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11 16:5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为什么熟了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1.足球的运动状态变化了。2.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即形变。问:使物体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是什么?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理解:(1).力的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2).力的相互性:
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同时也一定会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反作用力(3).力的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牛顿 符号:N
(5).力的三要素: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二.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精确) : 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a.线段长短表示力的大小b.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c.箭尾(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
例题:画出小车受F=200N水平拉力的图示A.选择合适的标度B.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作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C.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 50ND.在箭头旁边标上力数值F=200N(2).力的示意图(粗略)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对线段的长度没有精确的要求.F=200N
问: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什么物体施加的?二、重力(一)、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1、重力的大小由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G=mg2、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二)、重心1.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1).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例如: 2.与重心位置有关的因素 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球的重心在球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悬挂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注意:
1.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2.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BC
(3).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
质量的分布有关。
(4).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之上,可以在物体之外。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之间,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3、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质子、质子与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 m。
4、弱相互作用:
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也是短程力。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倍。
?近代物理的观点倾向于认为: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统一的,物理学家们正在为建立大统一理论而努力。但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结论。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 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 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作用,乙 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 3.关于重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就是弹簧秤对它的拉力。B 4.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D1、力的定义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三、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2、力的性质 1、定义2、大小 方向 作用点二、重力1、万有引力相互作用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课后小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