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打包7套)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打包7套)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11 17:35:32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单元学习总结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内容索引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1)主要内容: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线索梳理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指导思想:由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发展为“三民主义”。
(3)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
(2)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3)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重点突破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各个派别的比较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答案√解题规范
一明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抓关键: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三析选项推理型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推理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高分策略指导本课结束课件25张PPT。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①鸦战前后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深②坚船利炮惊醒了有识之士③“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1)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近代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收集西方信息;
②设译馆,编译西方书报,如:
《四洲志》《华事夷言》;
③仿制西方战舰;
 为什么说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自主学习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2)魏源?自主学习 ①该书核心思想是?
②这一思想含义、目的、意义?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直接目的:抵御外来侵略意 义:启发了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视野去关注和认识世界。为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3.评价林则徐、魏源(1)进步性(2)局限性 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他们开一代风气之先河,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于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没有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③洋务派形成,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1.背景:(地主阶级洋务派)2.含义: 在坚持中国君主专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4.目的: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5.实践:洋务运动3.代表:冯桂芬、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伦理纲常西方先进科技根本手段挽救封建统治目的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思考: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争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比较:
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①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也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②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有利于教育的现代化
③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的破产6.作用:相同点: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三、维新变法思想 看图思考:哪些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19C90年代)民族纺织业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1.背景:维新: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2)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奠定了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 其理想和政治主张在《大同书》中有体现。代表作:《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其先进思想被梁启超称作“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发”。2、代表及思想主张:梁启超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新小说》杂志,与孙中山等革命者来往密切。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通议》 ?这则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主张?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兴民权、设议院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严复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称他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第一人。
1898年出版了《天演论》一书,利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宣扬社会进步理论、阐述变法的必要性。
严复所宣传的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把生物进化论引进到社会政治领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主张兴民权、设议院3、变法图存
4、发展资本主义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借经学、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国家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改变封建专制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西方的先进技术西方的政治制度爱国救亡运动爱国救亡运动、资本主义改良运动(5)利于传播资级革命思想3.作用(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2)是爱国的(3)是进步的(4)具有启蒙作用——挽救民族危机——走资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局限:反封建不彻底,遗留了革命任务比较维新派与抵抗派救国方案的异同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结果都失败根本目的:前者发展资本主义,后者维护封建统治
学习西方的内容:前者学习制度,后者学习技术
代表阶级利益不同:前者资产阶级,后者地主阶级异:?自主探究谢谢观看!课件32张PPT。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识记“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和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个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3.认识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突破封建社会传统的自大、无知的自闭状态,正确了解世界大势,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基于当时反侵略的现实需要,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等知识。问题探究:
结合以下材料概括“开眼看世界”的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苦读经书,不过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传统的华夷文化观:天朝上国 贵华夏 贱夷狄第一次鸦片战争1.背景(1)晚清封建社会晚期 ——危机四伏(3)西方资本主义崛起 ——侵略扩张(2)鸦片战争 ——惊醒志士2.主要代表: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设立译馆,翻译夷书;①虎门销烟,并积极抗英;④仿制西方先进军事武器。林则徐(1785--1850)③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魏源 《海国图志》 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序》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目的以及“师夷”与“制夷”的关系。含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
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3、开眼看世界的影响:①为抵抗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林则徐开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
②林、魏开眼看世界的思想逐渐形成一股社会思潮。(1)积极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性,没有真正付诸实践。(2)局限: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①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内忧)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经济侵略(外患)2.含义:“中学为体”是以封建纲常伦理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 (目的)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制度西方先进科技根本手段目的:挽救封建统治军事工业
(军器)设立学堂
出国留学
(人才)民用工业
(交通资金
燃料)创办新式海军军事近代化经济领域思想领域3.实践: 地主阶级
林则徐、魏源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康、梁、严
资产阶级维新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 学器物(技术)学制度1、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70、80年代)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
②洋务运动的展开,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政治)
③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思想)(1)背景:三、维新变法思想(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2)代表人物——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王韬(1828 -1897)郑观应(1842-1922)经济 —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3)主张: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
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4)评价: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 经济上:发展近代工商业,进行商战; 政治上:改良政治,维新变法; 文化上:发展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想一想:在郑观应看来,该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甲午中日战争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重,洋务运动的失败;
③文化:西学的不断传入。(1)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主张: 继承早期维新思想; 借助经学、孔子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变法康有为的代表作及主张: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减小变法的阻力;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梁启超代表作及主张: 代表作:《变法通议》
主 张:
抨击君主专制,宣传伸民权、 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
主张主权在民代表作:翻译《天演论》 严复的代表作及主张: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批判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反对宗法等级观念。《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天演论》借助经学、孔子宣传变法,主张君主立宪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用民权否定君权批判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宗法等级观念。(3)特点①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③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推动了戊戌变法。(4)影响: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
