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8-11 15: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基础闯关全练
知识点一 水的三态变化
1.某同学对不同状态的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气、液、固三种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是一样的
B.气态水分子质量小,液态和固态水分子质量大
C.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
D.气态水分子间有间隔,液态和固态水分子间没间隔
2.一定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主要是因为( )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C.水分子不断运动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知识点二分子
3.(2016山东淄博高青期末)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水的味道,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自身有能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 )
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气密性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两支),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人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孔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2-1-1所示),针筒里的 (填“空气”或“水”)容易被压缩,原因是 。

能力提升全练
知识点一 水的三态变化
1.(2016山东威海文登期中)液态的水煮沸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对水分子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增大
B.运动速率加快
C.数目增多
D.间隔增大
2.(2015浙江湖州中考)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2-1-2所示。


下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知识点 二分子
3.(2016山东威海文登期中)用体温计测体温时,随温度的升高,其中的水银柱会上升。其原因是( )
A.其中的粒子体积增大
B.其中的粒子间间隔增大
C.其中的粒子质量增大
D.其中的粒子分解成更多粒子
4.(2015四川攀枝花中考)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液态水凝固成冰,所占体积变大---------分子变大
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5.图2-1-3和图2-1-4是设计的两个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在图2-1-4的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提示: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1)图2-1-4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2-1-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在图2-1-3中的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三年模拟全练
1.(2016山东淄博周村萌水中学期中)学习了化学,要从微观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序号
事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以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CO2分子很小
C
6000ml氧气加压能装到40ml的钢瓶中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2.(2016山东泰安新泰期末)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物质,用我们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
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
于化学变化
3.(2014山东淄博实验中学月考)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
A.汽油、酒精必须密封保存
B.把蔗糖放入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变甜
C湿衣服晾在太阳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
D.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
4.(2015山东烟台期中)把分子的几种基本性的选项字母填在相应内容的括号内。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E.分子的质量非常小
(1)将一滴红墨水滴到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慢慢变红
(2)可将大量的氧气压入钢瓶中。
(3)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32个分
(4)氧气能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却能灭火
(5)构成水的每个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kg
(6)放入了蔗糖的水有甜味,但放入了食盐的水却是咸
五年中考全练
1.(2015山东济宁中考)“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5山东菏泽中考)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3.(2014山东潍坊中考改编,15,★☆☆)如图2-1-5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试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
(提示: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氨气。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选项
现象
解释
A
a烧杯溶液变红色
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
B
a烧杯溶液变红色
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C
b烧杯溶液为无色
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
D
b烧杯溶液为无色
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
核心素养全练
1.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2.(2015湖北武汉中考)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2-1-7)进行了改进。如图2-1-8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2-1-7、图2-1-8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1-8比图2-1-7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2-1-7和图2-1-8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1-8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 ③⑤ D.④⑤
3.常温下,将体积大致相等的水和酒精(密度:0.789g/cm3)依次缓缓注入图2-1-9“细颈”容器(容量瓶)中,注满后立刻塞紧塞子并振荡,然后静置片刻,容量瓶细颈上部有空柱形成。实验发现,若水和酒精的注入先后顺序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形成空柱的长短也不同。何种加液顺序形成的空柱较长?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