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一剪梅 李清照 品意象析感情
自主预习
(一)、字音认读
1.玉簟秋( ) 轻解( )罗裳( )
2.玉簟秋(diàn) 轻解(jiě)罗裳(chánɡ)
(二)、词语积累
1.红藕香残玉簟秋
簟:竹席 秋:秋凉
2.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空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
3.花自飘零水自流
自:自在
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下:名词用作动词,消失
上:名词用作动词,绕上知人论世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李清照(1084-1155)以南渡为界,
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明快妍丽,如《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词风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如《声声慢》《武陵春》。李清照(1084-1155)知人论世 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可惜新婚不久,赵明诚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知人论世倾情感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诵读节奏:倾情感知你从诗词感受到了什么?请找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眼。倾情感知独 相思 愁忧伤本词由哪些意象构成,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来表达这种相思之愁的?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借“石灰”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高洁的理想
诵读赏析意象:物——香残红藕、玉簟、兰舟、锦书、雁、月、西楼、花、水
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确:诵读赏析小组讨论 你认为哪个意象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为什么?诵读赏析
红藕香残 点明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 离 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感到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含有青春易逝、 红颜易老之意。诵读赏析玉簟 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更为密切, 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衰败 凄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独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其映衬对照出: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诵读赏析孤寂 忧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字、月和西楼三个物象组成一个场景:大雁列队归来,月光洒满西楼。
以乐景写哀情:
凄凉 哀愁诵读赏析花自飘零
水自流水容貌如花,时光如水,落英纷纷,流水匆匆
用自然界没有情感体验的落花、流水来衬托、暗示作者内心的“闲愁”诵读赏析孤寂 衰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诵读赏析“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通过红藕、玉簟、兰舟、雁和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凄凉、哀愁的画面,表达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寂寞和对丈夫的相思之苦。品意象、析情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拓展延伸意象的叠加,描绘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游子怀乡思家 《 恋 》
朱红
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灯火。
我是优游的天鹅,你就是湖泊。
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
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魄。
……
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
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呀,我的祖国!拓展延伸对祖国的爱恋流水、花、月、夕阳、鸿雁、松、梅、竹、菊 任选以上三种意象,写几句诗词或一小段文字,能准确地用所选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拓展延伸1、知识加油站:背诵全词并阅读李清照的相关作品。
2、作业(1)在理解全词感情内涵的基础上,将原词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2)比较阅读《声声慢》和《一剪梅》。
作
业再见!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看看范仲淹所写之愁与李清照之愁有何不同?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业李清照(婉派约)词作特点语言特色: 清丽典雅艺术风格:婉转含蓄题材内容:离愁别怨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眉上愁云刚消,却又上了心头。倾情感知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船上。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 花已飘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种相思,分成两处闲愁。这种闲愁实在无法消除,1、代指书信;
2、渲染气氛,表现环境的悲凄;
3、寄予浓浓的相思之情;
…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 ·月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诵读赏析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诵读赏析例句: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仿写:离愁是
幸福是
欢乐是
悲伤是
爱是 阅读下面的例句,试用一种意象表达自己的一种感情。我诉我心 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
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其映衬对照出: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这样的愁,怎能排遣得了呢?玉簟 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更为密切, 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与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与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就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诵读赏析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离愁是 一堆剪不断的乱麻。
幸福是 妈妈雨中送来的雨伞 。
欢乐是 蛋糕上甜蜜的鲜奶油。
悲伤是 逆流的河。
爱是 大手牵小手的背影。
诗词“四读”法读通:读得准确通顺
读顺:读出诗词节奏
读懂:读懂诗词意思
读活:读出诗情诗景 倾情感知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瘦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伤神,一株苍老的大树上紧紧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地鸣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