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静 女《诗经》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一中国诗歌发展史古体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楚辞》(骚体诗)汉乐府、古诗魏晋南北朝五言诗以五言诗为主近体诗唐 诗宋 词元 曲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二、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内容:“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赋
(铺陈叙述)比
(比喻)兴
(起兴)表现手法:★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诗 经 六 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 雎硕鼠???????? 诗经? 魏风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释】①硕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②贯:侍奉也。 “三岁贯女”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女,通"汝",你,这里指统治者。③“逝”读为 誓。“去女”言离去。④“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⑤德:惠也。⑥“直”就是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⑦劳:慰问。 ⑧“之”犹其。“永号”犹长欢。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 四、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 战国时代,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的骚体诗,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对理想的热烈而执着的追求、爱憎情感火山爆发式的自我倾诉、献身祖国的赤胆忠心,都在奔放的辞句、宏大的结构中被容纳。诗人大胆地驰骋想象,糅合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现象与自身遭遇,创造了一个个前无古人的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屈原的作品具有卓越的独特个性。这种浪漫主义特色的形成,同楚国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楚国巫风盛行,朝廷和民间祭祀都“作歌乐鼓舞以娱诸神”。这种带有原始宗教气氛的乐歌,自然是产生浪漫主义杰作的温床。代表作:《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小结: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有人说,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足见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1、“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2、“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评价: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蔽:概括。
无邪:健康向上的。
(既能陶冶人的美好情操,又能催人上进。)《诗经 邶风 静女》bèi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音读:给生字注音,读准字音、句读。二、意读:用符号标注五类文言现象,疏通文意。·②通假字爱③词类活用④古今异义静女其姝美丽助词,做形容词词头,多么
①给重点虚词、实词文下注释⑤特殊句式文雅涕士 贰 其 行通“薆”aì
隐藏,遮掩数→使动,
使……不专一古:眼泪
今:鼻涕⑤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 )省略句莲,花之君子者也秋以为期戍卒叫,函谷举一鼓作气,再(鼓)而(力 )衰,三( 鼓 )而( 力 )竭俟我于城隅课文学习学习第一章 shū sì yú
静 女 其 姝,俟我于城隅。
文雅文静 形容词词头 美丽 等候 在 角落角楼
“多么”
aì xiàn chíchú
爱而不见,搔首 踟 蹰。
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爱=薆(aì),隐藏,遮掩
见=现(xiàn),出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娴静姑娘真可爱,
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
急得抓耳又挠腮。
翻译学习第二章 luán yí tóng
静女其娈, 贻我 彤 管。
美好 赠送 红色 管箫,一说茅草
wěi yuè yí rú
彤管有 炜, 说 怿 女美。
鲜明有光 喜爱
说=悦(yuè),喜爱
女=汝 (rǔ),你,文中代指“彤管”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娴静姑娘好容颜,
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
爱它颜色真鲜艳。
翻译学习第三章 kuì xún
自 牧 归 荑, 洵 美且
从野外放牧的地方 初生的茅草 的确确实
fěi rǔ yí
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特别,稀奇 不译 是
归=馈(kuì),赠送
匪=非,不是
女=汝,你,代指荑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郊野采荑送给我,
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
美人相赠厚情意。翻译课堂检测按规范格式写出本诗的七个通假字。
不看书解释以下词语的含意:
俟:
城隅:
踟 蹰:
炜:
自:姝:
娈:
贻:
怿:
洵:
1.爱而不见:“爱”通“薆”(ài),隐藏,遮掩。小结:归纳本课的通假字“见”通“现”,出现、看见。2.说怿女美:“说”通“悦”,喜欢。“女”通“汝”,你,代彤管。3.自牧归荑:4.匪女之为美:“归”通“馈”,赠送。“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代荑草。2.解释下列加点字:美丽美好赠送喜爱诚然俟:
隅:
踟 蹰:
炜:
自:
等待
角落
心里迟疑
要走不走的样子
鲜明有光的样子
从
主 题这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分析鉴赏读完《静女》,思考:
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内容?男女约会图 人物形象 憨厚
痴情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邶风·静女诗歌中有没有“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请找出来并简要赏析。
如果从人物描写的手法而言,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
铺陈叙述。
比:“以彼物喻此物”。
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由描写其他事物来使人产生相似或相关联想,再引起主题。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点击链接 邶风·静女 1.赋的手法。(第一节) 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2.比的手法。 “彤管”、“荑”。 荑。物微而意深,寄托着女子一片真情。邶风·静女 1.细节描写。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心理描写。
一往情深和诚挚、痴迷之心。邶风·静女《静女》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与恋人约会情景。全诗共三章,一章重在写场景,两章重在写心理。描写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表现男子对姑娘的深情。
小结(一)主题立意(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描写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表现男子对姑娘的深情。(二)艺术特色:1.人、物、情结合。(托物抒怀)2.重章复唱、双声叠韵的运用。3.巧选细节,心理活动细腻传神,风格朴 实。作业:翻译《静女》,尽量写成现代诗的形式。 如:五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七言诗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 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静 女
那娴静淑美的可人儿,
与我相约在城隅一角。
我如期而至却不见佳人倩影,噢,那伊人赠予的荑草啊,
还散发着她身上的香气,
沁入我的心怀。
问我为何如此痴迷?
只为那红颜醉!那娴静淑美的可人儿,
赠予我朱丹管萧。
那红润光艳的色泽,
折射出你那娇红两靥。
而那管萧的乐音,
则犹如你的歌声,
在我心底
声声脆心里踟躇徘徊,只得翘首凝眉。 静 女
如月光般静静流淌着的美,
多么文雅的女子啊,
到底连同她的美在哪里躲藏着呢?还有那带着野外芬芳的白茅草,
它是如此特别而美丽。
然而,他一切闪光并非由它,
只因赠送女子的脉脉情意。如怒放的花朵般夺目的美,
多么美好的女子啊,
那曾从她手中接过的艳红闪光的管萧,
仿佛跳动着她恬静的影子。
在这荡漾流动的红光中,
我醉了,醉了。只有我独自一个心茫茫而徘徊于边城上,
在一片寂静中挠发苦苦等待。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