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②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③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鸦片战争后第二次
鸦片战争后甲午战争后器物制度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课堂总结课件38张PPT。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空坐标学习本单元,一要与当时的世界形势相联系,了解列强侵华、西方先进思想传入及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二要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相联系,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三要注意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明确“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学习指导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英国鸦片走私船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
(2)清朝君臣对“ ”的情况一无所知。
2.表现
(1)林则徐
①成就:编译出《 》《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岛夷四洲志(2)魏源
①成就:编撰出《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 ”的思想。
②作用: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世界形势知识点拨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历史作用
(1)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2)既体现了对封建王朝的维护,也包含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与否定,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1.阅读教材P68“历史纵横”思考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做法和建议为什么会遭到顽固派和皇帝的反对?提示提示 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不了解世界形势;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思想的影响。2.教材P69“资料回放”的材料中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其含义是什么?提示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含义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抵御外来侵略。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
2.内容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 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自强纲常伦理3.目的
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5.意义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中体西用”思想
(1)积极性:“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
(2)局限性: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3.思考下面漫画反映了什么思想主张?其实质是什么?提示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中体西用”)。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提示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 、郑观应等。
(3)主张
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 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制度。
(4)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王韬自然科学君主立宪2.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
(1)康有为:①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②他撰写的《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③以《_____
》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2)梁启超:发表《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3.实践
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但很快就失败了。
4.作用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早期维新思想比洋务派的思想有哪些突破?在政治上提出怎样的主张?提示 突破:不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示5.下面的漫画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提示 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
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提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地主阶级新思想答案1.地主阶级抵抗派
史料 ……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
[教你读史]
划线部分说明魏源认为西方比我们好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战舰,二是枪炮,三是士兵训练方法。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学习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层面。
[问题思考] 史料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其学习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答案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洋务派
史料 ……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
[教你读史]
划线部分句子说明“中学”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问题思考] 史料中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这种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什么?答案 思想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影响: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迈出了近代化进程的第一步。答案 史论总结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特点
(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主题二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史料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①,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救亡决定》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②,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教你读史]
①“皆以变法而强”说明康有为强烈要求变法图强。
②“勿去旧衙门”等措施反映出康有为畏首畏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问题思考] 对比康有为《救亡决定》和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答案 变化:史料第一段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而第二段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
原因:一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答案 史论总结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2.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爱国性质,而且宏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解析 把握材料关键词“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A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
B、C、D三项均符合“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B项为最初觉醒。解析12345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说洋务运动:(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
A.政治体制 B.军事技术
C.生产技术 D.思想文化答案√解析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认为西方的优势是技术,所以自强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里的“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西方的军事技术,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解析12345解析 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是指发展民族工商业,属于经济领域,A、C两项的“练兵”“造炮制船”属于军事领域,
D项“社会经济组织”属于政治领域,
故符合题意的是B项。3.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是
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
B.“十万之豪富,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答案解析√123454.(2018·江西南昌二中测试)“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所蕴涵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B.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C.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
D.儒家学说是其指导思想答案√解析 由“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可知该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解析123455.林则徐提出要学习外国的时候招来朝野“汉奸”的骂名,此后的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都背过“汉奸”的骂名。上述人物被骂成“汉奸”,是因为他们一致主张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答案解析√解析 A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只符合康有为、梁启超;
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D项只符合康有为、梁启超。12345本课结束课件25张PPT。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探究: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书本内容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一、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①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政治黑暗。材料二:②经济上:一战期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材料三: ③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和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材料四: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④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①政治:1.背景②经济:③思想:④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和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2.标志:3.口号:民主与科学民主就是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观察事物,树立科学精神。4.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思想革命);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5.代表人物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材料一:五四时期的报刊●阅读下列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材料三:1818年李大钊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由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研究号”,刊出了一系列介绍马克思生平及其学说的文章。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材料四: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材料五:●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6.影响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 ① 的影响(国际因素) ② 运动的影响 (国内因素) ③ 运动的促进 (国内因素)2.代表人物:李大钊 陈独秀 毛泽东 李达俄国十月革命五四新文化代表作品: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李大钊 周恩来在天津组织觉悟社,
