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风筝》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风筝》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19 21: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风筝风筝鲁迅
学 习 目 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简历,积累文中生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3、品读优美的语段,理解文中蕴含的感情。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苦心孤诣 模样 蜈蚣 惩罚 伶仃 嫌恶 可鄙 虐杀 什物 惊惶 宽恕 丫杈shíhuáng shùchàlíng dīngxián wùbǐnüèyìmúwú gōngchéng读一读加油吧!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什么感受?2.思考:“我”对弟弟放风筝的态度是怎的?品读课文1、结合课文理解:看到“远处有一二处风筝浮动”,就
感到“惊异和悲哀”,“惊异”是为什么? “悲哀”是为
什么?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
3、 “对于精神虐杀的一幕”,“我”是如何弥补的?
巩固练习:(根据课文填空)
1、——————憔悴可怜模样.
2、——————严冬的肃杀。
3、呆看着——————出神。
4、——————,他惊呼;——————,他高兴得跳跃。
5、———恍然大悟似的,——————。
6、论——————,论——————,都—————。角度一:文章刻画的两个人物。弟弟我神态:
动作:
心情:探究: 1、为什么极力刻画弟弟入迷的情态?
2、如何评价“我”的行为?见课文角度二:我看了一本外国评论儿童的书后的反映?沉重------希望补过--------乞求宽恕------沉重 1、可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从弟弟的反映中可看出他有什么美德?
3、在人际关系中,你会怎么处理亲人、朋友之间的
误解和冲突?
探究: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 角度三:景物描写 ? 首尾呼应:开头(由实入虚)北京的风筝------故乡的春天 结尾(由虚入实)回忆中的春天-------现实的严冬探究:1、描写现实的严寒有什么作用?2、描写故乡春天的美有什么用意?浓浓的兄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