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采集的三种主要途径:数码相机、扫描仪、下载等,要和学生探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采集图像的途径。数码相机以及扫描仪的使用,由于数量不足,主要采取操作示范教学,也可以让学生代表模仿操作,进行指导来教学。
图像的加工和合成使用了Photoshop软件,按照教学范例,Photoshop的一般功能都在学生应该掌握之中。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采集的图像存在哪些问。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画图、金山画王等图像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像编辑能力;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通过对“图像的加工”一节的学习,掌握Photoshop的打开、选择、移动、色彩调整、旋转、滤镜、关闭等操作。让学生学习解决某个问题的某些步骤,最后让学生对加工前后图像进行比较。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获取图形、图像的采集工具类型,能合理地选择图像加工工具进行图像设计,体验利用图形、图像表现主题意义。初步掌握对图像信息的一些基本处理技能。
过程、方法目标: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学和互助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生活的美,设计加工图像,增强审美能力,充分认识图像信息在信息交流中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掌握Photoshop中图像加工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难点:利用软件工具设计表达信息的图像
六、课时:1节课
七、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上机实践。采用有趣的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在指导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要发掘典型便于评价。
八、教学过程
(一)、获取数字化图像的途径:
?1、数码照相机
优点:无需胶卷、冲印、即拍即见、便于编辑传输。
数码照相机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将照片影像输入电脑保存,这样不用担心时间长了会变色,而且还能使用专门的照片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中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补,使照片更加趋于完美。
2、将传统照片数字化
传统照片的工作原理:通过感光材料的化学反应来产生影像,通过光学原理来编辑图片的。
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在计算机中,图像都是以数字的形式来记录、处理和保存的。 3、从网络或其他数字化资源库中获取需要的图像素材
(二)、图像的加工
用多媒体工具获取的图形、图像并不能表达主题内容,必须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加工处理,方可获得符合要求、贴近主题的图形、图像。
简介photoshop CS:
photoshop CS是由美国Adobe公司开发功能强大的图像编辑工具,最早产生于苹果公司的Macintosh平台上,后被移植到PC机的Windows平台上。它将选择工具、绘画和编辑工具、颜色校正工具及特殊效果功能结合起来,使用多种彩色模式对图像进行编辑处理。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目前是蓝苹果机和PC机上最流行的专业图像处理工具。
Photoshop的工作界面:
菜单栏、选项栏、工具箱、工作区、调板、选择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
绘画工具:画各种图形工具
如果需要对保存过的图像进行修改,必须保存为“*.psd”格式,这样可以保留多个图层。(注:psd的存储空间很大,大者一般是几十兆)。
如果想把图片的存储空间设置很小时,一般选择“gif”或“jpeg”格式。(当图像处以这种格式下,所有图层被合并成一层,并且锁住,不能再进行修改)。
(三)、 师生活动:
实践体验在操作过程中理解 Photoshop 的合成数字化图像的原理,掌握Photoshop 常用的选择工具、文字工具、滤镜的使用。
1、引入—修复图像----并直接导入新课.
演示操作:学生示范如何利用Photoshop对图像进行加工。
?
?
2、学生练习操作一公益广告:
步骤:(1)、在 Photoshop中打开采集到的图片?
?
(2)、利用剪切组制作出水纹质地的文字,与沙漠背景形式强烈的对比,提醒人们节约用水。
?
老师对学生的图片处理操作进行指导,并对学生提出的新想法或制作方法给予解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学生创作练习:
从服务器上下载图片素材,任意挑选3幅(或以上)图片,,注意要用Photoshop中合适的工具,加工图像。
创作一、奥运
创作二、学校
参考课本中“图像的加工”部分,实践其中的操作
遇到问题:互助+询问老师
问题解决:结合美术学的虚实、空间等概念,使合成图像达到最佳效果.
问题发现:大小比例、布局、色彩处理不完美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作品互评:展示三幅学生作品,由全体学生进行作品评价
精品赏析:部分优秀作品优秀作品的特点:
(1)、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向上,贴近时代
(2)、作品具有美感,大小比例适合,色彩搭配融合,布局合理
(3)、构思新颖,有创意.
【教学反思】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教师提出目标要求、学生互助探索完成任务、评价完成效果”——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现在较为常见、也是较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实验操作课”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与动手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所以在设置任务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任务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2、示范操作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探究学习。
3、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巩固学习、取长补短、检验教学效果等,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评价方式是决定教学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简单问题的评价,一般采取学生自评(例如是否完成某项操作);对于需要讨论的问题,采取互评的方式(例如对一个作品优劣的探讨);对一些高层次、理论总结性的评价,一般采取教师点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