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莎士比亚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别轻言放弃 无知乃是罪恶,知识乃是我们藉以飞向天堂的翅膀。请热爱知识,知识会改变命运。 为了一去不复返的灾祸而悲伤将会导致新的灾祸。 让昨天成为昨天,活在当下。 环节一、欣赏并点评名言环节二、了解莎士比亚及作品影响力 1564年4月23日出生,默默无闻。1616年4月23日去世,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 。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莎士比亚作品简介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 《无事生非》历史剧:
《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 《理查二世》
《理查三世》 《约翰王》
传奇剧:《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辛白林》
宁可不要 100个印度,
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英国谚语莎士比亚故乡5 2 年
成就一个时代世界读书日 1616年4月23日,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和维加相继逝世。西班牙人民为了纪念他们热爱的文学巨匠,每到4月23日(圣乔治节)这一天,当地妇女就赠给自己的爱人一本书,男人们则回赠一朵玫瑰,这种习俗逐渐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流传开来。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正式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并在1996年更名为“世界读书日”(又名“世界图书日”、“世界书香日”、“世界阅读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会广泛开展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以此鼓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去发现读书的乐趣。 4月23日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
※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 《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剧本。环节三、浏览,理清人物关系,了解矛盾冲突 剧中的人物关系哈姆莱特
克劳狄斯
乔特鲁德
霍拉旭
奥斯里克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
奥菲利娅(丹麦王子)(丹麦国王、哈姆莱特叔父)(丹麦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哈姆莱特之友)(丹麦朝臣)(波洛涅斯之子)(丹麦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莱特女友) 剧中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克劳狄斯 :
哈姆莱特----乔特鲁德:
克劳狄斯----乔特鲁德:
波洛涅斯----哈姆莱特:
奥菲利娅----哈姆莱特:
雷欧提斯----哈姆莱特:
名为叔侄,实为仇人。母子,但有母嫁仇敌的隔阂。原为叔嫂后为夫妇,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既是国王帮凶又是恋人父亲。挚爱哈姆莱特 ,但又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更有杀父之仇。
本是朋友,后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可见,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节选剧情结构第一部分(开头——“不要做声!谁来了?”)
写从英国回来的哈姆莱特向朋友说明事情真相,商讨复仇计划。
第二部分(“奥斯里克上”——“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
写奸臣奥斯里克诱骗哈姆莱特比剑。
第三部分(“一贵族上”——结束)
写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有关戏剧完整把握剧本的情节 了解剧本展示的矛盾冲突领悟剧作的主题所在分析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认清矛盾的实质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故事,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概括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讲了“ 和 的故事”? 明确:哈姆莱特和霍拉旭的故事,回忆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的故事,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奚落,嘲讽。把握跌宕起伏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赏析精彩片段。欣 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问题1: “比剑”这一关键情节中安排了哪些悬念呢?①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②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③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问题2: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推动情节的发展。问题1:全剧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进行的? 全剧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
尖锐的矛盾冲突
尖锐的矛盾冲突问题2: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说说“比剑决斗”这个情节中有哪些矛盾冲突?哈姆莱特——克劳狄斯
(杀父霸母之仇)哈姆莱特——雷欧提斯
(杀父“害”妹之仇) 尖锐的矛盾冲突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 —— 雷欧提斯实行毒计——实现复仇报仇雪恨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精读,注意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欣 赏人物形象品 评品评人物的方法 听其言,观其行,
外貌心理和神情。
人物关系要理清,
勿忘体察作者情。人物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在哈姆莱特面前装出亲热和善的样子,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哈姆莱特:敏感、机智 ,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坦诚,嫉恶如仇,善恶分明。奥斯里克: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他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 个性化的语言哈姆莱特的语言:
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坦诚,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克劳狄斯的语言:
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点评: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剧中人物的语言个性化,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真可谓各如其人。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的对话哈姆莱特大智慧和奥斯里克自作聪明形成对比,使智者更智,愚者更愚,奥斯里克的自以为是的“欢迎您回到丹麦来!”和哈姆莱特的“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一庄一谐,相映成趣。
这一段对话诙谐幽默,放在充满死亡气息的“比武”大结局之前,反衬了悲剧的崇高,富有张力。
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 A、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B、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C、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反抗封建势力的作用。 名 家 观 点 “从天性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他精力充沛,灵魂伟大,他在软弱时也是伟大而强有力的,因为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即使跌倒,也比一个软弱的人奋起的时候高明。”
——别林斯基
名 家 观 点 “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每个责任对它都是神圣的,这个责任却是太沉重……他是怎样地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谷,总是触景生情,总是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的。”
——歌德环节六、关于作品的主题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
作者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 主题鲁迅先生说: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
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
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这一著作不能只读一次;应该一读再读。它和畅销小说不同,它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哈姆莱特》会随你的年纪的增长、人生体验的深刻丰富,而变成另外一个《哈姆莱特》。
--《一生的读书计划》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在闪烁,地上就有多少莎士比亚诗句被传诵。莎士比亚的故乡与哈剧相关的名言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2、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3、性格决定命运。
4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5 、没有比诚实更珍贵的遗产。
戏剧作为舞台艺术的集大成者, 很大程度上在上演着我们的生活,哭泣、喜悦、悲伤、仇恨。如今的时代,人类的所有情感或许在舞台上才是真实的流露吧。铭记莎翁,大师永存。
让我们一起向经典致敬!