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二节《磁感应强度》课件+视频+说课稿(共21张PPT) (共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二节《磁感应强度》课件+视频+说课稿(共21张PPT) (共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11 16:35:53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3.2 磁感应强度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1、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大小及其单位。
2、能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电场的方向正试探电荷的受力方向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一、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思考: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能否从小磁针受力的情况来研究?不能。因为N极不能单独存在,因而不能用测量N极的受力情况来确定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电流元:很短的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I与导线长度L的乘积IL叫做电流元。方法:用检验电流元来研究磁场强弱。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2.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相同的磁场)(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控制变
量法小组讨论:
1.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与哪些因素有关?3.怎么判断电流受力大小?思考1.怎么改变电流大小?2.怎么改变导线在磁场里的长度?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摆起的角度大小1、保持磁场和通电导线的长度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2、保持磁场和导线中的电流不变,改变通电导线的长度。结论:在通电导线的长度和磁场不变时,电流越大,
导线所受的磁场力就越大。结论:在通电导线的电流和磁场不变时,导线越长,
导线所受的磁场力就越大。现象:电流越大,导线的偏角越大。实验现象及结论现象:长度越长,导线的偏角越大2.定义式: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3.单位:特斯拉(特:T)1T=1N/(A?m)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1.磁感应强度由通电导线的长度、电流及导线受力决定吗?B与L、I、F无关,与场源和该点在场中的位置有关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3.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2.用B=F/IL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导线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要注意两者必须垂直。 物理意义:B是表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描述磁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是矢量。4.你认为电场力(磁场力)在方向上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有何关系?5.若在某一点同时存在几个磁场,则该点的磁感应强 度B如何?若某一空间同时存在几个磁场,空间的磁场应由这几个磁场叠加而成,某点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有:B=B1+B2+B3……(矢量和) ,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运算电场强度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受力方向; 磁感应强度方向与通电导线受力方向垂直。磁无处不在电视机偏转线圈 约0.1T磁悬浮列车 约1T地面附近:
5×10-5T人体器官内的磁场
10-13~10-9T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等于长为L通以电流I
的一小段导线放在该处时所受磁场力F与IL乘积的比值
B、同一根导线,通有相同的电流,受到磁场力大的地方
磁感应强度大
C、因为B=F/IL,所以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
放在该处的导线所受磁场力F的大小成正比,与IL的大小
成反比
D、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磁场中的通电导线
的长度、电流大小及所受磁场力的大小均无关D2、磁场中放一根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通电导线,它的电流强度是2.5 A,导线长1 cm,它受到的作用力为5×10-2 N,则这个位置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解答:3、接上题,如果把通电导线中的电流强度增大到5A,这一点的磁感应强度应是多大?该通电导线受到的作用力是多大?注意:计算时要统一用国际单位。解答:磁感应强度B是由磁场和空间位置(点)决定的,和导线的长度L、电流I的大小无关,所以该点的磁感应强度仍是2 T。
根据F=BIL得,F=2×5×0.01N=0.1N磁感应强度(1) 大小B= (条件:电流I 和磁场方向垂直)(2)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3)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选修3—1第三章《磁场》
第二节《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教版、选修3系列、第3章、第2节《磁感应强度》。
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小组交流与合作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电磁学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而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本章的内容,特别是对磁场性质的定量描述,即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几本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点,是学习“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电磁学中“电磁感应”、“交流电”及“电磁场”的基石,同时磁场知识又在工农业生产和科技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于教材分析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以及应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学生通过对“静电场”的学习,已知道电场强度的定义,包括方向的规定、大小的计算公式等。学生对于比值法定义已有一定的认识,对“磁场有关知识”有一定感性认识基础,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学生已经意识到,在磁场中不同位置,磁场往往具有不同的方向和强弱。同时高二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猜想和实验探究的素养。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电流元的概念、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并得出结论以及通电导线的摆放对其受力大小的影响。
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实验探究磁感应强度的方法,以及比值法定义磁感应强度。
基于上述分析,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其方向、大小、定义式和单位。
2、能运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类比和分析,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2、进一步体会通过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物理与生活相互联系,感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物理世界的和谐联系。
2、相信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经历合作探究过程,领略科学探究中的思想。
教学重点:⑴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⑵应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⑴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⑵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因素。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的做法。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磁感应强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能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就要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得出结论,这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选择借助与电场的类比,促进学生深入认识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定义,以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学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性,实现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给出定义,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下面我就具体谈一下我对本节的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
这一环节通过复习上一节内容,引导学生知道磁现象其实都是,磁场的力产生的现象。从而引出描述磁场力的特性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环节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问题一: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规定
这一步骤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磁感应强度是矢量,然后类比电场强度给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规定。
问题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的探究
第一步,通过复习电场强度的定义,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即类比电场的定义方法来定义磁感应强度。
第二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试探电流元”,而不是用“试探磁极”来研究磁感应强度,通过启发,使学生认识到“试探电流元”可以量化,而“试探磁极”不能被量化。
第三步,引导学生猜想,磁场对一小段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关于磁场对一小段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还跟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间的夹角有关的问题,我通过“磁场的性格”启发学生,要探究作用关系,当然狠狠地打是最好的。
第四步,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几个问题启发学生减小实验误差。
第五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讨论归纳出F=BIL这一等式,启发学生得出比例系数B是一个能反映磁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从而给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环节三、体验成功,巩固成果
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巩固学习成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节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如何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精心设计好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方案,以便凸现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给学生一个充裕的思考问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探究)的时空。教学过程中是否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2、是否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而由学生在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及类比的思维方法归纳出结论,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与已学过的电场知识进行类比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谢谢各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