸿于海曲()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8、美:宾主尽东南之美()词类活用
???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 8、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解释红色词语含义
1、台隍枕夷夏之交
2、时维九月
3、序属三秋
4、俨骖騑于上路
5、披绣闼
6、山原旷其盈视
7、声断衡阳之浦
8、遥襟甫畅
9、逸兴遄飞
10、气凌彭泽之樽
11、天高地迥
12、识盈虚之有数
13、命途多舛
14、恭疏短引
15、一言均赋重点字词
1、台隍枕夷夏之交 (动词,倚,据)
2、时维九月 (介词,在)
3、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4、俨骖騑于上路 (形容词,高)
5、披绣闼 (开)
6、山原旷其盈视 (形容词,远)
7、声断衡阳之浦 (名词,水滨)
8、遥襟甫畅 (副词,刚,顿时)
9、逸兴遄飞 (副词,迅速)
10、气凌彭泽之樽 ( 动词,超过)
11、天高地迥 (形容词,远)
12、识盈虚之有数 (名词,定数)
13、命途多舛 (形容词,乖违,不顺)
14、恭疏短引 (书写)
15、一言均赋 (动词,铺陈)
一词多义
???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一词多义
???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④聊乘化以归尽()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④不忍穷竟其事()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且:
?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
?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成语积累?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成语积累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文言实词
“常见实词” ,我们以课本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文注释中的实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 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偏义复词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⑴张良出,要项伯。: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书送于庭: ⑷如有司案图: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⑺赢粮而景从:
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邀”,邀请。通“捧”,用手托。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通“按”,察看。通“穆”通“熟”,仔细。通“影”。通“授”,讲授。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若能以吴越之从与中国抗衡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余叩所以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爱人(女方)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缘故 (名词) 。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古义:用来,靠它来。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旦日,卒中往往语
9、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先帝不以臣卑鄙
1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今义:读书用功或肯动脑筋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古义:鱼和肉 今义:鱼的肉古义:出身低微,地位鄙贱。今义:品质恶劣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 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依仗,凭借)(辜负,对不起)(违背)(使...承担)(背着)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派)(出使)(让)(使臣)(白白的)(只,只不过)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父母:父亲和母亲,这里专指母亲。弟兄:弟弟和兄长,这里专指兄长。1、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 )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③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⑤古之遗爱也(恩惠)
⑥爱而不见,搔首踯躅(喜欢)⑥ ⑥隐藏,躲 反馈练习:2、指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侯
C、秦王大喜,传示美人及左右
D、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古义:指出,给人看。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品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肴山以东、函谷关以西
今义:山东省
古义:妃嫔
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
今义:读书用功或肯动脑筋
3、指出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小知不及大知: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C、三餐而反: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猥不敢相烦
通“消”,消散通 “智”,智慧。通“返”,返回。通“褥”,草席。无:通“毋”,不要 C4、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 )
①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③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⑤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⑥期年不听朝(通“潮”)
⑦坐南朝北(对、向)
⑥ ⑥朝政 5、下列加线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渌水荡漾清猿啼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拉)(牵,拉,引申为掉转)迫近凄清清脆险要的地方稳定、稳固D6、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 )
①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②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④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⑤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⑦大礼不辞小让(推辞)⑦ ⑦讲究,计较 完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15-16题。
滕 王 阁 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5. 从上述三首诗中各找出一句与“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同属主谓结构的对偶句:
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理解三诗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简述理由):
① 从诗的格律形式来看,三诗有何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诗的立意内容来看,哪两首更为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从诗的主题来看,哪一首更切近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楚东南坼三首都是律诗。八句四联,双句末尾押韵。王诗和崔诗更为接近。因为都表达出了物是人亡、繁华不再的感慨。杜诗更接近现实。写出了自己的贫病交加和国家战乱的忧患色彩变化之美寒潭清暮山紫层峦耸翠飞阁流丹青雀黄龙彩彻区明远近变化之美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山原盈视 川泽骇瞩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上下浑成之美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落霞孤鹜 秋水长天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新长征(组诗)??? 教师篇 ??? 教师不怕教学难,一心一意搞教研。??? 课程改革腾细浪,自主探究掀波澜。??? 绿色教育人心暖,团结协创为明天。??? 一日为师终为父,师生情深到永远。??? 学生篇??? 学生不怕功课难,书山题海只等闲。??? 四书五经腾细浪,奥林匹克学不烦。??? 减负高效人心暖,素质教育百花艳。??? 更喜远程教育网,自主创新尽开颜。??? 家长篇??? 父母不畏教子难,千辛万苦只等闲。??? 苦口婆心讲道理,知心话儿说不完。??? 无微不至人心暖,拳脚相夹心胆寒。??? 更到升学分配时,功成名就尽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