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历史八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入新课中山装末代皇帝剧照剪辫子 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3.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新课探究一.中华民国的创建材 料: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机枢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选举产生参议员。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材 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唐绍仪(左)与伍廷芳(右)南北会谈时合影《走向共和》1.清帝退位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宣统退位诏书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2.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1)外因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
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2)内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派的软弱妥协。(3)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2.主要内容三权分立行政权(总统、国务员)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制衡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
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3.意 义课堂小结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的创建时间:1912年1月1日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选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农历等随堂训练1.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A 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