并出版《觉悟》杂志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3.传播方式 ①发表 ,介绍马克思主义 ②成立 ,研究马克思主义③创建 ,宣传马克思主义④出版刊物,主要有《劳动者》《劳动届》《劳动音》文章社团党的早期组织4.意义: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俄罗斯研究会(湖南)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列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谢谢观看!课件19张PPT。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直接原因1.背景根本原因一、新文化运动(1)标志:2.兴起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序幕。(2)代表人物兼容并包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3)活动基地和阵地活动基地活动阵地(4)核心思想:民主与科学ScienceDemocracy民主科学(德先生) (赛先生)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5)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的内涵
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
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
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
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
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
科学知识,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
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打倒孔家店”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1917年《新青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摘自《狂人日记》
(6)历史影响
①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动摇其正统地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是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
②打击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专制主义;
③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
④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⑥推动了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⑦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并培养了骨干力量。(7)局限:(犯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
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②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时间: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
2.条件: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地位;
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的客观要求3.概况①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②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组建早期共产党组织
④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探究:
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结果怎样?派别: 主张:
维新派——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新旧思潮激冲突,青年杂志运动起,
陈李胡鲁做代表,民主科学摇大旗,
十月革命炮声响,马克思主义新时期,
人们思想大解放,文化运动载史册。课堂小结谢谢观看!课件37张PPT。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内容索引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新青年》的诞生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 有了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3)思想方面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②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一股 的逆流。资本主义尊孔复古2.诞生
(1)诞生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 》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敬告青年1.观察下图漫画,思考为什么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提示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提示二、新文化运动
1.内容
(1)新文化运动提倡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 。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倡 ,反对旧文学。
2.意义
(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民主与科学旧道德新文学封建思想马克思主义巧学妙记 新文化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中心:北京大学。
二大口号:民主、科学。
三大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四大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2.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提示 (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3)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提示3.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提示 民主与科学。提示4.新文化运动期间,为什么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示 (1)孔子是历代君王塑造的精神偶像,儒家学说则成为专制统治的灵魂,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1)国内: 的开展。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表现
(1)五四运动前
①人物:李大钊。
②成就: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新文化运动庶民的胜利(2)五四运动后
①理论: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组织: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实践: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劳动界》《 》和《劳动音》。劳动者3.影响
(1)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 指导中国革命。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思维点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提示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提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1.背景
史料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教你读史]
“精神界根深蒂固”指的是辛亥革命后,封建伦理道德等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答案[问题思考] 史料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答案 原因:革命不彻底;封建伦理道德根深蒂固。
旗帜:民主与科学。2.内容
史料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问题思考] 史料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答案答案 看待:陈独秀认为以孔教为核心的儒学不适应当时的中国,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儒学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意义:对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有进步意义。3.影响
史料一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
——1919年《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史料二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问题思考] (1)据上述史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答案答案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史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
[问题思考] (2)史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有何局限性?答案答案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史论总结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民主主义思想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青年杂志》报刊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儒家传统礼教,倡导民主共和,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3.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018·中山纪念中学检测)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B.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C.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D.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答案解析√12345解析 由“民国四年”的时间信息可知,这是1915年的漫画。1915年,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打破这种禁锢,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A、B、C均不符合史实。123452.(2018·扬州模拟)陈独秀曾写道:“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材料中的“义旗”指的是
A.《青年杂志》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狂人日记》答案√解析 《青年杂志》为陈独秀创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故A项错误;
《文学改良刍议》为胡适的作品,主题为文学革命,故B项正确;
《文学革命论》为陈独秀的作品,故C项错误;
《狂人日记》为鲁迅所著,故D项错误。解析12345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解析√12345解析 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A、C两项属于辛亥革命的功绩;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排除D项。123454.(2018·银川一中检测)曾有人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随着……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B.引进西方学说
C.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D.提倡文学革命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弊端。由“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等信息可知,作者把新文化运动看作思想混乱的重要原因,故选C。解析123455.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推论是答案解析A.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12345解析 据表格中文章的数量可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量最多,这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一股强大的思潮,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中“唯一途径”“都是”“最关心……礼仪”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当时史实或表中所给信息。12345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